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村幹部民情日記範文2020

範文一:有感於“二度”上山下鄉

今年三月,我非常有幸地再次體驗農村工作,被縣組織部門抽調“四幫四促”工作組隊,到xx縣回龍鎮周家村作為掛幫幹部,重新走進農村的基層工作。

今天談到再次體驗農村生活工作的原因是因為:一九七四年快滿十八歲的我高中畢業後,回響毛主席他開人家的偉大號召:“知識青年到農村去,接受貧下中農的再教育,很有必要。”和“廣闊天地,大有作為”的崇高理想。當年懷著一顆灼熱而對黨和人民、對偉大的領袖毛主席無限忠誠的紅心,和全國三千多萬熱血青年一樣,奔赴祖國的邊疆、草原、戈壁灘和農村去滾一身泥巴,煉一顆紅心。當然,我們是小地方的“知識青年”只能夠到下鄉不遠的地方,而為不能到邊疆保衛祖國而遺憾。

一九七四年八月,我們這一代,生在新中國,長在紅旗下。手捧紅寶書,唱著革命歌曲中成長,學著樣板戲成年的革命青年。懷著對黨和人民的無比熱愛,對偉大領袖毛主席的無限忠誠,對黨的召喚,真是感到無比的興奮,在不加任何思索的情況下,下鄉當了“知青”。當年下鄉時,政府發了一床棉被,一頂草帽,第一年每月發十元錢,四十斤糧食。戴上了上山下鄉光榮的大紅花,懷著無限喜悅的心情來到了廣闊天地,開始勒我為期兩年半的知青生活。

三十八年前,我們下鄉時的農村很苦,那時國家實行的是計畫經濟,生產隊是同工同籌,那時糧食產量又不高,田裡產量約每畝五六百斤,全隊糧食的四分之一要上公糧,乾一天活只能收入一角二分錢,一年下來每個勞動力在生產隊能得二十多元錢,勞動力少的家庭還要向生產隊補錢才能分到口糧。由於我沒有任何家庭背景,要想離開農村的出路就只有拚命幹活,拚命掙表現、因此第一年完了之後我得了二十多元錢。第二年我因在農村表現好,還不到年底結算就被招進了工廠,什麼都沒要就離開了生產隊。

那時的農村,人們討論得最多的話題就是什麼時候能吃上頓大米飯,最奢侈的願望就是什麼時候能滿意地吃上一頓肉,這也就是人們嚮往的“共產主義”生活———土豆加牛肉。當年人們白天套面臨的是“農業學大寨”那種繁重的體力生活,每個月只有一、二天的趕場休息日。可當時人們並沒有什麼怨言,覺得只要能趕上大寨,技能過上美好的生活,為了農業學大寨,人們完全可以無私地奉獻,追求的就是怎樣做一個毛澤東時代的新型農民。

時隔三十八年後,我又回到農村,可是現在的農村和以前相比,完全大不一樣。現在農村除了農忙季節,田野里看不到多少幹活的人群,完全沒有以往那種全個生產隊上百人一塊,男女老少一起幹活的熱鬧場面,有說有笑地大幹社會主義的勞動景象。而現在田間地頭幹活的村民基本上是老年人、婦女和兒童,而一年的生活人們用不了多久就幹完了。現在走進村民家裡,看到的是每頓飯都能吃上吃大米飯,隨時都能吃到肉,住的是樓房,家電齊全。

在近一年的掛幫工作中,我有時間就同村民們一起勞動,抽時間進行民情走訪,通過調查中了解到:現在的農村里,他們的工作時間都是自由安排,只是在農忙季節才忙一段,其餘時間都是靈活掌握,並根據你家的實際情況決定自己該乾什麼。而三十八年前我上山下鄉那個時候,一年四季生產隊都是敲鐘上下班,農閒時節都要搞“三改”,根本就沒有空餘的時間。當時還處在“*”中晚期,政治空氣相當濃烈,社員們白天要在生產隊里勞動,晚上還要參加政治、文化學習,那時的農村流行著一句話:寧要社會主義的草,不要資本主義的苗。哪怕是一群一字不識的農民,同樣會給他們講政治理論綱領,加強我產階級專政到社會主義的每一個角落,即使是偏遠的農村都不例外,主要是為了防止資本主義復辟而必須進行政治理論學習。當時生產隊讀過書的人並不多,我這個“知識青年”無疑就成了全個生產大隊的“文化輔導員”。白天同樣是出工,晚上要到全大隊不同的生產隊去組織社員們進行政治學習,同時還負責為全大隊出《批判專欄》,的文稿,內容每個月都要換新。那些時期還覺得很充實:白天勞動,晚上“講課”,寫稿件,有時還要到別的公社或大隊去進行文藝演出,所有這些工作都是沒有任何報酬,可是幹起來還是非常認真,非常樂意。用當時的話來講,就是:我們這代人是生在新中國,長在紅旗下,什麼困難都能戰勝,再苦再累都不怕的豪言壯語中成長的一代,根本就沒有什麼條件可講,只要是黨的召喚,我們都時刻準備著!

