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國家扶貧日丨這些記錄扶貧點滴的民情日記,你不看看嗎?

篇一:

今天起了個大早,在附近的田間走了一走,看看村民們前些日子種植的青貯和栽的果樹苗長勢怎么樣,今年雨水還算不錯,所以長勢都很好,看著綠油油的田野,我心裡甚是欣慰。

每天起來看一看這些個農作物的長勢,已然成為我的日常工作之一,只要有一天不去看,心裡就會感覺缺了點東西似的,所以我再怎么累,早上起來時,也會去看看的,那樣心裡才會放心。泊白嘎查的村民大部分以養牛為主,而且村里大部分地區都是沙地,對於他們來說,種植玉米和雜糧雜豆並不划算,所以結合他們自身情況和條件,我和嘎查“兩委”班子宣傳農牧民種植青貯玉米,一來青貯可以直接當成飼草料用於養牛,二來不用再種一些別的農作物來分身分心,來耽誤自身的優勢產業。為了鼓勵他們種植青貯玉米,我回單位找領導想辦法,領導為支持我們駐村工作隊工作,組織旗委宣傳部全體黨員進行了一次捐助行動。籌得的8000餘元錢全部買來青貯種子,分給那些買不起種子的貧困戶,而且我們還結合支部主題黨日活動,來到村里開展了“送溫暖幫春耕”活動,邀請農牧業專家為他們進行培訓指導。現在一看,這些付出已然得到回報,也希望到秋收時可以看到更為豐盛的成果。

還記得我剛到村里時,很多村民不看好我這個“城裡”來的“第一書記”,大家都以為我也就是來走走形式、擺擺樣子的,哪天“碰壁”了,三分熱情就沒了。為了改變嘎查民眾對我的這些看法,我積極主動跟老百姓談心、聊想法,處處注意自己的言行,設身處地為老百姓辦事,經過3個多月的工作、生活,現在老百姓遇到什麼困難,或是有什麼想法都會跟我說,只要我能幫上忙的都會盡力去做,盡力去協調。記得,有一天嘎查“兩委”班子來找我,說是旗里讓有條件的嘎查發展壯大嘎查村集體經濟,問我咱們嘎查整點什麼經濟好,我與“兩委”班子商討研究打算栽10畝林果樹,但是,問題接踵而來種植果樹區既沒有井,又不通電,土地又是沙質不保水,嚴重影響果樹的成長。這時嘎查烏書記向我會意的笑了,我也立刻懂了他的想法。我拿起手機給單位的領導打電 話說明情況,並與電力公司認真溝通協調後,籌資1.8萬元,為林果地通上10千伏的生產用電,解決了果樹地澆水難的問題。

為了心中的這份信仰,肩上的這份責任,為了腳下的這片土地,百姓的這份信任,今後我將繼續全力以赴與貧困民眾一起走上一道光明的小康路。(額勒順鎮泊白嘎查駐村第一書記呼木吉樂圖)

篇二:

今天是來到三道溝村的第十天,回顧十天的時間裡,自己都做了哪些工作,這幾天雖然對村裡的情況有了一些了解,但是還沒有深入到每一戶村民家庭,還不夠熟悉每一戶家庭情況。作為一名駐村工作第一書記,怎樣能夠帶領民眾脫貧致富確實是責任重、困難多、壓力大,不僅要有一顆為民辦實事的真心,還要有耐得住寂寞受得住辛苦的意志。撲下身子,深入到每家每戶,調查走訪,與民眾聊聊家常事,了解村民生活等問題。

上午,我們深入到貧困戶張翠梅家走訪。了解老人家庭情況,年收入多少,因何致貧,有無房屋,醫療是否有了保障。老人告訴我們,她今年六十五歲了,因慢性病常年吃藥住醫院治療,家裡沒有勞動力,孤自一人生活,靠政府低*日子。支出大於收入,生活十分困難。了解老人家的具體情況之後,我們與三道溝村村委兩委幹部共同研究了張翠梅家庭的實際困難,並制定了幫扶計畫。首先是社會保障,因無勞動能力,由政府辦理了低保,每年煤炭補貼,逢年過節由幫扶單位、個人送來東西,做到“兩不愁三保障”;落實“免費體檢、大病醫療保險、新農合”,讓他們在生活上有了基本的保障,老人非常感謝黨和國家的扶貧政策,激動地說,沒有黨的領導就沒有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

