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是人生最深的滋味

年輕時代,我們高喊著“在路上”,不顧一切地向前沖,以為能擁抱明天的太陽,卻或許在這激進的過程中,忽略了那些溫暖的片刻、美麗的瞬間,而正是這些淡然的過往、平凡的細節,最能豐富我們對生命軌跡的回憶。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態度,體現了原則、理性和胸懷,對身外之物的淡泊,也正是人生駛入平靜的海港後,體會出的幸福真諦。

抹去那強烈的輪廓和印跡,當我們從五味雜陳的俗世中歸於平靜,定能體會“淡”的最高人生境界。春天的風奏響了陽光的豎琴,隔著窗,外面是一片水色陽光。耳畔有班得瑞輕柔的音樂,那種渾然天成的清淡不是身處城市的人寫得出的。桌上是一杯新沏的綠茶,是淡淡的龍井,有淺淺的碧綠,杯口一柱熱氣,裊裊騰騰。透著蒸氣的縫隙,可以看見且歌,且行的微風,蹀躞過天空的流雲,還有自在飛翔的杜鵑。忽然想起一段對生活的比喻:“其實,生活就是一杯茶,當最初的風起雲湧,最初的意氣風發失去顏色和激情時,生活就還原為一杯茶,一杯冷水茶。”

的確,指點江山、激揚文字是一種生活,但是驚鴻一瞥、不著一色也是一種生活。雨天時一把傘,生病時的一聲問候,哭泣時的一個可以依賴的朋友,乃至睡前的一聲晚安,都是那樣微不足道卻回首欣然的畫卷。從賽場上下來後接到的餐巾紙,一定比鮮花更值得紀念。別人遞過剪刀時,刀柄向外的細節,也比剪刀剪出的美好飾品更值得珍藏。而四目相對時那份淡淡的默契,又豈是時間所能掩飾和帶走的?以為這等小事不值得記,一轉身拋向腦後,卻會在幾年後回眸的瞬間,看著它們不急不緩地走出來。如果說轟轟烈烈的大事因其震撼而難以忽略,那么這些瑣碎的小事則因其平淡而難以忘懷。巨石會因滄海桑田而風化,沙粒卻能隨風飄走天涯。

佛家有一層醒悟,叫“離暗出明”。我們往往把大事當成風景來欣賞,總以為感天動地的背後才有回味的資本,而直接跳過那些淡然如雲的生活細節。其實,無論在人生的哪個地方、哪個角落,都會有很別致而清淡的風景。為什麼找們總是對身邊的景致熟視無睹,只是一心一意愛著遠方那些華麗的海市蜃樓呢?我們被迷惑的不僅僅是眼睛,還有我們的心靈。總是若干年後,才會翻然醒悟,惆悵地嘆上一句:“唉,要是那時品出了淡中的深味,該多好啊。”這種惋惜再徹底,也只算是徒勞的祭奠吧。對清淡的關懷是最好的留念,不是滯後的惆悵,而是及時的珍惜。

記得一段關於蒹葭的詩:“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這一句寫愛情,也算到了極致了,一如浮在水心的蒹葭,意欲親近卻不可得的絕望。作為一株離愛情最近的草,它比玫瑰平凡,卻更繁蕪:蒹葭二字的發音那樣清淡流暢,輕啟朱唇,仿佛走遍人生的波瀾不驚。寫得很素雅,卻是我見過的對愛情最好的詮釋,清淡、恬和,

永遠沒有據有和封藏。

古時做人,推崇人淡如菊;高山翠竹之中,隨性的茅屋,與友人喝酒論詩,賞庭前菊花之開落,看空中流雲之卷舒;林中小路悠然,淡成寵辱皆忘;清晨花蕊帶露,淡成一庭芬芳;夜問月涼如水,淡成心胸豪爽。這種淡,淡在名利之外,淡在重權之外,淡在世俗之外,卻淡在骨氣之內。遠離塵世,一杯薄酒,便可道開整個人生:世間凡俗的紛擾,耳畔車馬的喧囂,在這與己無緣,只看院前溪水,便是半個江山。而人生何嘗不是一條漫長的河流?上游是美麗的童年,塗塗小溪從幽靜的山林間穿過,是一首浪漫的抒情詩,淡定歡愉。中游是沉重的中年,巨大的落差,成就飛流直瀉的澤布,險惡的暗礁又使河面布滿龍潭虎穴。驚險離奇,風起雲湧。下游經過平靜的人海口與海洋融為一片,平靜、遼闊、寬宏、博大、厚重、淡雅。

一千個人就有一千種人生,但不同的只是中游,改變不了的是復歸清淡的結局。

人生的潮起潮落讓人疲憊到忘記最初的方向,忘記應停下來好好收集落在地上的花瓣。而生活所擁有的。往往多於它所呈現的那些懸於枝頭的花瓣。如一塊精美的朱古力,其實只要一點點,就能給人融化時空的美好感覺。而我們要做的,也許只是適時停下,將那些清麗淡雅的片段限制成酒,終有一天能品到那份“酒不醉人人自醉”的溫馨回味。繁華落盡見真純,大味至淡,真水無香,真愛無言。那些淡淡如雲的歲月,其實是人生最深的回憶。那些對人生本質的參悟,如茶般簡單卻回味悠遠;那些簡單的感情,才是今後

能信手拈來回想的錦緞;那口喝下的茶水,其實是味蕾活躍的前奏;而那抹淡淡的茶香,其實是人生最深的滋味。當時過境遷,你還會以最淡的滋味,存活在我最深的記憶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