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中國共產黨建黨紀念日的起源

20世紀初葉,中國正陷於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的深重苦難之中。為了把祖國從危亡之中挽救出來,中國人民進行了不屈不撓的英勇鬥爭。從鴉片戰爭開始,經過太平天國運動、戊戌變法、義和團運動,這些鬥爭和探索,每一次都在一定的歷史條件下推動了中國的進步,但又一次一次地失敗了。1911年的辛亥革命*了腐朽的清王朝,結束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推進了中國社會歷史的進程。但這次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由於歷史的、階級的局限,未能根本改變舊中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質和人民的悲慘境遇,沒有把中國從困境中解救出來。中國的出路在何方?這是五四運動前後,中國志士仁人和先進知識分子苦苦求索的問題。

“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我們送來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先進的革命者發現,在各種思想和理論中,只有馬克思列寧主義揭示了人類社會的發展規律,提供了中國所迫切需要的反對帝國主義、殖民主義進行社會革命的理論,提供了組織革命政黨的正確方法。於是,他們毅然決然地選擇了馬克思列寧主義,選擇了十月革命的道路。

隨著五四運動的爆發和勝利,隨著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及其同中國工人運動的初步結合,建立新型的工人階級革命政黨的任務被提上了日程。

1920年初,李大釗、陳獨秀等開始了建黨的探索和醞釀活動。4月,經共產國際批准,俄共(布)遠東局海參崴處派維經斯基等人來華,了解中國革命的情況,並同中國的革命組織建立聯繫。他們先在北京會見了李大釗,後由李大釗介紹到上海會見陳獨秀,討論建立中國共產黨的問題。從5月開始,陳獨秀邀約李漢俊、李達、俞秀松等人多次商談建黨問題。8月,陳獨秀在上海成立了中國共產黨的發起組。10月,李大釗在北京建立了共產主義小組。接著,在湖南、湖北、山東、廣東等地相繼建立了共產主義小組,同時在法國和日本也由留學生中的先進分子組成了共產主義組織。各地共產主義小組建立以後,開展了多方面的革命活動,廣泛傳播了馬克思列寧主義,統一了建黨思想,1920年9月,上海發起組把《新青年》雜誌(從八卷一號開始)改為黨的公開刊物,這是中國共產黨歷第一份公開出版的刊物;同年11月,又創辦了《共產黨》月刊,在全國主要城市秘密發行,這是中國共產黨歷第一份黨刊。各地還建立了社會主義青年團,發展了一批團員,青年團成為黨的有力助手和後備軍。

1921年6月,共產國際派馬林等到上海。他們建議召開黨的全國代表大會,正式成立中國共產黨。上海黨的發起組在李達的主持下進行了全國代表大會的籌備工作,並向各地黨的組織寫信發出通知,要求各地選派兩名代表出席大會。來自北京、漢口、廣州、長沙、濟南和日本的各地代表陸續到達上海。

在今天的上海興業路76號,一幢平凡的石庫門老樓,1921年7月23日—31日,來自全國各地的13名共產主義者代表召開了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

參加“一大”會議的各地代表有:李達、李漢俊、張國燾、劉仁靜、毛澤東、何叔衡、王盡美、鄧恩銘、陳潭秋、董必武、周佛海、陳公博,包惠僧受陳獨秀派遣參加了會議。他們代表著全國50多名黨員。共產國際代表馬林和尼科爾斯基列席了會議。在會議進行過程中,突然有法租界巡捕闖進了會場,會議被迫中斷。最後一天的會議轉移到浙江嘉興南湖的遊船上舉行。代表們以遊客的身份作掩護,乘坐遊船,在朦朧煙雨中討論當時的政治形勢、黨的基本任務、黨的組織原則和組織機構等問題,通過了中國共產黨的第一個黨綱和成立宣言,綱領規定:“我們的黨定名為‘中國共產黨’”。明確黨的綱領是“以無產階級軍隊*資產階級”,“採用無產階級專政,以達到階級鬥爭的目的———消滅階級”,“廢除資本私有制”,以及聯合第三國際。這表明中國共產黨從建黨一開始就旗幟鮮明地把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作為自己的奮鬥目標。大會還通過了《關於當前實際工作的決議》,並選舉產生了黨的領導機構———中央局,陳獨秀為中央局書記,張國燾負責組織工作,李達負責宣傳工作。這次大會,宣告了中國共產黨的成立。

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是中國近現代開天闢地的大事。它標誌著中國革命的一個重大轉折點。“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的面目就煥然一新了。”從此,領導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鬥爭、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實現振興中華的偉大使命,歷史地落到了中國共產黨的身上。

把7月1日作為建黨紀念日,是毛澤東於1938年5月提出來的。當時,毛澤東在《論持久戰》一文中提出:“今年七月一日,是中國共產黨建立十七周年紀念日。”這是中央領導同志第一次明確提出“七一”是黨的誕生紀念日。

以中共中央名義把“七一”作為建黨紀念日進行紀念的第一個檔案是1941年6月《關於中國共產黨誕生二十周年、抗戰四周年紀念指示》。《指示》說:“今年七一是中共產生的二十周年,七七是中國抗日戰爭的四周年,各抗日根據地應分別召集會議,採取各種辦法,舉行紀念,並在各種刊物出特刊或特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