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內蒙古自治區70周年大慶時間表 內蒙古成立70周年大慶是哪天

內蒙古自治區成立70周年大慶是哪天?內蒙70周年大慶是什麼時間?

紀念日是20xx年7月1日,慶祝大會是20xx年8月8日舉行,8月8日下午三點半正式開幕。

內蒙古每十年大慶一次的時間表:

1.30周年慶,1977.8.1

2.40周年慶,1987.8.1

3.50周年慶,1997.7.20

4.60周年慶,20xx.8.8

5.70周年慶,20xx.8.8

內蒙古70周年大慶

(一)時間的意義,遠不能用長度來衡量。

如果把中華民族5000多年的文明歷史濃縮成一部2小時的電影,70年連2分鐘都不到。而在近代以來的風雲激盪中,70年卻蘊涵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1947-20xx,70年的時間裡,118.3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內蒙古創造了經濟總量年均增速9.8%的奇蹟,譜寫出一部砥礪奮進的時代華章。

穿越70年,看見內蒙古,多少滄桑值得收藏,多少巨變值得慨歌。

(二)回首過去,才知道已經走出多遠。

今天的內蒙古,繁榮富裕、和諧美好。

70年前的內蒙古,一窮二白、百廢待興。

毫無疑問,內蒙古自治區的成立,開創了內蒙古發展的新紀元。但是,這個嶄新的紀元所要面臨的困難和考驗,將要經歷的挑戰和艱辛,絲毫不比之前任何一個時代少。

內蒙古自治區成立伊始,經濟基礎異常薄弱,經濟制度十分落後,國民經濟步履維艱。遠大的目標立足於貧弱的基礎,光明的前景發端於艱辛的探索,歷史的豪情蘊藏著現實的挑戰。

周恩來總理曾指著地圖對烏蘭夫同志說,內蒙古的形狀就像一匹奔騰的駿馬。70年來,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全區各族人民團結一心、砥礪奮鬥,讓內蒙古這匹駿馬奔騰起來,而且越跑越快,越跑越穩,越跑越好。

從困難時期為國捐糧畜到3000孤兒進草原,從同心協力建包鋼到讓出牧場為航天……這駿馬,忠肝義膽。

從牧區民主改革中的“三不兩利”政策,到社會主義改造中“政策要穩、辦法要寬、時間要長”的畜牧業改造方針;從改革開放後率先在全國牧區中實行“草畜雙承包”政策,到新世紀連續8年經濟增速全國第一……這駿馬,勇往直前。

從依靠“羊煤土氣”提升經濟,到如今延長資源型產業鏈、做好資源轉化增值的大文章;從“一煤獨大”的產業格局,到構築多元發展、多極支撐的現代產業體系……這駿馬,與時俱進。

歷史的長河,靜觀時往往風平浪靜,只有驀然回首,才能體會它的波瀾壯闊。70年的歷程中,蘊藏著多少振聾發聵的觀念突破,凝聚著多少矢志不渝的昂揚鬥志。內蒙古以70年的崢嶸歲月,繪就了一幅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

(三)1949年7月,愛國華僑陳嘉庚先生到烏蘭浩特訪問,在《新中國觀感集》一書中寫到:我們這次到內蒙古,有一種深刻印象,就是漢蒙兄弟的親切互助的表現。凡事不吵吵鬧鬧,如遇難於解決的事情,大家也和和氣氣地開會討論。從這些地方表現民族的團結親善,這是值得我們讚美的。

作為我國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發源地,70年來內蒙古不斷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模範自治區”的金字招牌熠熠生輝。

這是充分行使民族區域自治的70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頒布實施後,目前共制定現行有效地方性法規181件,批准地方性法規和單行條例171件,形成了比較完備的民族地區法規規章體系。

這是大力培養使用少數民族幹部的70年。我區始終把少數民族幹部培養使用作為貫徹落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重點,不斷加強少數民族幹部和人才隊伍建設。目前,全區少數民族幹部約占幹部總數的33%,高於全區少數民族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為推動內蒙古各項事業發展提供了人才支撐。

這是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民族關係的70年。8次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9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33個民族團結進步活動月……豐富多彩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讓“三個離不開”“五個認同”的思想深入人心,“草原兒女心向黨”深深浸潤於各族幹部民眾血脈之中,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係得到切實鞏固。

民族區域自治,不僅為內蒙古這匹駿馬鋪就了豪邁馳騁的大道,也為中華各民族鋪就了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的康莊大道,更為世界提供了解決多民族國家民族問題的“中國方案”。

