《誰的青春不迷茫》觀後感

《誰的青春不迷茫》該影片改編自劉同同名小說,講述了“好學生”林天嬌和“學渣”高翔,從偏見到和解,再到互有好感,反映青春期學生成長煩惱的故事。下面是小編精心為您整理的《誰的青春不迷茫》觀後感,希望您喜歡!

《誰的青春不迷茫》觀後感一

柔光,虛光,逆光。

單純,善良,美好。

連每一個擦肩的顫動每一個眼神的交會都如流水線般統一,少年們和家長們的台詞像極了故事會少年文藝微博段子的原始模板,老師嘮叨嚴厲卻也樸實善良,女生們的閨蜜情經歷小摩擦卻總是堅韌感動,男生們儘管拳頭相向卻依然兄弟情深,女孩子羞澀,男孩子衝動,他們的愛情像極了早晨七八點鐘的太陽,乾淨溫暖。

對了,一定要有一場大雨的戲,記得要咆哮。

那是你的年少時光嗎?

這世道,猜對了結局,人們終將庸庸老去,卻從來看不清過程,看不清彼時的自己。這影像,像是起了大霧,霧的外面是不斷催眠自己投入的觀者,終於指著皇帝的新衣淚流不止,瞧,那是青春啊,多真,多美。

也許是忘記了吧,人類自帶美圖功能的大腦在回望時總是能禁止那些生動的細枝末節,那些殘酷真相。也或許是因為,你國電影圈絕大多數青春片的創作者們天資暗淡,平庸乏味且遲鈍,從來沒有把握觸碰人性本真的能力。亦或是,真實的軌跡,總是平和卻血淋淋,審查者的底線,投資者的風險。

近些年,電影人們在寶島低端作品《那些年》和《少女時代》的刺激下不斷發力,卻沒懸念地患上了和前作一樣矯情的毛病,更少了前作中難得殘存的那么一點點真誠,於是直到今天仍在高昂自以為是的頭顱。男導演說,精蟲上腦讓別人墮胎,這是青春。女導演說,歇斯底里飛蛾撲火,這是青春。更有甚者,因為缺乏最基本的講故事的能力,把年代感的流行歌曲串一串再夾雜點打飛機開房出國回國痛哭橋段就成了一部電影,只見鏡頭後的操控者張開嘴笑了,這不就是你們這幫掏錢進電影院的煞筆的青春么。

然後是這一次,沒了墮胎,沒了狗血,多了點認真,套路卻依舊。所有的青春飛揚的面孔都被生硬安在一個個設定好的扁平靈魂上,故事的起承轉合漂亮的不像真實存在過。稚氣有了,血氣沒了。出了電影院,就忘了。

在這片土地上所有鮮活過年輕過的孩子,他們究竟有著怎樣的面孔?

說說那些尚記得的東西吧。

和電影一樣,也是十幾年前。

大多數的平凡少年,是穿著臃腫肥大醜陋的校服從家裡到學校的日復一日年復一年。

各個班的學霸並不好看,聰明且勤奮的人一般也無暇打理外貌。曾經有箇中考全市前幾的女孩子長得不錯,多才多藝名噪一時,高中和同班另一個學習好又高又帥的男孩子談起了戀愛,於是那些又胖又土的青春期少女們會多少次擠在教室視窗看他們在遠處操場上擁抱。三年後,他倆都落榜了,去了本地的三本學校。

漂亮的女生很多是國中開始就有了戀愛經歷,這種女孩會有種莫名的頤指氣使和老成嫵媚的氣質,圍觀過的大概會懂。她們不喜歡穿校服,一定要穿也只穿上半身而下半身必須配上牛仔褲露出自己的美好線條來才滿意,她們很多會自然而然形成一個固定的圈子,肩並肩在課間的走廊里來回走動,然後不意外地迎來少年們火辣辣的眼神和同性們情緒複雜的注視。她們的關係並不牢靠,很多圈子過不久就會打散再重來,總免不了互說壞話。她們從不傻白甜,就像牯嶺街的小明一樣,眼神真摯,表情游離,她們的另一半多是某個時期風頭正勁的壞小子,然後再換掉,彼此互相擁有,同年級漂亮男孩女孩的關係於是往往亂成了一鍋粥。

國中時叱吒風雲的老大,到了高中要么是退學了,要么是去念職高了。重點中學裡的頭子基本上被體育特長生包攬,他們高大英俊打完球後渾身的汗水毛孔都散發著少年氣息,然而他們連正眼都不會瞧一眼那些好學生,那些平凡女生。他們喜歡與社會上的男人女人打交道,這樣才能顯出自己是成熟的,他們自成一圈,學校里的其他人對於他們更像是空氣,包括老師,老師嘮叨多了,他們可是會回罵的。他們打群架,喜歡追求義氣,崇拜儀式感的東西,也特別脆弱。曾經有個非常跋扈的少年,得罪了人被黑道追到學校來,為躲避爬窗,於是摔死了。出殯那天,校外校內好多穿著黑衣的孩子,做足了扮大人該有的樣子。

