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準扶貧個人工作日記五篇

篇一

“她家最困難了,三個孩子,丈夫三年前也患病去世了。”

未到幫扶對象***家,便聽金山村書記向宏權感嘆道。冒著細雨,走馬鎮金山村扶貧工作隊一行趕往幫扶對象家。雨天是找幫扶對象最合適的時候,正值秋收農忙,農家一般只在雨天有人在家。

“快拿兩把傘來。”未及下車,向書記喊著。隨即,一位四十幾歲的婦女笑吟吟的拿了兩把傘從公路上邊的木房子下來了。看得出,他們之間沒有幹群關係生疏與距離。“不用不用,就這么點雨。”說話間,工作組幾人已小跑至付銀霞的家中。坐定後,仔細打量眼前這位幫扶對象,樸素、乾淨、爽朗,還帶有一絲堅毅。

因為之前已有工作組來過***的家中,這次是在走馬鎮黨委政府領導要求下再次入戶,以確定更加精準的扶貧措施。所以沒有多說,很快變進入正題,仔細核算完付銀霞家收入明白卡,工作人員為難了,四口之家的付銀霞年人均純收入僅1735.25元。離脫貧標準3100還有那么遠,用哪項措施才能使其脫貧呢?工作組為難了。產業扶貧?付銀霞家中四口人,丈夫三年前去世,十七歲的女兒讀鶴峰職業高中二年級,還有一對年僅三歲未來得及見到父親雙胞胎女兒,家中缺少勞力,這是一方面。

“我其實想養母豬,養雞,但是,我硬是脫不開身”。望著被窩中熟睡的雙胞胎女兒,付銀霞遺憾的嘆了口氣。

是的,一雙女兒孩子還小,離不開人。可否發展茶園、經濟林?但***的經營權證上僅六畝多地,其中,丈夫的弟弟有一半,另外僅有一畝茶園,而且三年前***已從金山村搬至古城村,古城村距金山村20幾公里,回去種地豈不是費時費力?產業發展措施就這樣否定了。結合付銀霞的實際情況,工作組進行了討論,並徵求付銀霞本人的意見,最終敲定低保兜底、教育助學兩項措施。

“低保兜底、教育助學可以讓你脫貧,但是考慮長期發展,你以後怎么辦呢?”工作人員小向擔憂的問道。

“我又不懶,我是想先藉助這些優惠政策度過這兩年,等兩個小女兒上學,我就去鎮上找事做,一個月怎么也掙一兩千,那是活錢。再順帶包幾畝地,搞點生產,養幾頭豬,生活方面也不用愁”

“那你兩個小女兒到上學也要花錢呀?”

“等到她們兩個到花多錢的時候,我大女兒也該畢業了,她掙錢了可以補貼家用,那就好得多。”似乎看懂了工作人員的憂心——這個家庭怕是要一直依靠低保政策生活了,可是這樣僅僅能脫貧,如何奔小康呢?付銀霞立馬信心滿滿的答到。

眼前這個女人的回答讓工作人員震撼和佩服,之前工作人員遇見過一些幫扶對象,其收入已遠遠超過貧困標準,但是還直嚷嚷自己未脫貧,這讓工作隊員哭笑不得,只得一遍遍耐心的解說政策,強調脫貧後,普惠政策如果夠條件也依然能享受。像付銀霞這樣主動想辦法自助脫貧奔小康的,工作組第一次遇見。

“其實,我一直都沒想過要拿低保,只是現在真的困難,沒有辦法,我好手好腳,身體也沒大病。”付銀霞一邊哄著夢中驚醒的女兒,一邊認真的對工作人員說。

突然想起縣委書記王小平的要求:要處理好自助與幫扶的關係,民眾是主體,要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充分發揮其主觀能動性,讓“要我脫貧”變為“我要脫貧”。

未及工作人員調動,***已然成了“我要脫貧”的典型例子。

一個中年喪夫的女人,一個肩負哺育三個孩子責任的母親,丈夫去世留給她的僅僅是一棟50年代修築的空蕩蕩的木房子,三個孩子,存款已用於丈夫治病,可謂一貧如洗。即使這樣,她沒有被生活壓力打垮,在重重困難下下,她依然有擺脫貧困的信心和決心。如果每個貧困對象像她那樣變被動為主動,競進小康社會指日可待。離開時,原本憂心忡忡的工作組瞬間對精準扶貧工作信心滿滿。

篇二

6月4日,星期六。周末,本來是法定的休息時間,但是今年,由於扶貧攻堅任務重,加之維穩、防火等形勢嚴峻,加班已是家常便飯了。當被通知這周末要加班時,我沒有更多的負面情緒,只是對家人有一些愧疚感。當告訴老公我要加班時,他只說了一個字“喔”,沒有抱怨,沒有怨言,但我心中這份愧疚感似乎加深了些。