今天的入戶走訪,我們工作隊的成員都十分感動,大家一致認為黨和國家的扶貧政策確實是為民辦實事,為民眾著想,我們會與駐村幹部一起努力工作,為國家實現20xx年脫貧工作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化德縣長順鎮三道溝村第一書記 閆潔明)

篇三:

自我來到常勝村幫扶貧困戶的第一天起,就想如何讓幫扶的貧困戶儘快脫貧,共同走上富裕的道路。擔任駐村隊長後,肩上的擔子又加了一碼,該如何乾呢?經過認真細緻琢磨還是先從調研開始吧!於是經常走村串戶訪貧問苦,了解村情戶情人情,掌握村兩委班子成員的基本情況、傳幫帶等作用。發現組織渙散,支部黨建工作與精準扶貧工作嚴重脫節,黨組織沒有活動且沒融入精準扶貧的元素,開展扶貧工作是沒有黨建做引領的。貧困戶基礎資料整理不規範,建檔立卡相關資料信息不全。來到常勝委員會很難相信是村委會所在地,鐵大門被廢電 話線纏繞著,透過鐵柵欄看到的是院內很高的雜草叢生,門上布滿了蜘蛛網,家裡的桌面地面滿是塵土。找到問題後,工作隊針對問題馬上開展相應的工作。

強機制,強機體。貧困村能否如期脫貧,村兩委和黨員素質是關鍵,工作隊一手抓黨建,一手抓脫貧,以黨建帶扶貧,以扶貧促黨建,強化農村基層黨組織在帶領農民致富,密切聯繫民眾,維護農村穩定,推進農村發展方面的領導核心作用,提高村民的自身“造血”功能。駐村工作隊與村兩委結合常勝村的現狀,制定了兩委會各項規章制度,開展“三會一課”“主題黨日”等活動,與“兩學一做”緊密聯繫,抓班子,帶隊伍,聚人心,樹正氣,使村組織煥發出勃勃生機。

加大政策宣傳力度。充分利用村民代表會,支部委員會等各種會議宣講扶貧政策,走村串戶發放小本子不失時機加強入戶宣傳,提高民眾政策知曉率,利用幫扶人對貧困戶一對一的政策講解和知識普及,充分了解扶貧政策,確保各項扶貧政策家喻戶曉,取得實效,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

實施一戶一檔。按照統一規範版本,在有限的時間內進行一戶一檔的修正補充完善工作,需要全幫扶人全力以赴,不怕苦不怕累,堅持信息規範、準確、完整、如期完成建檔立卡貧困戶整檔工作和國務院扶貧手冊填寫工作。

集中整治村環境衛生。利用推土機集中治理糞堆,清理柴草堆,垃圾亂倒等現象,該推的要推,該拉的要拉,清理破房亂屋斷壁殘垣,房前屋後的坑坑窪窪。保潔員上街清理了亂石碎磚、垃圾袋、廢舊物品,使村容村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達到村容整潔,道路暢通。號召村民自覺遵守村容村貌管理制度,自覺維護鄉村環境,確保整治有成效,不反彈。

發展集體經濟。我村以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扶貧工作系列重要講話,經兩委研究,今年準備投資50萬元落地太重集團,預計年收入5萬元,提高村民收入水平,爭取他們早日脫貧致富,儘快過上更美好的生活。(黃羊城鎮常勝村第一書記 王文)

篇四:

這段時間一直下雨,宿舍、被褥潮濕,雖然很累,但心情還是比較好,思緒清晰。回到宿舍,心中想的還是白天那一件件的小事;躺在床上,腦海中浮現的還是那一張張淳樸的臉。既然睡不著,就把這些天的活動和心得記錄下來!