老師,嗯,他們有著各式面孔,和這個世界一樣複雜變幻。他們或厚道,或市儈,或溫情,或冷漠。風流的男性老師,有時也會和班裡那個不認真聽課卻很會微笑的美女學生玩玩曖昧,走到後排並肩而坐幫忙補習下功課,就像牯嶺街建中的那個醫生一樣,咳咳,導演這段掐了別播。

而大多數的小孩,從不是學霸,從不是美女,從不是拉風少年,從沒有大膽的跳到學校講台上抗議唱歌,從沒有在高考前忽然陷入愛情不能自拔然後說這是成長這是找到自己作自己。他們也會有隱晦的愛戀,也會有友情的跌倒,也會有自卑自大堅強軟弱,也會有關於命運關於未來的困惑掙扎。他們不需要那些你國青春片裡固化的人設,卻也走完了青春里生動的每一程。

所有這些屬於漂亮孩子或平凡孩子的生命片段,不曾因為不被歌頌不被記載而消失。它們熾烈真誠,像是平靜海面下一團燃燒的火,在家長老師社會看得見或看不見的地方茁壯生長。那或許是永遠凝視一個少年側影而不曾有過一絲表達的夏日,或許是因為陷於家庭漩渦不能自拔痛苦掙扎想要逃離的夜晚,或許是把所有喜悅和憂傷記錄在日記里的燈下時光,或許是暴力謊言背叛告別,是被忽視被壓制被縱容被隱藏的過往。

無數個他們,我們,曾經深陷於成長的無數個困境裡,不懂人生不懂世界卻自以為一切瞭然於胸,有的因著堅持終於衝破命運的牢籠到達彼岸的自由,有的因著走錯的路口從此再不見繁花似錦,有的因為反抗成為青春的紀念碑,有的一直寂寞著長大直到老去。

他們曾經身處的那個小孩的世界,從來和大人的世界一樣複雜、多變、殘忍。而這個真實的世界,從不曾對他們善意尊重,平等對視,卻又喜歡聲稱是最懂他們的情懷,於是要在給他們立傳時生硬罩上連他們自己都不認識的陳舊玄幻外衣。

沒有對立體的人的透視,沒有對彼時所有少年心思的直面和承認,就不會理解何為青春。這就是你們和楊德昌和岩井俊二和姜文之間的無數光年的距離。

如果不知道怎么講故事,不知道怎樣不做作地不按套路地描畫少時路途,至少不要帶著成人的傲慢和懶惰去杜撰篡改昨天,無論是溫情脈脈,還是狗血遍地,都透著一股媽媽代替女兒相親的尷尬。

迷茫的不是青春,是你們回望青春時失焦的眼神。

《誰的青春不迷茫》觀後感二

看完之後心中略有感嘆,若過十年再看,必然又是另一番滋味。現在就寫寫正青春的我心中所想吧。

《誰的青春不迷茫》中有一句話:因為念念不忘往事,也就不會過於沉溺現在的不如人意。這是作者劉同對自己懷念過去種種所得到的感悟。曾有位好友跟我說人之所以老是回憶過去是因為現在過得不好,她希望我能看得開且滿足於現實。她說得沒錯,因為現在過得不好所以老是回憶過去,可是我沒有向她解釋,回憶過去才讓我找得回勇氣,才讓我有勇氣繼續面對讓我感覺不好的現實。

時間盡職盡責,不肯為誰停留一秒,我也在不斷地分別好友,結交新友,在自己的人生路上,會遇到形形色色各種人,好友們有她們的路,我們相遇可能是因為在交叉路口的停留,短暫停留過後又是不捨地擁抱、揮揮衣袖然後堅定不移地朝著自己的道路前進。沒有人願意為了誰而改變自己的人生軌跡,魚與熊掌不可兼得,所以只能用“若有緣,會再見”來安慰彼此。

但即便分開,這些曾在自己生命中留下絢麗色彩的人也會是不可割捨值得珍藏的回憶。在現實生活中,遇到過無論自己怎么做都會看自己不順眼的人,有時會懷疑自己是不是不招人待見,或是自己為人處世不夠好,可是這些回憶里的人、早已不在我身邊的人給我留下的文字、跟我說過的話又讓我明白不是我不夠好,再完美的人也會有討厭他的人,而我再不完美,也會有她們喜歡並珍惜我。