(四)內蒙古70年的輝煌成就,如一顆顆璀璨的珍珠,閃耀在歷史長河中。

縱向比較,可以看出我區歷史的跨度——

20xx年,我區生產總值達到1.86萬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1947年增長了642倍。

20xx年,我區人均生產總值達到74069元,比1947年增長了145倍。

20xx年,我區三次產業結構比例由自治區成立之初的71.4:11.3:17.6演進為8.8:48.7:42.5,實現了由農牧業為主向一、二、三次產業協同發展的歷史性轉變。

20xx年,我區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32975元和11609元,與1947年的不足百元相比,可謂天壤之別。

橫向比較,可以看到我區在全國的方位——

20xx年,內蒙古經濟總量位於全國中游、西部省區前列,人均生產總值居全國第六位;原煤、煤制油、煤制天然氣產能產量和發電裝機容量、外送電量均居全國首位;稀土新材料、雲計算、單晶矽等產業規模全國第一;鐵路營運里程全國第一;牛奶、羊肉和羊絨產量均居全國首位。

事實上,內蒙古在中國經濟的天平上成為一個分量越來越重的砝碼,在世界舞台上也刷出越來越多的“存在感”。

20xx年3月底,伊利大洋洲生產基地二期工程開建,演繹出我區企業走向世界的精彩;5月底,非洲大陸首條中國製造鐵路——蒙內鐵路通車,包鋼供應鋼軌超過2萬噸;7月21日,在外交部內蒙古全球推介活動上,“內蒙古的發展速度真快”“一個非常值得去的地方”……國外媒體對於內蒙古的發展成就嘖嘖稱奇。

要金山銀山,更要綠水青山。內蒙古始終牢記“美麗的草原我的家”,積極探索綠色發展之路,相繼啟動京津風沙源治理、“三北”防護林、退牧還草、退耕還林等重點生態工程,努力走出一條經濟與生態雙贏的發展之路。

從某種程度上講,把人放在什麼樣的位置,體現了一個地區的發展質量。70年的發展歷程中,內蒙古寫下了一個厚重的“人”字,各族民眾實現了從貧窮走向富裕,從吃不飽到吃得好,從憂居到安居、宜居的巨大飛躍。

從人均壽命不足35歲到75.8歲,衛生與健康事業的發展,讓草原兒女實現了生命的跨越。

從土坯房到窗明几淨的磚瓦房、小洋樓,越來越多民眾的“安居夢”“宜居夢”照進現實。

從僅有十幾條公路到基礎設施“七網”同建,交通發展帶來的,不只是出行變化,還有對經濟的帶動效應。

從80%以上的文盲率到基本消除文盲,教育的發展,讓更多人有了人生出彩的機會。

從1986年600萬貧困人口、67%的貧困發生率,到20xx年底55.6萬貧困人口、 4.1%的貧困發生率,脫貧致富的陽光播撒到每個角落,照亮了困難民眾的未來。

70年的巨大飛躍,在田間地頭、街頭巷尾,在每一位草原兒女的命運變遷中得到了鮮活印證和深刻詮釋。如今的內蒙古,正以從容自信、朝氣蓬勃的姿態,巍然屹立於祖國北疆。

(五)一個人要進步,必須善於總結;一個地區要持續發展,也必須善於總結。

打開記憶的閘門,70年成功實踐歷歷在目。這既是一段耐人尋味的見證,更是一種令人感奮的象徵。它將光榮與自豪贈予我們曾經走過的歷史,也將寓意深刻的啟示帶給充滿希望的未來——

要堅定不移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定不移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要緊緊扭住發展這個第一要務,從內蒙古實際出發創造性開展工作,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強大動力;

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我們的奮鬥目標,全心全意為各族人民謀利益,不斷增進人民福祉;

要高舉各民族大團結旗幟,不斷鞏固發展團結和諧穩定的政治局面,實現各民族共同團結進步、共同繁榮發展;

……

70年波瀾壯闊,70年風雨兼程,70年春華秋實。

70年來,內蒙古從落後走向進步,從貧窮走向富裕,從封閉走向開放。20xx年是一個節點,一頭連著過往70年的崢嶸歲月,一頭連著未來的精彩篇章。

(六)20xx年,內蒙古迎來了70歲的生日。

1947年到20xx年,從一窮二白中發展起來的內蒙古,成長之茁壯,活力之旺盛,成果之豐碩,超過了所有人最初的想像。今天,內蒙古的故事依然在繼續。

如果說成立之初內蒙古面對的是九曲十八彎的“河”,未來我們將要跨越的就是波瀾壯闊的“海”。有了70年奠定的堅實基礎,有了民族團結進步的寶貴財富,我們有信心應對一切艱難險阻。