現在農村條件改善了,政策傾斜了,很多人願意發展了,同時也有一部分人富裕起來了,但還是有部分家庭很貧困。他們的共同特點就是不願意、不思考、不上進。“扶貧先扶智,治貧先治愚”可見是一針見血,說到要害。有一部分人思想上就不願意脫貧致富,說白了就是一個字“懶”。

這幾天,經過雨水的滋潤與洗滌,莊稼長勢很好,村民們對我們冒雨前來做工作的作風非常認可,無論是在村民家中或是屋檐下,我們講政策、送信息,都表現出極大的理解和熱情;我們訪民情、收集民意,村民們也很主動。他們談到了扶貧各項政策、談到了健康醫療政策、談到了發展種養業,談到了危房改造……一副對聯:蓋房不忘共產黨,上樑感謝習近平。由此可以感受到村民對現在的政策表示認同和肯定。

那些淳樸的表情、質樸的語言、簡樸的方式,都是以往我們聽匯報、看介紹、讀材料所無法得知的情況。下一步,我們要想方設法去解決這些問題,首先要提高兩委班子自身素質,增強凝聚力、戰鬥力和號召力,提高為民服務的能力。其次要從異地搬遷、發展生產、危房改造、健康扶貧、道路和飲水等項目建設上下功夫,多渠道爭取資金和政策的扶持,爭取早日硬化自然村道路、解決飲水困難的問題。第三是要建立村集體經濟,目前準備以京蒙對口幫扶為切入點,建立百畝杏園採摘基地。整治村容村貌,為村民創造一個舒適、衛生的居住環境。第四是要發動民眾共同努力,利用本地資源優勢,通過政策幫扶、發展庭院經濟,使全體村民早日脫貧致富。(駐卓資縣梨花鎮韭菜溝村第一書記 王忠鋒)

篇五:

拖拉機的轟鳴聲將我從睡夢中喚醒。從床上坐起,翻開筆記本,看一下昨天記載的信息同時安排一下今天的工作。突然想起昨天在路上碰到崔林換,說起他家正在進行危房改造工程,已挖好地基,想請我去給把把關。正好早上他們正在施工,我先去他家看看。

洗過臉,簡單喝口面我便趕往他家,看到崔林換家已挖好的深坑和他臉上的喜悅,我能感受到他發自內心住進安全舒適房屋的興奮。這也不枉我們這階段我們的工作。前期我駐村工作隊協同縣住建局住戶進*屋鑑定。經鑑定為危房的並徵得戶主同意,才可進行危房改造。我同鎮政府協調工程隊與有意願進行危房改造的住戶進行了危房改造有關事項的碰頭協商,最後敲定才進行危改動工。

今天是印山灣村的主題黨日,主題是學習習主席脫貧系列講話,共商脫貧計畫。為了保證能夠落實好國家和自治區的各項扶貧政策,印山灣每月會舉行黨日活動,加強學習,將黨員的思想統一到脫貧攻堅的戰線上來,發揮黨員的模範帶頭作用。會上根據國家的政策,各位黨員也根據本村的實際情況發表了個人的看法和意見。

黨日活動結束後便開始今天的重要工作,發放秧苗。經過我和我的隊員的前期走訪,了解到印山灣村民眾有購進蔬菜秧苗的意願,但是購買秧苗存在諸多困難。我向局裡請示,徵得領導同意,經多方聯繫從多個種植大戶手中購買4000多株蔬菜秧苗,包括黃瓜、西紅柿、青椒、尖椒、芋頭,發放給250多戶常駐村民。村民手中捧著綠瑩瑩的秧苗,心中沉澱著滿滿的喜悅。同時我們也想通過發放秧苗的行動傳達給村民一個信念——擺脫貧困要靠勤勞的雙手,創造美好生活從點滴做起。我們幫扶的一個貧困戶張占元專門向我們表示感謝,還希望我們到了收穫的時候一定去他家裡品嘗一下這些蔬菜,同他一起分享收穫的喜悅。

發放完秧苗,我和隊員們匆匆吃過午飯,因為村民上午要務工只在午飯時在家休息,我們就是趁這個時間,趕往貧困戶韓紅義家,同他商定異地搬遷的事項。扶貧政策幫扶建檔立卡的貧困戶移民搬遷進城安置,這樣對韓紅義的家庭也是一種幫助,因為他的家裡,孩子患有風濕性關節炎,到了城裡方便就醫,同時也可以有更多的就業機會。到了他家正趕上他從外面回來,見到我們滿面喜悅的和我們說,城裡的房子他已看過,很好,很漂亮。我們向他詳細介紹了搬遷的手續,並痛痛快快地簽訂了搬遷協定。

