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的青春不迷茫》讀後感

《誰的青春不迷茫》講述了奮鬥小青年劉同十年逆襲人生故事。下面是小編精心為您整理的《誰的青春不迷茫》讀後感,希望您喜歡!

《誰的青春不迷茫》讀後感篇一

在大同的世界中,做小不同的自己

——劉同

在《誰的青春不迷茫》的一書中,作者劉同分享了過去十年的點點滴滴,“你覺得孤獨就對了,那是讓你認識自己的機會;你覺得不被理解就對了,那是你認清朋友的機會;你覺得迷茫就對了,誰的青春不迷茫”。十年逆襲,於作者更多的是一種回憶和感悟;於讀者而言,我想更多的是一份指導與反思。

書中有一章節給我的印象特別深:因為年輕,所以沒有選擇,只能試試。作者是這樣感慨道:年輕時,其實沒有更多的答案可供你選擇,五花八門的選項背後只有一個真相,就是“試試”二字。你選a,結果是試試;你選b,結果也是試試。所以,年輕時,選什麼都沒有關係,關鍵是你敢試試。

其實,敢試試就是在為自己種下一種“可能性”。就拿剛進大學去社團面試說起,很多人就對進哪一個社團很糾結,想進國標隊、民舞隊,但又擔心自己“零基礎”而進不了。於是就畏畏縮縮,猶豫不決,不敢去嘗試一下。為何不勇敢地邁出第一步?就算失敗了,又怎樣呢?“盡吾志可以無悔矣”,我始終相信,任何發生過的都是財富,就看你自己是否在意了。

青春之所以動人,就在於它的未知,在於它的探索。前方的路煙雲繚繞,看不清路牌,但只要你還有夢,只要你還在路上,你就是最美麗的。所以,邁出你的雙腿,帶上你的夢,勇敢地試一試吧!

路上的你忙於奔波,漸行漸遠,但你不要忘了回家的路,不要忘記了大樹下期盼你回家的眸子。當作者與父親打電話詢問家裡的情況時,父親在提及到外公的病情後的失聲痛苦,父親第一次在自己面前哭了出來,作者也被征住了,眼淚嘩嘩地落下來。他懊悔自己不能在外公臨終前陪伴在他身邊,他的後悔與歉意濃濃地化在“這一生,下一世——給外公”的話語中。“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我們說“前世幾百次的回眸相望才換來今生的一次擦肩而過”,那今生我們能成為親人,那是得有多大的緣分?我不禁想到了自己:也許是農村的孩子不善於表達,或是過於靦腆,在與家人的相處中,我不會講那些很甜言蜜語的話。

在母親節或父親節,在獻上自己精心準備的禮物後,“爸爸媽媽,我愛你們”這句話總是在提到了喉嚨邊,然後又被口水打了回去,淹沒在肚子裡,始終說不出口。我相信你也應該有跟我相似經歷,雖然愛不單單是在言語中體現出來,它更需要我們懷有一顆感恩的心,去體現在行動上,但我們仍要敢於說出來,讓心中吶喊的澎湃爆發出來,愛,就要大膽說出來。

作者每天都在記錄著自己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正如何炅所說:“如果,你和我也都這樣每天記錄青春成長的細節,時刻凝視自己的成長,現在的我們會不會不太一樣?”每天多一點感悟,多一點反思,讓迷茫的青春漸清晰,讓我們漸行漸遠!

《誰的青春不迷茫》讀後感篇二

青春是個多么尖銳有力量的字眼,一時間不知道該用什麼詞來點綴他,可以用朝氣蓬勃充滿活力也可以用叛逆不安跌跌撞撞形容它。不管哪一面都是“青春”,青春,它有它的影子,它有它的模樣。每個人各生心像各有不同。

青春允許犯錯青春允許迷茫,劉同《誰的青春不迷茫》更詮釋了堅持和面對的含義。時下從趙薇導演的電影《至我們即將逝去的青春》,一群大學生滿懷夢想,青春激昂,摻雜了各種友情愛情,陽光、單純、充滿夢想。面對抉擇、現實,如何堅持。我想青春也是一種經歷和回憶吧,面對自己,接納自己,更好的愛自己。

有的人年齡不大,滿心愁苦,有了這個年紀不應該有老練和負擔,有的人頭髮花白,卻有一顆成熟但是童真的心!所以青春也是一種心態狀態。

劉同有他自己成長和夢想,踏實、堅持、改變、接納、面對,我想是他成功的秘訣。那我們呢,我們走在每一個當下呢,要做什麼,該怎么做,是留給我們值得思考和沉重的話題。

對於自己而言,畢業時面的彷徨迷茫和迷惑,到現在自己的工作生活狀態的改變,都是成長和收穫。

青春會遇到很多挫折和困苦,也許我們遇到的就是人生的巨大寶藏。

我想當下要做的就是接納當下的自己,不斷學習,改變自己的不足,提升自己,堅持自己所做的,遇到困難,堅持,學會解決的辦法和處理的態度。有方 向不斷的成長,失敗了再來再站起來,相信自己堅持的力量!相信青春,經歷著自己的經歷,不燥不驕,相信你所經歷的都是為了遇見做好的自己!青春也是用來享 受的!享受每一次遇見,就像打開禮物盒子之前的驚喜。享受自己經青春之後的積澱。

