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自治區成立70周年演講稿【2021最新版】

導語: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加快內蒙古的發展步伐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內蒙古自治區成立70周年演講稿,更多相關信息請關注!

同志們,朋友們:

今天是慶祝內蒙古自治區成立70周年盛大節日。在這喜慶的時刻,我們中央代表團帶著以XX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的重託,帶著全國各族人民的祝福來到這裡,同內蒙古各族幹部民眾一道,共慶節日、共享歡樂。首先,我代表中共中央、全國人大常委會、國務院、全國政協、xx,向內蒙古各族工人、農牧民、知識分子、幹部和各界人士,向人民解放軍駐內蒙古部隊指戰員、武警內蒙古部隊官兵和公安民警,向所有關心和支持內蒙古建設的同志們、朋友們,致以節日的祝賀和親切的問候!

70年前成立的內蒙古自治區,是我們黨實施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一個範例,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我國民族實際相結合的一大創舉,是我國民族關係的一座豐碑。70年來,內蒙古自治區沐浴著黨的民族政策的燦爛陽光,承載著各族幹部民眾的共同願望,沿著民族區域自治的正確道路,走過了波瀾壯闊的歷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一是政治制度實現了歷史性變革。隨著內蒙古農村土地革命和牧區民主改革的勝利完成,沿襲數千年的封建統治徹底結束了,各族人民擺脫了受奴役、受剝削的地位,成為國家和社會的主人,充分享有管理本地區本民族內部事務的權利。在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下,內蒙古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係不斷鞏固和發展。

二是經濟發展實現了歷史性跨越。在黨和國家高度重視和全國人民大力支持下,經過內蒙古各族人民70年的艱苦奮鬥,自治區生產總值按可比價格計算增長了196倍,特別是近5年增長速度持續位居全國第一。全區產業結構正由傳統的遊牧經濟向著現代農牧業和工業經濟加快轉變。農牧民人均純收入和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比改革開放前增長了近25倍和近37倍,人民生活總體實現小康,目前正朝著更高水平的全面小康社會目標邁進。

三是文化和社會建設實現了歷史性進步。70年來,黨的民族政策、宗教政策和文化政策得到認真落實,各族民眾的宗教信仰和風俗習慣得到切實尊重。自治區各項社會事業蓬勃發展,各級各類教育全面推進,醫療衛生條件大為改善,各族民眾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健康素質顯著提高。

四是為我國革命、建設和改革事業作出了歷史性貢獻。內蒙古各族人民具有光榮的革命傳統。早在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內蒙古就建立了中國共產黨的地方組織,培養了我們黨早期的少數民族幹部。抗日戰爭時期,內蒙古建立了大青山革命根據地。解放戰爭中,內蒙古充分發揮了作為東北和華北鞏固後方的戰略作用。新中國成立之初,內蒙古作為全國第一個省級民族自治地區,為全國其他民族地區提供了實行民族區域自治的寶貴經驗。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內蒙古各族人民又為保衛邊疆、建設邊疆作出了艱苦努力。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以來,內蒙古在加快自身發展的同時,為國家現代化建設作出了重要貢獻。僅在“十五”時期,自治區就向外輸送煤炭4.3億多噸,輸送電力1350多億千瓦時。

內蒙古自治區成立70年來的成功實踐告訴我們:要實現自治區的繁榮發展和團結穩定,就必須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必須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不斷鞏固和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係;必須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改革開放,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不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必須堅持國家幫助、發達地區支援和自力更生相結合,充分調動各族幹部民眾和各界人士的積極性;必須堅持國家利益和中華民族利益高於一切的原則,堅決維護民族團結、社會穩定和國家統一。這是內蒙古自治區70年發展歷程積累的寶貴經驗,也是今後應當繼續遵循的重要原則。

同志們,朋友們!

內蒙古地處祖國北部邊疆,地域遼闊,資源富集,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和燦爛的發展前景。中央殷切期望內蒙古各族幹部民眾,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道路,繼續解放思想,堅持改革開放,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殷切期望大家以內蒙古自治區成立70周年為新的起點,倍加珍惜機遇,倍加求真務實,倍加銳意進取,倍加奮發有為,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勇立新功、再創輝煌。

我們要牢記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促進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牢記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就是要認清鞏固和發展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長期性,增強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的堅定性,提高想問題、辦事情決不可脫離實際的自覺性。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就是要堅持發展這個第一要義、以人為本這個核心、全面協調可持續這個基本要求和統籌兼顧這個根本方法,抓住歷史性機遇,整體推進內蒙古的新型工業化、農牧業現代化和城鎮化。促進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就是要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做大做強優勢特色產業,特別是要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努力構築祖國北疆的生態屏障。

我們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紮實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民族區域自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一項重要內容。我們黨在內蒙古率先實行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已被實踐證明是具有強大生命力的。我們要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抓緊制定同民族區域自治法配套的法律法規,切實維護和保障少數民族和民族自治地方的合法權益。同時,還要花大力氣繼續抓好民族地區人才資源開發和少數民族幹部隊伍建設,為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不斷培育和增加新的有生力量。

我們要積極推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與和諧文化建設,進一步加強各民族大團結,鞏固和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係。國家的統一,人民的團結,國內各民族的團結,這是我們的事業必定要勝利的基本保證。我們要結合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繼續全面落實黨的民族政策,廣泛深入地開展“三個離不開”的宣傳教育,廣泛深入地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進一步促進各民族和睦相處、和衷共濟、和諧發展。要繼續全面貫徹黨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針,發揮宗教界人士和信教民眾在和諧社會建設中的積極作用。要從解決各族民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入手,抓好就業、教育、醫療、扶貧和社會保障等工作,使經濟發展成果更多地體現到改善民生上。要繼續保障內蒙古各族民眾的文化權益,使各族民眾的文化創造活力充分釋放,使民族文化更加多姿多彩。要把和諧社會建設落實到維護民族團結、保持社會穩定上來,妥善處理影響民族團結和社會穩定的事件,嚴密防範和依法打擊境內外敵對勢力的分裂破壞活動。

我們要以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為重點,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為奮力開創各項工作新局面提供堅強的組織保證。做好內蒙古的各項工作,關鍵是要抓好黨的自身建設。全區各級黨委要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全面推進黨的思想、組織、作風和制度建設。各級黨政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要進一步增強憂患意識、公僕意識、節儉意識,像牛玉儒同志那樣,始終堅持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真誠傾聽民眾呼聲,真實反映民眾願望,真情關心民眾疾苦;要進一步增強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的能力,增強領導科學發展和促進社會和諧的能力,團結帶領全區各族民眾,用智慧和汗水譜寫內蒙古改革發展穩定的歷史新篇章。

同志們、朋友們!

即將召開的黨的十九大,將為我們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進一步指明方向。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XX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毫不動搖地堅持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毫不動搖地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繼續發揚優良傳統,為奪取更加輝煌的成就、迎來更加美好的明天而團結奮鬥!

祝內蒙古各族人民幸福安康!

祝我們偉大的祖國繁榮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