劉同說:“現在我們越走越遠,越孤單越害怕,偶爾對稱的笑容也會幸福很久。”走過大一,由最初的失望、迷茫、焦躁不安到後來的淡然、努力、堅持,在自己的路上確實越走越遠。大一一年,經歷了第一次一個人過馬路,一個人搭公車,一個人去公安局補辦身份證等等,有時晚上從圖書館出來看著月亮會不自覺地哭,可是這也證明自己長大了不是嗎?本來長大就是這種酸酸澀澀的滋味。

可是情況也沒有很糟,因為在路上遇到了很多給我善意幫助給我溫暖感動的人,比如願意為我指路的陌生人,比如公安局那位告訴我車站在哪的保全叔叔,比如晚上在沒有燈光照射下近視的我害怕下樓梯時扶著我的手帶我下樓的女孩,比如每天開關圖書館大門永遠一副樂呵呵樣子的叔叔……現在的我越走越遠,也越來越孤單,可是我不害怕,我會走得越來越坦然。

青春的我們不夠成熟,有點幼稚。青春的我們會裝得很成熟,好像深諳世事,以為即便泰山崩於前也能做到面不改色,其實我們能很輕易地被別人一句話打敗。

青春的我們不夠穩重,容易衝動,容易反悔。當我們的善意被別人拒絕,青春的我們會惱羞成怒,討厭自己多管閒事,討厭別人不識好歹,然後在心中發誓與此人老死不相往來。當我們滿懷真誠對待身邊的人,恨不得事無巨細都為他考慮到卻被他用不耐煩的態度對待,青春的我們會無比委屈甚至大哭一場然後擦乾眼淚在心裡狠狠地發誓說與他絕交。將幾天后幾個星期後幾年後甚至一輩子看到了當作不認識的結局都想到了。

可是我們又會想到我們在被拒絕的同時,也在拒絕別人,我們在被不理解的同時,也在誤解別人,此後便是對自己的懊惱。青春的我們總是會忘記曾經心中的誓言。看到那些自己用真心對待過的人陷入困境或者只有一個人看上去那么孤獨時,又忍不住心軟,想著自己是不是太小題大做了,然後會湊上去讓他們感受到我們的力量。

青春的我們雖然還很幼稚、衝動,但我們還敢問別人一句“憑什麼”,敢問別人憑什麼對我們的好意視而不見,問別人憑什麼我們對他們那么好他們不能對我們好一點,敢問他們憑什麼誤解我們的心意……

等到歷經滄桑看透人世浮華之後,有幾人還會如此理直氣壯地問別人憑什麼?因為到那時我們都知道了別人憑藉的就是我們的心甘情願,憑藉的就是我們對他們不離不棄任他們打罵也趕不走的心。只要自己不付出就不會有那么多“憑什麼”。可是,那才是青春的我們啊!甘願付出,擁有純粹的友情和親情,那純粹不摻任何雜質,使之維持下去的就是我們青春的心。

青春的我們身上都帶著根刺,總是在試探某些人值不值得我們對他們好,如果發現值得便會自動把他們當成自己人,不許別人欺侮,竭盡所能毫無保留對他們好。如果發現不值得便會抓緊這根刺保持高度警惕以防自己受傷害。

青春的我們還太年輕,年輕到傷心後想到的不是挽留,不是改善與別人的關係,而是決絕,恨不得把所有決然的言語都用上,試圖通過自己的語言和行為表達自己的憤怒以及對方的不可原諒。所以時間能留下適合我們的和用一顆頑強的真心陪伴我們溫柔了歲月的。

青春的我們愛幻想,會把暫時不在自己身邊的人想像得很完美,大腦幫我們過濾掉了我們和那些人有過的不愉快,在暫時分別的日子裡會忘記他們的缺點和我們之間不合拍的地方,當我們隻身在外時,我們心中的家會格外溫暖美好……

記憶中我們熟悉的人和事都太完美,以致分離不再、近距離接觸時,會發現其實並沒有想像中那么好,和他們在一起也沒有想像中幸福,好像真的只有在分別時才會捨不得,在分開後才會珍惜。所謂距離產生美,有些美真的只有在保持一定距離撇開生活瑣碎才看得到。很多戀人過不下去了會在愛轉為恨之前和平分手,就是為了擁有一些值得珍藏的回憶。而青春的我們也喜歡回憶,喜歡我們記憶中已經被美化了的人和事,因為這些,我們才有愛,我們才會感恩,才會有信念走好接下來的路。

青春的我們有著初生牛犢不怕虎、不把一切放在眼裡的大無畏勇氣,有時也可稱之為傻氣。我們嚮往著我們所接觸範圍以外的世界,並且堅信那將會是我們的世界。青春的我們想不通為什麼社會上會有那么多車奴房奴卡奴,青春的我們自命不凡,絕對不願相信我們會變成那樣。