不待揚鞭自奮蹄。內蒙古這匹駿馬,正滿懷憧憬,一往無前。

70年風雨兼程

內蒙古不斷改革創新,為民族地區發展增添動力

1978年

就在這一年冬天,建國以來黨的歷具有深遠意義的一次重要會議――中國共產黨第十一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在北京召開。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把黨和國家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

伴隨著中國改革開放巨輪的遠航,內蒙古改革開放的航船從這一天起也拔錨啟航,揚帆競發。

同是在商都縣,39年後,商都縣地區生產總值完成61.3億元,農村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8633元,是當年潘秀蓮一家人均收入的166倍。

當我們把視野從商都縣所在的自治區中部擴展開去,從遼闊的北方草原,從浩瀚的西部沙漠,從廣袤的南部平原,從茂密的東部林區,一條條讓我們眼前一亮、心頭一震的好訊息紛至沓來,一幅幅打造祖國北疆亮麗風景線的圖景交相輝映。

“要以更加堅定的決心和勇氣全面深化改革,以更加寬廣的視野和胸襟全方位擴大對內對外開放,通過大改革、大開放,激發全社會的創造熱情,拓展各領域的發展空間,不斷增強經濟社會發展的動力活力。”習總書記考察內蒙古時這樣強調,要求內蒙古抓好“三項改革“任務:積極探索建立可持續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完善龍頭企業與農牧民利益聯結機制,創新同俄蒙合作機制。

內蒙古堅定不移地落實習總書記囑託的先行先試“三項改革”任務,生態文明制度改革逐項落地,81%的龍頭企業與農牧民建立了利益聯結機制,與俄蒙便利化等合作機制不斷完善。

“深化改革開放是建設現代化內蒙古的治本之策。”自治區第十次黨代會描繪出了思路清晰、目標精準的改革藍圖:

繼續深化習總書記囑託我區先行先試的“三項改革”,不斷在加強生態文明制度建設、完善龍頭企業同農牧民利益聯結機制、創新同俄蒙合作機制方面取得新進展新突破。

統籌推進經濟體制、政治體制、文化體制、社會體制、生態文明體制和黨的建設制度改革,全面抓好中央和自治區各項改革任務舉措的落實落地。

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財稅體制改革、科技體制改革、電力體制改革、國企國資改革、農村牧區改革、林區墾區改革,大力扶持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堅決清除妨礙社會生產力發展的各種障礙,加快形成有利於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的體制機制。

內蒙古以“三項改革”的一馬當先引領全區各項改革的萬馬奔騰,讓改革成為加快發展的內在推動力。

對於內蒙古進一步對外開放的新格局,自治區第十次黨代會總結為16個字:“北上南下、東進西出、內外聯動、八面來風。”

這看似簡單的16個字,實則為內蒙古擘畫了全方位開放的新畫卷。

北上――積極推進中蒙俄經濟走廊建設,完善同俄蒙合作機制,深化各領域合作,加快建設我國向北開放的重要橋頭堡;擴大對東北亞的開放,打造東北亞地區合作的重要樞紐。

南下――密切同港澳台及東南亞的交流合作,拓展向南開放的新空間。

東進――主動融入京津冀、遼吉黑等地區發展,積極承接沿海地區先進產業轉移,抓好跨地區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和產業園區共建。

西出――加強同中亞、西亞和歐洲的經貿往來,構築向西開放的國際經貿大通道。

全面落實習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內蒙古正在以更加寬廣的視野和胸襟,以更加澎湃的開放活力,在更大範圍和更廣領域融入全國、走向世界。

新一輪京蒙合作全面啟動,首屆蒙商大會、香港重點合作項目推介會、阿爾山高端會議論壇、內蒙古大數據產業推介會成功舉辦。跨越大江南北,區域開放合作迸發出的耀眼火花,正在生成燎原之勢。

20xx年10月18日至22日,自治區黨委、政府分別與財政部、發改委、交通運輸部、工信部、環境保護部、水利部、能源局、林業局、旅遊局和中國鐵路總公司等國家部委在北京召開工作座談會,就全面加強基礎設施體系建設、共同築牢我國北方重要生態安全螢幕障、做好資源轉化增值、大力實施一批重大項目和重點工程、推動工業信息化建設和旅遊業發展等進行對接,尋求更大的支持和幫助。

20xx年11月,自治區主席布小林率自治區政府代表團赴香港開展系列經貿合作和推介交流活動。代表團帶著金額達94.49億美元,涉及金融、物流、旅遊、城市基礎設施等領域的44個簽約項目滿載而歸。