周末,村里格外安靜,由於農忙,前來辦事的老百姓很少。小陶、卓瑪和我坐在辦公室邊聊天邊完善檔案資料,有說有笑,比平時辦公多了些懶散,多了份愜意。下午五點多,我們正準備吃飯時,突然下起了冰雹,我的第一反應是農作物會不會受災,確實,還沒等我們吃好晚飯,南當村民小組的組長打來電話,說農作物受災了,還有點嚴重。小陶、卓瑪和我都不會開車,經向鄉長匯報情況後,鄉長給我們派了一輛車,我想幸好我村在鄉政府駐地,不然又要徒步進村了。

來到南當組,一下車就有很多農民圍了上來,在他們的帶領下,沿著泥濘的田間道路,我們查看了部分田地,包穀、洋芋、蘋果樹、中藥材等不同程度的受災,在大概統計了受災情況,並安撫好民眾後,迎著細雨,我們前往下一個村民小組。

到達塘升村民小組,組長已跑遍所有田地在村內等我們的到來,他簡要說明災情後,跟隨我們來到田間。包穀已經有15-20厘米長,冰雹過後,部分包穀苗葉子掉落了,有的低垂著腦袋,田間套種的白菜千瘡百孔,面目全非。途中遇到一位大媽,她說:“今天上午,我還在田間除草,看著包穀、藥材等長勢,心裡十分高興,以為今年豐收有望了。沒想到.........”大媽傷心的走開了,看著大媽背影,心中像翻了五味瓶似得。在田間,我和組長交談時,他說:“不要小看冰雹災害,現在是包穀、洋芋等的生長期,現在受影響了,會大大影響產量的”,他還說“這幾年災害很多,以前地震,去年旱災,今年雨量充沛,沒想到又冰雹災害,真是災害連年”。是啊,這幾年來,尼西鄉飽受各種災害,農民苦不堪言,特別是我村地處高海拔山區,普遍缺水,農田都是旱地,農民“靠天吃飯”的現象嚴峻,老天的一陰一晴都牽動著農民的心情。看著眼前的一切,我痛心疾首,但是除了安慰,我無能為力。作為基層幹部,很多時候,我們給不了民眾任何允諾,除了向上級層層匯報之外,我沒有其他的辦法。

水資源缺乏一直制約著我村的產業發展。今年的精準扶貧工作中,我村要脫貧摘帽,關鍵是解決水利設施,多修建幾個蓄水池,以便旱季澆灌,但是到目前為止,到我村的水利建設資金幾乎沒有,這令我村扶貧工作隊成員及村“兩委”非常擔憂,中藥材種植、傳統的包穀、青稞等農作物種植都需要水,解決水資源缺乏問題,才能讓我村真正脫貧致富。

晚上八點多,我們回到了村委會,回到我們溫暖的大家庭,雖然沒有平時人多吵鬧,但這兒是我的歸宿,讓我感到踏實、舒心。來到新陽村之後,我才知道什麼叫缺水,才真正體會到了“水是生命之源”這句話,也從此才學會了節約用水

篇三

為切實做好秋季重大動物疫病的防控工作,建立有效的免疫保護屏障,有效控制動物疫情的發生蔓延,確保全村畜牧業持續健康發展。

作為一名基層的防疫員,楊紅英把畜禽防疫工作時刻記在心裡、牢牢抓在手上。村民家的雞已經到免疫日齡,由於是樹林散養,只有晚上才能捉住,為做好防疫工作,楊紅英從晚上6點開始一直忙到凌晨1點多才結束,回到村委會時滿身都是跳蚤,累得兩腿打哆嗦。對農村散養的畜禽防疫,要做到不漏一個農戶、不漏一頭(只)畜禽,不是一件易事。有些村民開始對強制免疫措施認識不足,每次楊紅英上門防疫時都以抓不到雞為藉口,但她還是耐心細緻地宣傳、解釋,改變村民們的抵制態度,讓村民自覺地接受了畜禽防疫,積極配合防疫工作。

疾病是畜禽養殖的風險,疾病診療是養殖戶的難點,也是楊紅英日常工作的重點。對養殖戶的畜禽疾病診療需求,她總是第一時間趕到現場,盡心傾力,努力將經濟損失降到最低。在做好本職工作之餘,楊紅英還想著法子為養殖場戶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長年奔波,風吹日曬,她的皮膚都曬出了嚴重的斑,對於一個未婚的女孩子來說,臉上有斑點是特別在意的一件事兒,但她總是打趣的說:“基層的標誌。”我對她的行為表示佩服和不解,問她“到底圖個啥”?她笑著說:“誰叫我是一個獸醫呢!我啥也不圖,只希望養殖戶養殖平安。”