從他家出來我們又去貧困戶郭鳳珍家,郭鳳珍不在家,但是看到了我們這次要看望的對象——郭曉霞。前段時間我們已多次來他家了解情況,最近他們剛給孩子看完病回來,她因為患有血管瘤,進行了截肢治療,年僅19歲的花季少女卻早早地面對了生活的殘酷。我們來了解一下她的假肢配戴的是否適應,在生活方面還有哪些困難。前段時間我駐村工作隊幫助她辦理了殘疾人證明,了解到他家有吃水困難的問題,我們也專門聯繫到了打井的工作隊來給他家打了一個機電水井,方便他家吃水,落實吃水安全措施。郭曉霞同我們說,假肢還是有些不適應,走路依然伴隨著疼痛,目前還想再適應一下,如果有什麼不便,再和我們聯繫。我們也通過和她交談,幫助她疏解心中的心結,引導她去尋找新的生活目標。她目前的願望就是早早的回到學校,因她的病她已錯過了今年的高考,她想儘早回到學校,為明年高考做準備。郭鳳珍的家庭因為孩子的病導致他們花銷很大,貧困生活隨之而來,我們通過思想引導郭鳳珍,讓他通過勤勞的雙手,幫他自己走出困難,脫離貧困。他自己也有意願想通過種地早日離開貧苦戶隊伍。

從郭鳳珍家出來,回到村委會,我和隊員們匯總一天收集的村子裡的信息和問題,並做好記錄。

聽說建檔立卡貧困戶張月存老婆患有糖尿病多年,需要胰島素,存在就醫用藥困難。我們了解到這個情況這個情況後,我們和縣醫保局聯繫,醫保局告知我們可以把這個貧困戶納入慢性病送醫送藥幫扶項目。急貧困戶之所想,助貧困戶之所難是我們扶貧人的工作宗旨。(駐卓資縣十八台鎮印山灣村第一書記 張東升)

篇六:

自擔任駐村第一書記以來,為了確保扶貧工作的成效,針對不同的致貧原因,分類指導,制定不同的幫扶措施。紅格圖村的致貧原因各不相同,有的因學致貧,有的因病致貧,有的因為住房不安全,有的是沒有勞動能力等,我們根據貧困戶們不同的致貧原因,經過逐戶研究,制定了各戶的幫扶計畫,每周我都抽兩到三天時間去貧困家中走訪,不斷地去引導動員他們,從內在先改變他們,起到扶貧先扶志的效果。

前些天西溝自然村貧困戶馮忠緒在家突發腦梗塞,由駐村工作隊協調送往卓資縣人民醫院,因為送的比較及時,沒有耽誤他的病情。最近比較忙,今天特意抽了一點時間,帶著駐村工作隊成員潘利明,幫扶責任人王建新來到縣醫院看望馮忠緒。到了病房,馮忠緒臥病在床,兩眼無神,看到我們進來之後,他的眼中才有了一絲色彩。我們一行三人問候了他的病情、和生活起居。張忠厚對我們說:“住院條件很好,吃飯也很方便,病情倒是得到了控制,但是醫生說以後怕是半身不遂了,這個家才剛剛有點起色,我又得了這種病,哎!”我們聽後,心中都是沉甸甸的,真是福無雙至,禍不單行呀。去年10月份把他兒子送往烏蘭察布特殊教育學校就讀,解決了多年來困擾他的問題,今年7月也領取了異地搬遷樓房鑰匙,剛剛把他鼓動起來,對未來美好生活充滿了嚮往,充滿了幹勁,這才不到兩月,他就病倒了,原本就很脆弱的家庭再一次的受到創傷,況且他這種病還需要專人照顧,怕是剛剛上了不到一年學的兒子要輟學照顧他。隨後我安慰了馮忠緒,並對張忠厚說:“有什麼困難就告訴我們,我們儘量幫你們解決,解決不了的也及時溝通有關部門予以解決,我們工作隊也會經常的看望你們,讓忠緒多做恢復運動,避免癱瘓,如果能不讓孩子輟學儘量別輟學,這樣上學的機會不多。”張忠厚握著我的手激動的說:“感謝黨、感謝扶貧工作隊,忠緒的日常起居我來照顧,決不能讓侄兒念不成書。”再次地鼓勵了馮忠緒,安頓他要聽醫生的話,注意日常飲食生活後,我們離開了醫院,繼續奔赴到扶貧一線上。(卓資縣紅召鄉紅格圖村第一書記 *飛)

