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時節

二十四節氣流金溢彩,你秀美骨骼,玲瓏衣衫

——題記

又逢清明。

北方的清明節,並未像詩人所描繪的“雨紛紛”,卻也早有生機盎然的景象,沿岸的桃花已悄然盛開,露出緋紅的笑臉。信步河畔,也可見遠處山坡上偷偷孕育出的新綠,微風拂過臉頰,河面盪起層層水波,有如細碎的笑臉蕩漾開來,一陣’欲斷魂“的涼意忽地襲來……

清明,祭奠亡靈的日子。

拋開一切科學與迷信的爭鬥,守望心靈的家園,閉上眼,我仿佛看到漫天飛舞的白色紙錢,帶著細小的塵沙在空中盤鏇,聽到夾帶著無盡哀傷的低聲吟唱,遠處牧童原本清晰的笛聲漸行漸遠,天空中映出亡靈的笑臉,那是模糊而難以捉摸的神情,他們似乎看到了人世的親人,眼神迷離卻又像在尋覓,巷口那位提著燈籠的老人安詳地坐著,任憑風吹起他斑白的兩鬢……從幻想中掙脫出來,我不禁打了個寒戰。

承認自己是個感性動物,觸目傷懷,觸景傷情,感謝清明給了我一個很好的感悟生活的機會。

只是我又不禁哀傷了,在這個高速發展的時代中,又有幾人能駐足守望,有幾個人會真正在乎今天的日子?時針,分針,秒針拖著齒輪不停的轉動,轉動著我們這個龐大的時代,又轉丟了多少東西?“借問酒家何處有”誰還記得牧童所指的“杏花村”?重陽佳節,誰又會感嘆“遍插茱萸少一人”?甚至在爆竹聲中,我們也找不到過年的樂趣。我們在這個物慾橫生的世界中逐漸淡忘了傳統與美德,迷失在燈紅酒綠的十字路口,那條屬於我們自己的傳統風景線亦在聚光燈後黯然神傷,留下我們——我們的軀殼。

願每個清明節,亡靈都會微笑。

願我們能永遠守望心靈的家園,守望傳統的風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