青春的我們認為我們就是世上獨一無二的,既然來到這個世上,那必然是要有一番作為的。青春的我們有點憤世嫉俗,看不慣以錢或以權壓人,且認為只要自己再長大些,就能改變這種現象。青春的我們不會刻意討好誰,我們就是為自己而活的,誰也別想在我們面前擺出高高在上的姿態,惹急了我們,小心揍你。

青春的我們還帶著些稚氣,心中已經懂得了感恩,卻彆扭地把對家人的愛小心翼翼藏在心裡。青春的我們渴望被愛,卻時刻裝酷好像別人不愛我們也無所謂。青春的我們總以為我們的青春一定是不一樣的,總是相信我們能為將來年老的自己留下絢爛多彩的回憶。

當假期只是在家吃吃睡睡時,內心會無比恐慌,生怕自己會浪費這許多人羨慕的青春。青春的我們想要有一番大作為卻不知從何下手,直到自已在慢慢向社會上活得艱難的年輕人靠近時才意識到我們沒有超能力,只是平凡的普通人,有一天我們的青春也會老去,我們也會看著下一批意氣風發的少年訴說著我們在社會上打拚的艱辛,告訴他們要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地走好人生路……

劉同的青春有他的精彩,我們的青春也會有我們的精彩。他寫了一個十年的故事,我們用十年去用心寫一個故事。加油吧,青春的人們!

《誰的青春不迷茫》觀後感三

在這個青春片泛濫的年代,電影《誰的青春不迷茫》擺脫了內地很多青春片慣有的那種車禍、墮胎的劇情,而讓大眾對這部電影增加了一絲好感。整部電影劇情簡單,沒有過多的意外與起伏。影片中女主叫林天嬌,正如她的名字一樣,她是一個來自小康家庭里,生長於溫室的天之驕子。學習成績優異,以考上清華大學的金融係為目標,長期以來成績位於前茅。而男主是來自於單親家庭,從小沒有母親,父親也在7歲那年出事入獄,一直以來和眼盲的爺爺生活在一起。因為父親的原因,男主小時候一直被人詬病,所以養成了現在這種無拘無束不在乎別人的看法的性格。電影講述的就是這樣的兩個人相遇,然後改變彼此的過程。其實不算彼此,更多的應該是男主改變女主,告訴她要為了自己的理想而活,的這樣的一個故事。電影立意很明確,就是要告訴大家要清楚自己的夢想,不要為了家人父母而活,要為了自己而活,做自己喜歡做的事。

就整個電影來說,情節的連貫性不夠,劇情漏洞也不少。首先,男主7歲就無父無母,還要養一個失明的爺爺,他是怎么做到的?而且從後面來看,男主並不是很窮啊,還有相機可以用。其次,電影中男女主角的感情戲來的莫名其妙。女主好像從一開始就目的明確的針對男主,男主又莫名其妙的對女主好感。電影中,班上其他同學在黑板上寫上高翔 林天嬌的情節讓我想起了《情書》,我沒看過原著,不知道這算不算是借鑑的《情書》。不過無所謂了,電影《情書》中的美好,在這部影片中是完全沒有體現出來的。另外就是,喜歡女主的那個優等生突然轉變態度告訴林天嬌,高翔要離開了,這個轉變也是很生硬,沒有過多的描寫就轉變了,導演是不是認為配角所以不用說啊?還有就是林天嬌放棄省三好學生,要去送別高翔這部分拍的是不是太誇張了一點,電影中這樣類似的情節不少,比如去年的《夏洛特煩惱》就有。對了,男主修車廠的朋友好有藝術才華啊,一個晚上將學校教室的天花板畫成了星空圖。還有男主的離開也是很莫名其妙,以及最後十年後,大家都完成了自己的夢想,成為了很厲害的人。在內地的電影裡,夢想真的好容易實現啊。

演員來說,個人覺得男主選的非常的失敗。男主的形象完全不適合演這樣一個角色,長得是一副標準的乖學生的臉,和他修車廠的朋友完全是兩個世界啊。女主還行,角色的契合性還算高,但是表演上沒有太多的亮點。最喜歡的兩個角色反而是女二和女二的男友,女二一直知道自己要什麼;而他男朋友一開始給人的感覺是唯唯諾諾的,用林天傲的話說是真不知道女二喜歡他什麼,但是當這樣的兩個人最後做出剃光頭的決定的時候,還是讓人眼前一亮,印象深刻的。

電影中,蘇有朋的客串讓人無力吐槽。說著一口ww腔的東北話,這是鬧哪樣!!!總的來說,電影很一般,劇情簡單無亮點,但是不狗血,新人導演算合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