篇七:

新調整到南偏坡營子村第一書記兼工作隊長已經快一個月了,前期整改工作走訪入戶、了解民情民意已經基本結束,接下來按著整改進度一步步推進並轉入實施幫扶階段。今天一大早旗級包戶隊員奈曼旗職業高中校長宋猛、副校長陶志傑,就來到村部堵了我們工作隊的“被窩”,並為我們工作隊送來的米、面、油等生活必需品。“起床啦,睡覺是沒有前途的”一句玩笑話,開始了我們一天的工作。

吃過早飯,我們坐在一起完善檔案,並計畫著去本次整改工作中新識別貧困戶肖貴一家走訪。說起肖貴大爺今年65歲,個頭不到1米6,飽經風霜的臉上布滿了皺紋,兩隻眼睛擠的眯成了一條縫,20xx年以來經受肝病折磨原本是一個魁梧的農民現在變成了身體消瘦的小老頭,並且在去年確診為原發性肝癌。他的妻子王雅枝63歲,小腦萎縮神志時好時壞,加上高血壓病,老兩口一直被孝順的兒子、兒媳照顧。兒子肖建波遺傳性肝病,他的大女兒患有先天性胯關節脫位,治療了4年現在可以正常走路,但是不能劇烈運動。他與妻子農閒時打工,支撐著這個家庭。走到村部西南的一條路,拐進一個小巷最南邊就是他家,進入院門,寬敞的院落非常乾淨,進入屋內空曠簡單,也顯得格外淨,只有他們老兩口在家。和我一同來的工作隊員職業高中的張振玉校長說明了來意,肖貴的妻子異常激動,眼中含滿了淚水,我們頓時感到肩上負擔沉重。通過我們工作隊了解家庭基本情況,扶貧政策解讀和宣傳,老兩口不斷對黨表示感謝,對政府表示感謝。我對老兩口進行了安慰,並告訴他們我們工作隊會隨時為他們解決困難,並留下了幫扶聯繫卡。老兩口再次表示感激,並在自己菜園為我們摘了幾個黃瓜說“路上吃,解解渴”送我們離開了他們的家。

回去的路上,手裡拿著老鄉送的黃瓜,心情久久不能平靜,暗自下定決心今後儘自己所能的幫助他們,改變他們的生活。也突然覺得腳下的路還很長......(通遼市奈曼旗義隆永鎮南偏坡營子村第一書記兼工作隊長 李棟銳)

篇八:

我自去年脫貧攻堅工作開始以來,在大榆樹鄉大南溝行政村擔任第一書記,指導和幫助貧困村抓好扶貧攻堅工作。作為一名扶貧工作者,我有幸走遍了大南溝大大小小的貧困村,用筆記錄了上百個真實的扶貧故事,但要貴子的故事卻尤為深刻。

第一次見到要貴子父子是在大南溝行政村村委會後面的幸福院。第一眼看到要貴子父子時,要春雨給我的印象最為深刻,穿著一件藍色外套,衣服看上去有些舊,還有些髒,1米65的個子使要春雨在這群老齡村民中格外顯眼。我好奇的想知道這么大為啥沒去念書,我上去打招呼,才得知他有些精神異常的疾病,無法正常和人交流。

要春雨的母親生下要春雨後便離家出走。由於母親和父親沒有登記結婚,再加上沒有出生證明,要春雨無法上戶,一直是黑戶。沒有戶口要春雨不能像其他孩子一樣正常上學外出就醫。要貴子一心想讓孩子能有個戶,外出就醫也方便。通過走訪了解到了要貴子的情況後,我下決心要解決要貴子兒子的戶口問題。我到多次前往派出所、縣婦幼保健所以及縣醫院去諮詢了如何解決孩子上戶的問題,通過介紹,聯繫了張家口市司法鑑定所。後來通過一系列的努力,最終解決的方式只有通過親子鑑定。

