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時節作文

又一年清明時節,心中再次泛起絲絲淡淡的哀傷,揮之不去,纏繞在我的心頭。清明節那天,紛紛的細雨再次如期而至。仿佛有了這雨,清明才更能顯得出它淡淡悲涼和絲絲憶念的味道來。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作文清明時節,希望你們喜歡。

清明時節作文篇1

幾滴春雨,下在那“草色遙看近卻無”的地方,點在那“欲斷魂”的節氣中,而我的思緒飄在那更遠更遠的空中,猶如斷線的風箏,終究會落在不知是什麼地方的地方。

從小,清明節在我的心中就不是一個十分清晰的節日,應該說是不熟悉,什麼時候到了不知道,什麼時候過去了也不知道,真的像煙雨一般,飄過則過,渙散則散,不會觸到我內心的任何角落。

這似乎是唯一一個沒有彩色氣球、沒有歡笑的節日。鮮花的美麗不是讓我們觀賞的,它們將飛向很遠很遠的地方,飛到爺爺奶奶飛到的地方。

煙火,打開了人世間的另一扇門,那些話語那些淚水,都走進了那扇門。這扇門啊,多少年前我們看著那些此時令我們緬懷的人都走了進去,是緩慢的,以後的每一年,我們都要讓火焰親自打開這扇門,沒有人的進出,只有那些被我們拿去祭奠的事物消失在其中。

這讓我突然想起了宇宙中的黑洞,且不論兩者能否做比喻,至少它們有著同樣的行路方向,多么寬廣深遠的路,永遠只會是單行道。

十歲那年,我第一次在清明時分去做了這個節應做的事情,我第一次去了爺爺奶奶的墓園。記得墓碑旁的一株迎春花開得格外燦爛,掛滿金黃色花朵的枝條在園中變得分外詭異,此時似乎已經不是生的權力使花朵開得這樣亮麗,而是死的意念,使它綻放。

一個穿著黑大衣的人,黑色的袖管襯托著一雙白皙而修長的手,這手中有一束這樣金色的迎春花,看不清他的眼睛,他呼吸的聲音是沒有呼吸的聲音。這是他手中的迎春花,此時艷然綻放在我的身邊。我看著他,沉默。無話可說的風靜得像我與花之間空氣的靜,我與花同時都是這個世上還在呼吸的生靈,我卻感覺這花並非來自人間。

滿山的墓碑,人的生命是如此脆弱;滿山的松柏,人的生命是這樣森嚴;滿山未融化的雪,人的生命是這般淒涼。

清明,十歲的清明節。清——明,清如同那天的天空,明如同那天天地間的一切光亮刺眼。這兩者貌似格外的不匹配,就像墓園中的墓碑與花朵,但它們確乎命定在一起。

我的思緒就這樣飄飛。從小就很少有放風箏的習慣,更沒有在清明時節放風箏的經歷了,而真正放飛過的幾次中有一次風箏就很美麗地自由了。我在清明節的思緒就如同那放飛了卻永不歸回的風箏。

在這“欲斷魂”的節氣中,思念是永不熄滅的燈火,而懷戀是那個黑衣人手中永不凋謝的花朵,那樣使人心碎。

清明時節作文篇2

又一年清明,心中再次泛起絲絲淡淡的哀傷,揮之不去,纏繞在我的心頭。清明節那天,紛紛的細雨再次如期而至。仿佛有了這雨,清明才更能顯得出它淡淡悲涼和絲絲憶念的味道來。是清明成全了這場雨,更是這雨襯託了清明。望著飄灑的細雨,才更能引得人們心中那種淡淡的哀愁和思念。