在我下鄉掛幫的工作中,用了一段時間作社會調查,走遍了全村19個村民組,走進了許多村民家庭,和村民們進行了廣泛地接觸和交談,村民們說得最多的就是黨的決策英明,我們的社會主義路線、方針、政策好。三十多年來黨的開放國策堅定不移,黨帶領全國人民走上了社會主義的康莊大道。現在國家除了減免農業稅外,政府還發給農民的種糧補貼,這一政策使農民們感悟到:中國社會幾千年來只有共產黨領導的新中國才會給農民這么大的實惠,才會全心全意地為國人民謀幸福。現在的農村,每個村民都享受著新農合醫保,村民生病由國家承擔大部分醫療費用,特大病種還可以享受全部報銷。“五保”人員政府有專門的住地和生活保障費用,讓這些老人可以在那裡享受天倫之樂。兒童在義務教育階段免除了全部費用,而且每天還有免費的營養午餐。留守兒童能夠得到政府、社會各界和學校的特別關愛,得到生活和學習方面的保障,同時還能引導他們的身心健康成長。空巢老人同樣得到各級政府和民政閉門的關愛,各級政府的社會福利和保障事業也在不斷地完善。

在我來到掛幫村之前,想到農村的狀況不難意識到我記憶中農村的樣子。可是我這次一走進回龍鎮周家村,和我想像中的大不一樣,全村有90%以上的村民住的都是小洋房,每戶都有幾百平方,寬敞明亮,家電齊全,村民們全用上了電氣炊具、每個村民組都通了公路,許多村民通到家門口,絕大多數家裡都有機車,少數家中還有小汽車。從我們村看開,現在大家的日子好過了。我下鄉時農村那中缺吃少穿的現象幾乎沒有了,許多村民們每天談論的不是講吃什麼穿什麼的問題,而是考慮什麼時候能到城裡買套房,住到城裡的問題,去什麼地方旅遊,穿什麼品牌之類的話題。

現在我們到農村來做掛幫工作,除了必要的幫助村民做些農活外,主要還是應該幫他們找到致富的路子,學習先進的種養殖技術,怎樣把家鄉建設好,讓人們過上幸福安康的新農村生活。

範文二:強堡壘 增活力 解民憂

xx縣立足欠發達地區實際,以強基、固本、富民為目標,激發黨員爭創積極性,幫助基層民眾解決實際困難。

強基固本,夯實黨建基礎。通過最佳化組織設定、加強陣地建設、抓實黨員教育、建強基層隊伍,深入推進“黨建百里示範長廊”建設。按照有利於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發揮黨組織作用、加強黨員教育管理、擴大黨的工作覆蓋面原則,20xx年全縣發展農村黨員428名。加強村(社區)黨組織活動場所建設,實現行政村活動場所全覆蓋。加強基層黨員教育培訓,舉辦教育培訓班場次,培訓黨員2萬多人次,培養農村帶頭人20xx余名,黨員致富骨幹500名。拓寬選人渠道,鼓勵和引導優秀大學生村官、農村“經濟能人”競選村黨組織書記,把能力突出、能擔重任、民眾公認的優秀人才選拔為基層黨組織負責人。

評星晉級,激發爭創活力。結合行業、領域特點和崗位實際,對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實行“五帶頭五”管理,細化目標任務,量化爭創標準,引導農村黨員爭做“五”黨員。實施“三十佳工程”,激勵基層黨組織爭創“十佳支部”,黨組織書記爭當“十佳書記”,共產黨員爭做“十佳黨員”。制定考評管理辦法,按照自評互評、民眾代表參評、支部評定、上級組織審評,考評標準和結果公示“四評兩公示”程式,對全縣各級黨組織和黨員“評星晉級”、“三十佳工程”進行考核評比。建立“一月一講評、一季一點評、半年一考評、一年一獎勵”經常性激勵機制,形成先進憑業績說話、優秀靠民眾認可的導向。

開展“1+N”民生溫暖行動,直接聯繫服務民眾。在全縣黨員幹部中開展“1+N”民生溫暖行動,建立幹部直接聯繫民眾制度,引導機關幹部下基層、接地氣,轉作風、辦實事。選派968名縣、鄉機關行政事業單位幹部駐村包組,構建縣、鄉、村、組四級幹部為民服務體系。全縣160餘個視窗單位和服務行業,亮出黨員身份、亮出流程、亮出承諾,創建黨員示範視窗100個,民眾滿意度達到91.6%。實行領導幫鎮、機關幫村、幹部幫戶“三幫”制度。今年1月以來,全縣各級幹部深入基層走訪調研1.7萬人次,直接聯繫民眾5126戶,幫助落實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建設等各類項目400餘件,解決民眾反映問題900多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