《誰的青春不迷茫》讀後感篇三

“你覺得孤獨就對了,那是讓你認識自己的機會,你覺得不被理解就對了,那是讓你認清朋友的機會,你覺得無助就對了,那樣你才能知道誰是你的貴人,你覺得迷茫就對了,誰的青春不迷茫”

-----劉同《誰的青春不迷茫》

《誰的青春不迷茫》第一次看到這個書名,就特別感興趣,不得不承認這個書名很有吸引力。青春、迷茫,類似的字眼對於20多歲的我們來說總有著特 殊的意義。感覺在我們這樣的年齡就很難避免得了迷茫、空虛、失落......類似的各種情緒起伏。我們在上大學,我們選擇各自認為符合自己將來出路的專業,硬著頭皮讀下去,可是會不會有那么一瞬間,閒暇下來,你會突然思考自己未來的路在哪裡,將來畢業了出去又要找份什麼工作,專業跟工作一定能對口么...然後暫時又得不到答案。對未來的各種思考與擔憂讓我們對青春,對生活,對未來的方向越來越迷茫,同時感到無助。

最早認識劉同是因為《職來職往》這個節目,一個言辭犀利卻不乏幽默親切的職場達人。《誰的青春不迷茫》這本書介紹了奮鬥小青年劉同十年逆襲人 生,寫給都市中焦躁不安困惑迷茫的年輕人,是送給所有年輕人的心靈指南,是送給所有同齡人的成長禮物。30歲的劉同回看自己 北漂十年的成長歲月,對自己十年過往經歷進行總結、感悟和思考,在時間和空間的交錯中,用文字搭建了一個屬於他自己成長立體的世界。150萬字北漂紀錄, 跨度十年自我對話,極有力地見證了劉同自己十年里一步一步地成長與成熟。

看一看他走過的路、發生過的故事以 及相逢的人,然後發現我們也會是這樣去成長的。青春不是一個年紀,而是一種狀態,一種成長的狀態。劉同說,經過這些年,你會發現:“每一次低頭,都是對自 己的肯定。我們不是變得現實,而是更能接受現實。我們都一樣,正處於期盼未來,掙脫過去,當下使勁的樣子。會狼狽,有瀟灑,但更多的是不怕。不怕動盪,不 怕轉機,不怕突然。誰的青春不迷茫,其實我們都一樣。”成長路上,我們不會總是一味幸運地在付出汗水和淚水之後就輕而易舉地獲得自己追求的東西例如成功, 奮鬥路上也會荊棘不斷,路途坎坷,失敗總是難免的。因此成長就是這樣,不是學到就是得到。你成長中所遇到的問題都是為你連身定做的。解決了,你就成為了這 類人當中的倖存者。不解決,你永遠也不知道自己可能成為誰,不知道自己的能力能到達怎樣的水準,也不清楚自己未來的路在何方,奮鬥的方向應指向哪。

成長不易,青春不難。其實我們每個人都不曾因為苦而輕易說放棄,只會因為扛而努力去成長。今天我們輕鬆了,並不是生活越來越容易,而是我們越來越堅強,心理承 受能力越來越大,對自己的期望值越來越合理並為之付出努力。每段青春都是苦的,在後半段會有出路的。青春是道明媚的憂傷,成長怎么會少的了磨難與考驗?重 要的是,我們不能妄自菲薄,我們要加油努力,奮發向上,多思考,多交流,吸取別人的經驗教訓,對未來抱有無限的希望和保持無限的動力。要把快樂放在外面, 失落放在心裡,把堅強的一面展露出來。真正承受不住了,及時訴說,做最真的自己。所有的事只要我們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就好了,不論結果如何,只要我們曾 經為之努力,奮鬥過,我們就沒有後悔。生活中有太多的迷茫,有諸多不順,但是這些都不能阻擋我們前進的步伐,都不能成為我們懦弱的藉口。每一次阻礙都是對 我們的一種歷練,我們敢於面對,才能成長。

智慧,獨特,真誠,有個性,這就是我印象中的劉同;讀完它的這本書就像是跟著他走過了著奮 斗的十年歷程。劉同平靜地講述著自己的故事,一個沒有 含著金鑰匙出生、沒有讓人驚羨的簡歷登場卻和我們大多數人一樣有夢想由平凡的人生故事。誰的青春不迷茫?!我也不例外,處於大二這個年齡我也在迷茫的青春 中摸索,在摸索的過程中找到自己未來的路。我也有夢想,我懷揣著自己的夢想在青春的路上前進,跌倒了我會再站起,因為我明白“成長的每次低頭都是對自己的 肯定。”人生的選擇會越來越多,人生的挑戰也會越來越多,而我需要做的就是走好每一步,做最真實的自己,不讓自己後悔,不給自己留遺憾。朝著夢想前進,向 著夢想出發!希望在未來的八年、十年的某一天,自己能向劉同一樣說出一句同樣的話——感謝十年前自己的堅持,才有了今天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