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的作文:清明雄風

先烈

清明時節雨紛紛。

自小熟讀的詩句倒是朗朗上口,卻似乎有些不應景,明是個艷陽天嘛。老天是在跟我們過愚人節,還是在經歷了這么多年的悲痛後淡定了?他不再悲傷得痛哭流涕,而是開始慢慢從蒼穹之上,俯視地上的凡夫俗子,展顏輕笑。

路上行人慾斷魂。

呵,杜牧的詩終是不夠應景啊。幫你按才華橫溢的大詩人,卻終究沒預見到這百年之後的景象。當清明是因為三天假期才被世人所牢記,當“烈士精神”之類的話語在領導致辭或者中小學生的考試作文上才會高頻率出現的時候,這天,這人,到底都怎么了?

或許只有大地重視的記載了當年的一切。蒼茫大地見證了當年的一切,你腳下的幾寸塵土,幾根小草,或許都見證過當年先烈們的流血犧牲,見證過那拋頭顱灑熱血的萬丈豪情;拿被夷為平地的古舊樓房,或許也見證過那丈夫上前線打仗的怨婦,在窗邊的幽怨一睥是包含的情緒,是“此時相望不相聞,願逐月華流照君(《春江花月夜》張若虛)”的思念,還是“君子於役,苟無饑渴(《詩經·國風·君子於役》)”的愁思?

現在,早就不是當年那個充滿熱血,噴發著萬丈激情的年代了,但仍願烈士精神永垂不朽。

雄風

不論用何種形式寫出,衝鋒號永遠是那么的觸目驚心。

那激昂的曲調,經小號的內壁的曲折迴旋,最後衝出小號管高亢昂揚,有如春蟬的最後一聲泣著血的嘶鳴;又有如新生兒揮舞手腳,向這個世界發出挑戰的第一聲啼哭;還有如草原上賓士的風之精靈——馬再被餓狼撲食之前包含憤慨與不屈的長嘯。

也正如當年的革命軍隊一般,是中華民族血的誓言,是中華大地上的炎黃子孫們心尖的精血——激情洋溢且真摯!

默哀是仿佛閉上眼就能聽到這迴旋盤繞的曲調,看到那壯麗奇絕的,鐵骨錚錚的,充滿雄風的,中國、軍人!

永垂不朽

先烈、雄風、永垂不朽。

三個題目依次走了個過場,文章到此,似乎也該結束了,可是真的結束了么?

不、不!還沒有!

先烈的精神是不應該只在喊口號的時候才拿出來喊的,當年那“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春望》杜牧)”的淒涼感是每一個人都應該有所體會的,但是又有多少人起來奮起抗戰?還記得五代時的花蕊夫人寫的《述亡國詩》中的“十四萬人齊解甲,更不一個是男兒。”的詩句。中華民族需要的啊,不僅是溫柔婉約的人性,有時也該有敢拼敢恨敢說不的狼性、血性!

我們有何能力說我們再也不拍西方列強的侵略?

中國人啊,先烈精神,當永垂不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