站在爺爺的墳前,向遠處眺望,遠處的山上一朵朵粉色的桃花開得正艷,翠色慾滴,像亭亭玉立的少女,膚色白裡透紅,靜靜地、悄然無息地開放出一樹的美麗,一樹飽滿的生機,春風吹來,桃花輕輕搖擺,像要為迷人的春天獻上一首鮮活的讚歌,一眼掃去,一大片無盡的桃紅色把大山打扮地粉色的世界,花瓣被風吹下,在碧空中盡情舞蹈,心情飛揚!仿佛是春天的使者,把盛著香氣的春天之美傳遞給每一個人,看到這副美不勝收的“春景圖”,我心中那憂愁的思緒早已被一掃而光,隨之而來的,是一種春天的味道,一種充滿生機的味道。

我迎著春的氣息信步走到河邊。河邊春意盎然,一排排的垂柳搖擺著嫩綠的柳條,像碧綠的長髮,伸向水面,清澈而純淨的一湖春水像一面明鏡,把春天的樣子,展現的淋漓盡致,永遠地定格,永遠地銘記。柳絮迎風飄揚,小小的嫩綠的芽兒從柳條的枝節上抽出,播撒下希望的種子。來年,它一定又會成長成一片片碧綠的柳葉。春天的氣息,吸引了一群色彩斑斕的蝴蝶,似一位位輕盈的舞者,翩翩起舞,停歇在枝頭,舞蹈在花叢中,動植物在這般美好的春天融合成了一體,綻放著春天生命的花朵,清明時節本是緬懷生命的時節,卻有這樣的生命在盡情綻放,盡情洋溢,或許古人把生命之美這般炫耀的時節定義為緬懷先人的清明節正是用心良苦,為了提醒後人珍惜生命,珍惜時間,是通過對先人的哀思讓人們明白這么深刻的道理。一時間,清明的節奏不再沉重,變得歡快起來,不知不覺中,雨停,陽光閃耀在天空中,溫暖著我的心靈。

清明時節作文篇3

一連下了幾天的雨,今天卻放晴了。

可能是知道今天會有很多的人要去祭奠他們的親人吧。

我聽姑姑說,清明時期總是會有很多的雨,因為這是上天的眼淚,是傷心,也是哀思。

最近幾天的天空時常烏雲密布,時常大雨傾盆,把它心中的不快發泄地酣暢淋漓,儘管如此,那些遠在他鄉的遊子們都會放下手中的活,不遠萬里地回到家鄉來,因此路上也是車流不斷,街上的店鋪中也擺滿了大大小小的仿真花,冥幣,爆竹等,四處的花店也和情人節時那般熱鬧,這一切都是因為兩個字——祭祖。

以前的清明節,人們借這個機會對著逝去的親人表達自己的哀思,但現在,這漸漸演變為一種形式,甚至有些人連祭祖最基本的目的都已經不清楚。

綠色清明應該深入人心,仔細想想,我們是否真的有必要在親人的墳前燒上大量的香紙,爆竹嗎?真的有必要打著“祭祖”的招牌而大張旗鼓地污染環境嗎?沒有,在祖先的面前栽下一棵小樹,送上一捧鮮花,除去一周的雜草,就給世界添上一份寧靜,也給長眠於地下的親人眼前增一抹清亮。只燒上一些必要的東西,就能為世界減去一絲陰霾,給祖先的心中加上一些欣慰。

安全是我們每個人心中永恆的話題,在去往祭祖的路上,我們應該做到小心駕駛,“清明時節雨紛紛”要小心泥濘的道路與模糊不清的視線,這樣也不用讓另一個世界守護著我們的親人們時刻掛念,燃放爆竹時,一定要注意是否有仍在燃燒的爆竹碎屑濺落到四周的草地上;臨走時一定要檢查四周並將仍在蔓延的火苗踩滅,這樣才能真正做到“安全清明”。

清明節本來就是安排農事的節氣。我們民間有個這樣的諺語:清明前後,撒谷種豆。也是天氣回暖的標誌。在這個時候踏青是最好的。國家安排這個節日祭祀祖先本意就是要求我們每箇中國人要敬重先人,懂得感恩。而不是去搞迷信活動,或者去作秀。我們每個人用文明的方式去表達,把先人的恩情記在心裡,把他們美好的品德去發揚,創造和諧的社會,和諧的家庭。這就是清明節意義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