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一堂課

生活就像一幅調色板,有開心的、有傷心的、有委屈的……。但最鮮艷的,這要數這一節課了。

今天,我們來到三(1)班上作文課。我們找了個位置坐了下來。這時,從門外走進了一位二十幾歲的青年教師——毛信民老師。只見他拿起粉筆,把黑板平均分成六份,每一小組占黑板的1/6。接著,毛老師又在第一小組的“領地”上畫上一個“〇”,在第二小組的“領地”上畫上一個“□”,在第三小組的“領地”上畫上一個“∽”,在第四小組的“領地”上畫上一個“△”,在第五小組的“領地”上畫上一個“▽”,在第六小組的“領地”上畫上一個“◇”。同學們在下面議論紛紛:“老師的葫蘆里賣的是什麼藥啊?”“老師莫明其妙地畫這些東西幹啥

呀?”……

老師畫好後,他又拿起了6根粉筆,分別發給每個小組的第一個同學。就在同學們困惑不解的時候,老師說話了:“同學們,你們在自己組裡的圖形上添上一筆,注意:每人只能添一筆喔!第一、六小組多添一筆,因為他們組少了一人。”老師話音未落,同學們已經開始議論畫什麼了。剎那間,教室里已經炸開了鍋。“預備……開始!”此時,各組的第一個同學

迅速地拿起粉筆走上講台,添上一筆。

輪到我了,我拿起粉筆走到了講台上,沉思了一下。下面的同學催道:“嗨!林政原,你快點呀!隨便畫一個東西嘛!”我聽信了他的話,畫了一個側面三角形,就下去把粉筆給了第四個同學。她走上講台,學我的樣子在另一邊又畫了一個側面三角形。第五個同學想:有“眼圈”不能沒有“眼珠”呀!於是,他在眼圈裡各畫了一個“眼珠”。第六個同學想:有了眼,不能沒有嘴呀!又在“□”里畫了一個倒立三角形。一幅美麗的小丑畫就完成了。

每一個小組都畫好了。老師又說:“你們每組用你們畫的圖形編成一個故事。我給你們時間,你們自己商量一下吧。”有的同學七嘴八舌地說了起來,有的同學索性把椅子搬到同學邊上講了起來,有的同學拍案叫絕……

開始講故事了。首先,金婉羅走上了講台,講了起來。她講的是《泥娃娃打工記》,說的是泥娃娃找歸宿的故事。

接著,柴龍昊講了《瑪丁奇遇記》,意思是小丑追殺瑪丁,殺瑪丁沒殺成,反讓瑪丁給殺了。

一幅幅圖畫從同學們的手中變出,一個個童話從同學們口裡脫口而出。從這節課可以體現出同學們對學習的熱愛,老師的教學高明。

看到這幅場面,我高興的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