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有哪些傳統習俗:清明節的雨

清明節有哪些傳統習俗:清明節的雨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清明節,讓人緬懷先輩,令人留戀,令人悲嘆,令人振奮,這裡面蘊含了許多的先輩們的事跡,當他們入土為安之時,自己的故事就告終了,剩下的,就只有讓人懷念了!

據我所知,4月5日是我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清明最開始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氣,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種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可清明節還有一個習俗,清明之日不動煙火,只吃涼的食品.

清明節,又被稱為掃墳節,鬼節,冥節,與七月十五中元節及十月十五下元節合稱三冥節,都與祭祀鬼神有關.

如果按照舊的清明習俗,在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墳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的新枝插在枝上,然後叩頭行禮祭拜,最後吃掉酒食回家.

“聽風聽雨”當然是指唐代詩人杜牧的詩《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杜牧這首詩寫出了清明節的特殊氣氛.

又一年清明節,你在緬懷著誰?

明節的習俗是豐富有趣的,除了講究禁火、掃墓,還有踏青、盪鞦韆、蹴鞠、打馬球、插柳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相傳這是因為清明節要寒食禁火,為了防止寒食冷餐傷身,所以大家來參加一些體育活動,以鍛鍊身體.因此,這個節日中既有祭掃新墳生別死離的悲酸淚,又有踏青遊玩的歡笑聲,是一個富有特色的節日.

盪鞦韆 這是中國古代清明節習俗.鞦韆,意即揪著皮繩而遷移.它的歷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後為了避忌諱,改為鞦韆.古時的鞦韆多用樹椏枝為架,再栓上彩帶做成.後來逐步發展為用兩根繩索加上踏板的鞦韆.盪鞦韆不僅可以增進健康,而且可以培養勇敢精神,至今為人們特別是兒童所喜愛.

蹴鞠 鞠是一種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內用毛塞緊.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這是古代清明節時人們喜愛的一種遊戲.相傳是黃帝發明的,最初目的是用來訓練武士.

踏青 又叫春遊.古時叫探春、尋春等.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處呈現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正是郊遊的大好時光.中國民間長期保持著清明踏青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