今年5月27日我帶著要貴子父子和自己墊的五千元,坐大巴車到卓資縣醫院進行了採血。並將血樣寄送到北京司法鑑定的機構進行鑑定。在6月中旬鑑定結果出來後,第一時間我和村委會主任劉文平聯繫鄉派出所,並將鑑定結果提交到派出所進行上戶,派出所從領導到幹警對這件事非常重視,在半個月左右就辦好了上戶手續。通過親子鑑定,要貴子兒子戶口問題解決了。“心裡特別感謝您,要不是您也許我兒這輩子都是黑戶”要貴子說。(卓資縣大榆樹鄉大南溝行政村第一書記 曹振平)

篇九:

幫扶工作開展這么長時間以來,個人對農村有了一定認識,思想也得到了洗禮,更收穫了寶貴的工作經驗,二道邊村對來說我並不陌生。

二道邊村沒有發展三產的地理優勢,村中僅剩孤寡老弱。有些自然村連手機信號都沒有,來到此地感覺就像到了“世外桃源”。面對如此村情,心中猶如壓了一塊沉甸甸的石頭。以貧困戶王升一家4口為例,老母親年高常年臥炕不起,還有一對可愛的雙胞胎因上學生活開銷大,全家只依靠沒有一技之長56歲的光棍老農王升一人獨挑家業,生活很是艱辛,說多了都是眼淚……

通過長期地調查了解,不難發現,貧困戶致貧原因無外乎是病重、年高、孩子多等等,但也不能排除一個易被人們所忽視的原因,那就是歷史原因,因為貧困戶90%以上都是40後、50後、60後。脫貧攻堅是民生大工程,不僅需要國家政策支持來改善環境,也需要完善社會保障體系防止老百姓再次返貧。更需要當地重視教育,結合實際發展經濟,爭取改變下一代人的命運,從源頭上杜絕貧困傳代。說一千道一萬治本之策就是發展經濟!(渾源窯鄉二道邊村第一書記 穆永東)

篇十:

夕陽柔柔的灑在大地上,結束了一天的檔案規範整改工作,晚飯過後,我們駐村工作隊一行再次沿著熟悉的鄉間小路走進貧困戶弓興旺家。

弓興旺,正值中年,單身,由於資金睏乏,制約自身發展。我們對他精準幫扶措施是發展禽類養殖業。目前剛孵化野雞(雛雞)65隻,珍珠雞15隻,鵝3隻,鴨2隻,烏雞11隻,土雞820隻。為了科學養殖,我們贈送他一些相關禽類養殖方面材料。目前,他已運用電子設備進行智慧型化野雞孵化,同時實現科學配置飼料。由於他脫貧意識強烈,自身幹勁十足,加上國家政策的惠及,他的養殖規模逐漸擴大,積極走向綠色產品之路,他家的商品*與孵化的蛋供不應求,目前他正在籌備帶動其他貧困戶發展養殖,實現“扶起一個,帶動一片”的目標,爭取奔小康。

習總書記說過,加大內生動力培育力度。扶貧要同扶智、扶志結合起來,智和志就是內力,內因。

扶智、扶志需要久久為功,鼓起他們的心氣。要想喚醒貧困戶主體意識,激發脫貧意識,讓其在脫貧過程中收穫參與感,讓其在發展中擁有獲得感,這就需要我們駐村幹部付出更多的愛心和耐心引導廣大貧困戶用自己的辛勤勞動實現脫貧致富,讓他們共享脫貧攻堅的成果和鄉村振興的紅利。

黃昏時分,霞光輝映,看到正在搭建雞舍前後忙碌的弓興旺,我們心裡感到很欣慰,幹活中途歇息下來的他,抬眼望去,忘了手裡燃燒的煙,他仿佛看到了好日子正在向他走來......(豐鎮市官屯堡鄉黑圪塔窪村駐村第一書記 郝世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