20xx年2月27日,內蒙古自治區與中央企業合作懇談會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隆重舉行。在此次懇談會上,自治區與各大企業現場簽約重大項目88項,總投資額4020億元。

登高望遠,謀求發展。北上南下、東進西出、內外聯動、八面來風,內蒙古展現出海納百川的氣勢和胸襟,內陸開放的內蒙古樣本呼之欲出。

這樣的氣勢和胸襟來自習總書記“要跳出當地、跳出自然條件限制、跳出內蒙古”的指導,來自習總書記“通過擴大開放促進改革發展”“把內蒙古建成我國向北開放的重要橋頭堡”的重要指示,來自自治區第十次黨代會深化改革開放的戰略部署――

輝煌的內蒙古

“要以更加堅定的決心和勇氣全面深化改革,以更加寬廣的視野和胸襟全方位擴大對內對外開放,通過大改革、大開放,激發全社會的創造熱情,拓展各領域的發展空間,不斷增強經濟社會發展的動力活力。”

20xx年盛夏,堪稱內蒙古開放的精彩之夏。

7月1日,二連浩特至烏蘭烏德旅遊航線正式開通,這是二連浩特開通的第一條通往歐洲的航線,為內蒙古對外開放架起一座中歐合作的空中橋樑。

7月4日,呼和浩特至烏蘭察布段高鐵開始按運行圖試跑,自治區首條高鐵——呼張客專全線開通進入倒計時,內蒙古縱橫四海的開放步伐將更加矯健。

7月3日至5日,滿洲里北方國際科技博覽會隆重舉行,中、俄、蒙、韓等24國的20xx多客商參會,該科博會也因此成為中國北方影響的中外科技交流會。

……

時間,標註偉大的實踐。

偉大的實踐,讓行進在八面來風開放征程上的內蒙古走到了關鍵一躍的重要節點:目前內蒙古自治區與周邊省區人文交流更加密切,並與“一帶一路”沿線57國建立經貿關係,開放發展為內蒙古帶來巨大紅利。

“開放是繁榮發展的必由之路。”偉大的實踐,源於自治區面向全球全方位擴大開放的堅定信念:

“牢固樹立全球視野,深度融入‘一帶一路’建設,把祖國北部邊疆變為對外開放前沿。”

“發揮區位優勢,加快形成南上北下、東進西出、內外聯動、八面來風的全方位開放格局。”

信念決定道路,道路決定命運。

正是在堅定信念支撐下,內蒙古才在開放發展的偉大實踐中邁出了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關鍵幾步。

自治區與央企合作懇談會的成功舉辦,會上累計簽約的總投資1.6萬億元重大項目,展現出內蒙古以開放胸懷發展大產業、構建大集群的遠大抱負。

全區首屆旅遊業發展大會的成功舉辦,讓“旅遊+”上升為內蒙古自治區轉型升級大戰略,展現出內蒙古以開放胸懷建設“國內外知名旅遊目的地”的遠大抱負。

和林格爾新區建設的正式啟動,以和林格爾經濟開發區為引領的“一核兩翼六組團”產城布局,展現出內蒙古以開放胸懷打造新區的遠大抱負。

呼包鄂協同發展規劃綱要的面世,展現出內蒙古以開放胸懷打造新興世界乳業中心、“稀土+”產業中心、國內資源型產業轉型示範基地的遠大抱負。

全區大數據產業推介大會的成功舉辦,大數據套用政策的面世,展現出內蒙古以開放胸懷建設大數據產業基地的遠大抱負。

“七網”同建、“七業”同興重大決策在各盟市的落地生根,展現出內蒙古以開放胸懷加快發展動能轉換的遠大抱負。

……

為什麼要這樣?自治區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張永軍認為:“這與內蒙古自治區發展優勢不無關係。”

熟悉內蒙古區情的人明白,這個優勢是指:

內蒙古自治區毗鄰八省、外接俄蒙,10多種礦產資源探明儲量全國第一,內蒙古全方位開放的區位、資源優勢突出;

國務院明確內蒙古自治區為“國家重要的能源基地、新型化工基地、有色金屬生產加工基地和綠色農畜產品生產加工基地”,內蒙古全方位開放的政策優勢凸顯;

內蒙古自治區風電產業規模、大數據伺服器裝機規模和煤制油、煤制烯烴、鋼軌製造能力全國第一,內蒙古全方位開放的產業基礎較好。

“面向未來,內蒙古仍處於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自治區黨委明辨大局的機遇判斷,與上述優勢息息相關。

