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掃墓作文6

出縣城約四五里地,有一條通往桔園的彎彎曲曲的公路。路的兩邊是連綿起伏的小山,左邊第一座小山坳里長眠著我的親人們和至親至愛的父母。每年的這個時節,我都要來到這裡祭拜親人,向父母默訴一年的思念。

在當地政府“嚴禁菸火”的禁令下,這裡沒有震耳欲聾的鞭炮聲和裊裊青煙,也不見搖曳的紅燭,只有隨風飄動的靈幡和擺放在墓前的鮮花昭示著後人的祭奠。

按照常規的方式行完祭拜之禮,把墓廬的周周圍圍打掃一番。悽然垂手佇立墓前,依稀看見了爸媽的音容笑貌,往昔的溫馨和關愛湧上心頭,父母的形象再現:

父親九歲步入杏壇,望聞聽切、加工炮製無所不能,醫術精湛,醫德高尚。一生視病患為己任,曾多次幫走投無路的疑難雜症患者挽回了性命。農村的危急病人無錢治病,父親總是為其解囊,堪稱“醫者仁心”的典範。因此,我家的叔叔姑姑特別多,病人變成了門客和友人,是父親躬盡一生行善救人的回報。然而文化大革命受批鬥時留下的病患還是過早的奪去了他的生命。也是花香鳥鳴的這個季節,父親撒手人寰,駕鶴西去…

母親出身於資產階級家庭,從小衣食無憂,且體弱多病,一直被人伺候著。在無產階級專政鐵拳的改造下,慢慢脫胎換骨為“自食其力”的勞動者。母親性格開朗,待人熱情,哪怕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間被勒令下井挖煤,她依然微笑面對,始終堅信黑暗的日子總會過去,生活一定會越來越美好。

父親的善良和母親的堅毅,給了我深刻的影響,這是父母留給我的最大一筆財富,為此,我在人生路上也收穫了許多、許多。 本文來自獻祝福網

春風吹,樟葉動,松杉垂首,一枝一葉都在傾吐著別離之痛。墓前我和弟弟親手栽下的翠柏也舞動著枝條,也許,看見了我們,它代表著爸媽在吐露離愁別緒,抑或是關愛的心語…抬眼望去,蔚藍的天空白雲悠悠,然而,哪一朵雲彩都載不動我的悲戚之情。萬語千言化作對爸爸媽媽輕輕的一聲叮嚀:黃泉路上多珍重,明年再來掃墓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