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雷鋒日記心得體會3篇

讀雷鋒日記心得體會(1)

今天,我讀完了《雷鋒日記》,這本書使我受益匪淺。這本書記載了一個無產階級的革命戰士的成長經歷和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

雷鋒,是我們湖南人的驕傲,是全國人民學習的榜樣。他做好事從不留名。他的戰友經常發現自己換下的髒衣服,準備拿去洗時卻已經全部洗好了;家裡有困難急需用錢時,自己還沒來得急寄過去,家裡已經捎信說錢已收到。這是為什麼呢?原來這一切都是雷鋒做的。大家恍然大悟跑去向雷鋒致謝時,他卻淡淡地說:“戰友們,我們都是兄弟,這些事何足掛齒,都是我應該做的。”是啊!雷鋒就是這樣一個人和魯迅先生一樣為自己想得少,為別人想得多。

讀了《雷鋒日記》我知道了他的這種優秀的品質與他的成長是分不開的。雷鋒的童年十分悲慘:父親被日本人殺害了;哥哥在資本家的工廠里打工,在工作時把手摺斷啦,工廠不但不賠償,還將他哥哥趕出了工廠,由於家裡不能支付昂貴的醫藥費,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哥哥活活的病死;弟弟又被飢餓折磨而死;母親接受不了這接二連三的打擊自殺了;這本來的五口之家,只剩下雷鋒孤苦伶仃一個人。堅強的雷鋒沒有被困難*,勇敢地活了下來。在黨的關懷下,雷鋒穿暖了衣服,吃上了飽飯,走進了學堂,拿起了書本,過上了溫飽的生活,還送他走進了學堂。他讀書十分用功,就像一顆釘子一樣不斷的鑽研,不斷地擠刻苦的學習知識。他無論何時何地,哪怕是下地幹活,餵豬種菜時口袋裡都放著一本書,只要有空就打開書本認真的讀起來,所以雷鋒的成績總是名列前茅。

長大後的雷鋒成為了一名光榮的無產階級戰士,他愛黨,愛人民,愛祖國。他時時刻刻嚴格要求自己,做一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人,時時處處都為他人著想。他雖然只活了22歲,他的死也是為了幫助別人而死,真是比泰山還要重。在他短暫的生命中,他為人民做的無數的好事,人們至今還在流傳一句話“雷鋒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車”。

讀完這本書,我告訴自己:雖然我們現在的生活條件優越了,但是也要以雷鋒叔叔為榜樣,發揚艱苦奮鬥的作風,繼承雷鋒叔叔全心全意為他人服務的優良傳統,做一個雷鋒式的好少年。

讀雷鋒日記心得體會(2)

雷鋒————一個多么熟悉的名字呀!他用自己的汗水換來了人民民眾的幸福,這是多么的可貴!雷鋒短暫的一生幾乎都投入到了工作之中去。他的心,宛如一團火,溫暖了人們,為需要幫助的人雪中送炭……

《雷鋒日記》講述了雷鋒平凡而又偉大的一生。雷鋒是一個在舊社會慘遭家破人亡的孤兒。他16歲參加工作,多次被評為“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20歲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多次立功受獎,22歲因公殉職。

雷鋒年輕時做事。乾一行愛一行,不管是當拖拉機手,當工人,還是當解放軍戰士,他都是恪盡職守,盡職盡責。

雷鋒的精神是永遠值得我們學習的。雖然他已離我們而去,但是,他的精神是永存的,永遠激勵著、鼓舞著我們向他學習為人民無私奉獻的精神。

每到學雷鋒日的時候,我都隨處可見“雷鋒”的身影……

在公共汽車上,我看到這樣一幕:一位老人正趔趔趄趄上了車,手裡還提著個大包。老人的手顫抖了,看樣子很容易摔倒。正當他堅持不住的時候,感人的一幕出現了:只見兩個小伙子開始行動了,一個趕快站起來讓座,另外一個扶著老人的手,提著老人的大包,把他攙到座位上。汽車到站了,兩位小伙子下了車,消失在人海中……他們不為名,不為利,這不就是雷鋒精神的體現嗎?

像這樣的事例還很多。雷鋒曾經說過:自己活著就是讓別人活得更美好。他是這么說的,也是這么做的。這句話一直迴響在我的耳邊,激勵著我向前進!

我們要學習雷鋒的釘子精神,雖然平凡普通,但一直默默的為人民服務。努力進取,捨己為人!!