風雲際會,滄海橫流。站在過去和未來交匯點上的內蒙古,既擁有前所未有的開放優勢,也面臨不可多得的開放機遇:

世界經濟在深度調整中復甦,引領產業高端化的科技革命蓄勢待發,內蒙古全方位擴大開放機不可失;

國內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波及諸多領域,低端無效投資悄然退市,內蒙古全方位擴大開放機不可失。

登高望遠,方能掌舵航向;明辨大局,才能順勢而為。

憑著“全方位開放”的堅定信念和明辨大局的智慧,內蒙古以擁抱八面來風的開放勇氣走向世界。

——滿洲里綜合保稅區、二連浩特邊民互市貿易區正式封關運營,滿洲里、二連成為中俄、中蒙名副其實的陸路口岸。

——“中國薯都”烏蘭察布市建成大型馬鈴薯交易市場11處,鮮食薯銷往俄蒙和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國及國內20多個省區。

——“中國乳都”呼和浩特走出的伊利成為名列亞洲第一的乳品品牌,其產銷、研發鏈條延伸至歐美等國及國內200多個地市。

——巴彥淖爾市成為國內番茄醬生產的地級市,當地番茄醬和脫水菜銷往歐美和東南亞國家,利潤翻了幾十倍。

——包頭市成為世界鋼軌生產基地,其鋼軌廣泛用於國內高鐵捷運建設,並出口美國、印尼等25個國家和地區。

——通遼市被正式命名為“中國蒙醫藥之都”,其蒙醫藥材種植、產品研發和相關產業開發等走進世界前列。

——鄂爾多斯市成為全國首批工業資源綜合利用示範基地,煤制油、煤制烯烴等產能規模及技術裝備達到行業世界水平。

——阿拉善盟率先建成全球的金屬鈉生產基地和亞洲的靛藍粉生產基地,世界上每兩條經典“藍”牛仔褲就有一條用內蒙古出產的靛藍粉染成。

——國家正式批覆內蒙古為國家大數據綜合試驗區,大數據產業園吸引騰訊、阿里巴巴等譽滿全球的業界大佬入駐。

——內蒙古目前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貿易額占全區外貿總額的60%以上,每年到內蒙古自治區旅遊的俄蒙旅客超過120萬人。

——隨著內蒙古設施的完善,現開行的中歐班列60%以上經內蒙古自治區進出境,且班列實現常態化運行。

——全區企業在“一帶一路”沿線17國展開境外投資,涉及木材與煤炭加工、紡織、電力、乳業等諸多領域。

——內蒙古自治區與京津冀三省市結成“千里草原大道”旅遊聯盟,與遼吉黑、陝甘寧六省區的絲綢之路旅遊合作正在走向常態化。

……

在八面來風的開放發展中,內蒙古積累了放眼未來的豐厚財富:20xx年,全區外貿總額比改革開放之初增長731倍;全區18個開放口岸輻射水陸空,形成1.86億噸的年過貨能力。

得益於開放帶動,20xx年全區人均GDP突破1萬美元,穩居全國前列。

“開放發展是內蒙古實現富民強區的必由之路。”自治區第十次黨代會上發出的時代強音,提振士氣!

奔騰遼闊草原,擁抱八面來風。沿著“必由之路”的指向,我們翹首期盼內蒙古在開放發展中的新崛起!

內蒙古自治區成立70周年祝福語

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

70年奮進,70年輝煌;

認真貫徹自治區第八次黨代會精神,開創內蒙古發展新局面;

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內蒙古;

萬眾一心,團結奮進,全面推進我區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

堅持以人為本,努力實現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

熱愛內蒙古,建設內蒙古;

激發創造活力,建設美好家園;

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加快內蒙古的發展步伐;

加強民族團結,發展平等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新型民族關係;

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保持和發展黨的先進性;

全面推進社會主義經濟、政府、文化、社會建設;

注重質量,提高效益,走科學發展道路;

調整經濟結構,轉變增長方式,實現又好又快發展;

努力做大經濟總量,提高全區綜合實力;

紮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新牧區建設;

培養新型農牧民,提高農村牧區勞動者素質;

加強生態保護和建設,建設綠色內蒙古;

加強社會建設和管理,構建和諧內蒙古;

積極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保證人民當家作主;

發展和諧文化,繁榮先進文化,建設民族文化大區;

共建和諧,共享和諧;

大力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

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榮辱觀,提高全民思想道德素質;

大力開展文明創建活動,提高全社會的文明程度;

知榮辱、講正氣、樹新風、促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