“不管身處何職,執著堅持這就是我的信念。”楊紅英經常用這句話鼓勵自己,始終以村為家,把疫病防控、畜禽產品質量安全作為自己的責任,把養殖場戶的利益當成自己的利益,全身心地撲在動物防疫工作上,用青春守護了江東村的養殖業發展。

篇四

王xx,名字聽起來就不俗,他的人生經歷也確實不俗。“人家是行行出狀元,他是行行也精通,行行也就是個第二狀元”他老婆這樣評價。我們再次來訪,了解他的生活情況。

他年輕的時候很苦,四處流浪,學過畫畫、做過木匠、工匠,給柜子、鏡子漆畫,最後以糊夢胡養家。夢胡是類似於*的一種娛樂工具,陝北的老年人經常會玩。製作夢胡牌工藝複雜,拓模、糊紙、晾曬、描紅、剪下全部手工完成,一套牌老兩口要做大幾天,然而收益並不高,一副牌從3元賣到5元,後來玩的人越來越少,夢胡也賣不出去幾副,這項手藝也快失傳了。“還好有政府補助,我們老了,也乾不動了,做完剩下的這點紙,也就不做了”他說。

“您現在需要什麼?”包扶幹部問。

“現在政府給我的夠吃了,我喜歡畫畫,如果能給我弄些毛筆、宣紙等,我就太高興了。”老人提到畫畫神采奕奕,把畫好的臨摹畫拿出來供大家觀賞,他告訴大家這些都是他根據電視上畫的。

“我們一定會把你們製作夢胡這一門手藝全程拍攝下來,這是快絕世的手藝,應該保護”一名工作人員說。

一個什麼也不缺,只希望給晚年的愛好提供一些方便的老人,讓我們開始思考,精準扶貧究竟應該怎么扶貧?

物質的扶貧不一定解決所有人的貧困,精神的扶貧也非常重要。

篇五

帶著學校周五中午扶貧會上分發的表單,我早上九點出發,經過車輛人煙稀少的大公路,穿過雨後盤鏇泥濘的村村通石子山路,越往山上走,越感覺到冷空氣迎面襲來,聞著前方勤勞農家柑橘樹,柚子樹的清香,我知道今天幫扶的第一戶貧困戶農家快到了,快走過長滿柑橘樹的大石子路經過泥濕的黃土小路時,出來兩隻狂吠的家犬,還好主人家知道有人來,馬上面帶微笑,熱情地走出來攔住它們並詢問我找誰。

在農戶熱情的帶領下,我來到馬興鳳老人家,他的妻子蔡紅春老人正在洗衣服,冬天山上氣溫格外低,加上近日寒雨不斷,所以一早她就把為數不多的補丁衣服洗了準備晾乾。看到我來了她馬上放下手中的活,一邊引我到爐子旁就坐,一邊熱情的打招呼並拿出幾個大柚子,讓我走時帶路上口渴吃,雖年事已高,老人的熱情依舊,委婉的謝絕老人家後,就拿出今天的資料進行記錄。二老告訴我他們家現有兩口人,這和我幫助的另一位覃華東家一樣,只不過覃華東家有一在金果坪鄉中心國小上六年級的學生,而且學生成績優異,很懂事。由於馬興鳳家的二老身體欠佳,常年就種著屋前後人的一小塊田地,一年養一頭豬,自給自足,沒有什麼可支配的收入。我告訴老人家這次調查資料提交上去後,相關部門會根據民情制定出好的政策,幫助貧困家庭脫貧致富,老人家很欣慰的笑了,真誠的道了聲質樸的感謝。

走出馬興鳳老人家,在大公路上趕上了一位熱心的90後農村小伙的客運車回到了學校。提前打電話約好,下午一點我來到了覃臘梅家,經過了解,她家住的粗糙土房子是危房,已經向村里反映上報。覃臘梅原有7畝田地,後來分出去給女兒覃仕菊4畝,由於常年身體體弱多病,就留在家裡,簡單的種著剩下三畝,有油菜,紅薯,洋芋,養了兩頭豬,留一頭賣一頭。她的兒子覃仕紅在武漢工地當門衛,幾年前做過切大腸手術,她講當時兒子的病在浙江小地方沒醫院敢治,後來輾轉回到恩施,才在大醫院把人倒過來再切除露出的部分才好些,聽著這位母親傷感的敘述,感覺的到她很想念在外打工的孩子。我告訴她現在兒子病也治好了,恩施發展也不錯,可以過幾年讓兒子在附近找份工作,離家近些,也可以一兩個月回家團聚團聚,希望她能保持良好積極的心態,安心生活,有什麼需求可以告訴我們,我們會向上傳達,幫助她家一步一步致富。到這時她才忽略了苦楚的現狀,露出閃光的淚花和欣慰的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