讀雷鋒日記心得體會(3)

這幾天,學校的廣播一直在播放有關雷鋒的故事,於是我又再次拾起國小時候讀過的雷鋒日記,感觸很深。記得大學時候去了雷鋒故居,在那裡看到了很多雷鋒的事跡,參觀的心情很激動。一下就是我讀雷鋒日記的心得體會。

只有國小文化程度的雷鋒,堅持以日記的特殊方式記錄自己,這其實是一種不斷地尋找自己前進的精神力量的方法,它不斷強化自己的自信心,由表及里對自己進行心靈歷練。雷鋒叔叔艱苦樸素的精神真值得我們學習.他那穿破了的衣服,補好了再穿,在軍隊里,其他日常用品他也少領,自己夠用就行了.與雷鋒叔叔相比,我們實在慚愧,衣服劃破了一個小洞,丟掉;鞋子舊了,馬上換掉;書本髒了,把他扔掉;我們生活在這個年代的人都不懂珍惜,從來都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從來沒想過這些生活都是革命者用寶貴的生命換來的,這種生活來之不易,我們應該格外珍惜才對啊!

雷鋒叔叔那默默奉獻,忘我勞動,盡職守,艱苦奮鬥,生活簡樸的精神,在我們心中永放光芒!我記得雷鋒叔叔又這樣的名言佳句:對待同志要像春天般的溫暖,對待工作要像夏天般的熱情。

雷鋒叔叔艱苦樸素的精神真值得我們學習。他那穿破了的衣服,補好了再穿,在軍隊里,其他日常用品他也少領,自己夠用就行了。與雷鋒叔叔相比,我們實在慚愧,衣服劃破了一個小洞,丟掉;鞋子舊了,馬上換掉;書本髒了,把他扔掉;我們生活在這個年代的人都不懂珍惜,從來都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從來沒想過這些生活都是革命者用寶貴的生命換來的,這種生活來之不易,我們應該好好珍惜。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潤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線陽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顆最小的螺絲釘,你是否永遠堅守者你生活的崗位位上?……”這是出現在雷鋒叔叔日記中的一段,從這裡,我知道了雷峰叔叔是那么的盡職盡責,他是一顆小小的螺絲釘,可是他卻做到了自己的本分。堅守著自己生活的崗位,他是徹底為人民服務的,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光榮的,有價值的,是比泰山還重的,我們難道不是也應該學習雷峰叔叔,做一顆小小的螺絲釘嗎?

在自己的印象中,提到“學雷鋒”就是“做好事”,而具有中國特色的“形式主義”更是把學雷鋒變成了“小學生硬把不過馬路的老奶奶扶過馬路”“養老院的老爺爺一天被洗八遍澡”的滑稽可笑卻又讓人如鯁在喉的鬧劇。於是,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懷疑:雷鋒還需要學習嗎?

雷鋒當然要學習,但怎樣學習?怎樣的形式才能讓現今的青少年更容易接受卻是我苦苦思考卻又一直困惑的,直到讀到這本書。原來,我們對雷鋒精神的理解實在是太膚淺而又太狹窄了。

《像雷鋒那樣》的作者吳紅梅是是中央電視台國際頻道《走遍中國》欄目的編導,撫順的一次常規採訪使其萌發了寫作念頭。該書以採訪手記的形式,在掌握大量歷史素材的基礎上,由多位專家參與點評,從現代成功者的角度,對雷鋒的人生故事進行了重新解讀,對雷鋒進行了一次全新的詮釋。本書中,首次提出“雷鋒是個成功者”的概念,將雷鋒與成功學、人生規劃等課題結合起來。“雷鋒是一個很踏實、很平凡的成功者。所有平凡人都可以從他身上找到可以借鑑的東西。”作者稱,希望能通過該書激發現代人為理想而奮鬥的陽光心態。

雷鋒七歲以前,除了苦,似乎還看不出什麼來。但是,這些兒時的苦難卻成為他成長之路上的一大資本。對生活的熱情不因出身而改變。雷鋒國小畢業那天,自己走上講台向全體師生宣布了他的人生目標:當個好農民、當個好工人、當個好士兵。在此後短短6年的時間裡,他的這些理想一一得以實現!一個人的人生道路取決於他自己所做的決定。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在理想和現實產生差距並一時難以改變的時候,雷鋒的選擇是:做好眼前的事情!而且是從看起來不起眼的小事做起。“細節決定成敗”,如果你能做好每一件小事,你就能做好、最重要、最能帶給你成功的事。

治溈工程”中的編外質檢員是雷鋒工作中的額外付出,這付出讓他顯得與眾不同。面對不屬於自己職責範圍的工作,應該採取什麼態度?態度決定一切。雷鋒成功當兵的過程,完全是雷鋒才華全面展示,善於抓住機會的過程。但技巧只是冰山上面露出的一個小角,高尚的品德才是真正的競爭力……

“天地生人,有一人應有一人之業;人生在世,生一日當盡一日之勤。”這段被話劇《立秋》中豐德票號至上而下、日復一日、年復一年背誦並謹慎遵循的祖訓,是雷鋒人生經歷的真實寫照,我認為這更應該是所有立志“不枉人生、不虛光陰”的人的座右銘

作為一個預備黨員,我更應該向雷鋒學習,積極的為人民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