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清明節的作文:清明·思念母親

清明放假一天,加上調換的周六、周日,一共有三天假。清明是我國的一個傳統節日,全國人民都利用這一天來表達自己對親人的思念。這是我參加工作以來清明節第一次回家,只因去年母親去逝,思念的感覺異常不同,我深深地體會到節日的意義。

4月3日早上5:00我們一家人就開始驅車往老家趕,一路顛簸不說,一心只想早點回家,看看母親的墳上是否長滿了青青草,回家的前幾天,我常常在夢中夢見母親,母親的慈祥、勤勞和儉樸是我一生最最難以忘懷的。母親一共生了我們6個子女,把自己的一生奉獻給了我們,她自己就象蠟燭一樣被燃燒!

我思念母親,不僅僅是因為她生了我,養育了我,更重要的是母親教育了我要做一個怎樣的人!母親沒有讀過書,就是一個普通的農村婦女,可是她卻用世界上最最樸素的語言詮釋了生命的意義。小時侯我看見村裡的村長十分霸道,動不動就罵人,那是在文革末期,我們村還在人民公社的時代,農村實行集體出工,大家出工不出力,每年的農忙“雙搶”季節,總是要拖很長的時間,很多婦女的雙手由於很長的時間在田間插秧,雙手多被水泡腫了,大家就用塑膠袋包紮雙手繼續勞動,對於農村的婦女來說,這點苦算不了什麼!那時我還小,看著母親泡舯的雙手,還不知道心痛,居然還吵著要“媽媽抱!”。每次母親總是用她那紅紅的厚重的腫手把我高高的抱起,我從來沒有聽到母親對生活的抱怨!儘管她的一生過的很艱苦,農活很重也很累,可她還是那樣勤勞,開心與樂觀!她不懂得偷懶,母親的優良品質深深地影響了我。她用自己的行動告訴了我,要做一個勤勞的人,要做一個快樂的人,要做一個有氣度的男人!

我思念母親,是因為她用自己的行動告訴了我應該怎樣去選擇自己的生活!記得讀初三的時候,由於幾次考試沒有,加上和同桌鬧小矛盾,我想挫學,我曾經對母親說:“我不想讀書了,我想幫家裡幹活,甚至上山砍柴!”母親聽了之後,面無表情,她當時什麼也沒說,但從她的眼神里我看到了憂傷,她從小疼我,卻不慣我,我曾經承載著這個家庭的希望!吃完晚飯後,母親把我們幾個姐妹叫在一起,在桌子上擺開了兩支筷子,形成了“丫”字形,她用一粒米飯放在岔路口,告訴我這就是我的位置,擺在我面前的是兩種選擇,兩個前途,兩條道路,兩種方向,一條通往農村,一條通往城市!由我自己選擇!我知道自己從小就喜歡讀書,喜歡思考!我應該選擇有智慧的生活!許多年以後,我沒有辜負母親的希望,我考上了大學,成為我們村第一個考上重點大學的學生!那時我看到了母親臉上的笑容,心理的滿足和幸福!我應該感激母親,是她在我意志擺動的時候,教會了我堅強,讓我學會了選擇正確的道路!

我思念母親,是因為我覺得自己欠她太多太多!自從參加工作以後,我很少回老家,我每次給家裡打電話,母親總是叫我工作要努力,要上進,不要惦記家裡!許多次想回去看看母親,都因工作忙藉口而沒如意。直到去年,我深夜接到家裡的電話,才知道一切都晚了,母親已經撒手人寰!一切只成為悔恨,我痛恨自己為什麼不多回幾次家,每次回家多住幾天呢!有些事總是要等到失去了才知道珍惜。今日,我思念母親,不知她在九泉之下是否過的好否?

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母親的墳上,叩幾個響頭,表達我對她的哀思。想起了唐代詩人杜牧的詩《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