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傳統習俗

詩中的“三秋”指秋季的3個月。“九夏”指夏天的四、五、六月,3個月共90天。“林鐘”是六月的音律。“桂輪”指月亮。“螢火”“菰蒲”“瓜果”都是熱天生長或享用的東西。最後兩句大約有點“春天不是讀書天,夏日炎炎正好眠”的意思。

“三伏”里的“中伏”,一般發生在7月23—31日,今年恰巧大暑與中伏是同一天,都是7月23日。中國傳統科學認為,春、夏、秋、冬四季分別對應五行中的東方木、南方火、西方金、北方水,按五行的相生相剋,由秋到冬是“金生水”,由冬到春是“水生木”,由春到夏是“木生火”,唯有從夏到秋特殊,是“火克金”。所以古人認為,從夏到秋是一段艱難的歷程,秋被夏壓制著,雖然從夏至開始已經“一陰生”,但炎熱卻繼續增長,秋不敢露頭,要潛伏一段時間,這段最熱的時間就稱為“伏”。因靠近中伏,大暑這一天民間還有飲伏茶、曬伏姜、燒伏香等習俗。

大暑是我國一年中氣溫的時期,但南北雨量差別很大,在長江中下游等地區,雨量很少,有“小暑雨如銀,大暑雨如金”的說法;在我國北方,這卻是一年中雨水最多的時節,諺語則稱“小暑大暑,灌死老鼠”。

大暑是一年之中最熱的節氣,氣溫高、氣壓低、濕度大。因此大暑節氣養生重在一個“清”字,即在注重飲食“清潔”、機體“清熱”的前提下,進行“清補”。

“清熱”喝粥。暑天酷熱,及時補水的同時也要注意清熱祛火。西瓜具有清暑、解熱、補水的功效,因此大多數人都會選擇西瓜作為清暑佳品。但夏季腸胃較脆弱,吃西瓜時要注意避免傷及腸胃。一是不要一次吃太多,二是儘量不要貪一時之涼吃冰西瓜。吃西瓜時可以將西瓜水分嚼出後吐掉果肉,既可清熱祛暑,也可減少腸胃損傷。除水果外,清熱祛火還可嘗試一些“度暑粥”,如苦瓜菊花粥、薏米小豆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