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村幹部民情日記三篇

篇一

來村之初,就感覺孔韓莊村委會辦公場所破舊不堪,牆面、地面破損嚴重,辦公用品無法使用,功能分區很不合理。經與村兩委班子溝通,決定整修村委會,同時修建文化活動廣場。

孔韓莊村委會辦公場所現有正房10間,東側有車庫3間,西側有偏房5間。正房中值班室兼廣播室占用1間,村委會辦公室占用1間,村委會會議室占用2間,農村書屋占用2間,電話站交換設備占用1間,其餘3間放置雜物。東側車庫中,村委會麵包車占1間,推土機占1間,空閒1間。西側偏房中1間租給理髮店,1間租給電器修理店,其他3間放置雜物。村委會院內廣場面積約1000平方米,有廣播天線1個,變壓器1個,雜物若干。院內雜草叢生,物品擺放混亂,地面凹凸不平。

為解決好這一問題,我們工作組成員和村委會領導一起參觀了東九女河、竇家莊等幾個村的村委會,這些村都有比較好的辦公場所和文化活動場所。根據參觀調研情況,並結合村裡的實際情況,我們和村委會一起商量提出如下改建方案:將村委會駐地正房進行整修,包括:牆面頂麵粉刷,地面整修,添置辦公用具等;在東側修建2間庫房1間公廁;拆除西側配房;更新村廣播系統;平整並硬化村委會院子,建設文化活動廣場。

篇二

一大早,我和同單位的駐村隊員黃一庭一起來到駐地2公里外的華岩小組,我們沒有專門安排走訪名單,而是隨意走訪,看到家裡有人就去坐坐;在地頭遇到幹活的農戶就蹲下聊聊。在閒談中了解村民的真實意願。

華岩村小組有41戶貧困戶在20xx年辦理了搬遷手續,得到國家按政策發放的補貼,辦理了銀行貸款,預計今年6月可以入住新房,這是多讓我高興的事啊。但是,交流過程中我才知道,大多數人家對搬到鎮上顧慮重重,如何生活成為擺在大家面前的困難。鎮上沒有就業機會,賴以生存的土地本來就是靠天吃飯,要下地趟從新家來回得40多公里,坐車的話繞道東川來回80公里。要搬得走,還要穩得住,然後才能求發展。該怎么辦?

民眾還反映,好像說貸款有幾年是免息的,可現在房子還沒住上,信用社已經開始來催款了,還把拖著不還的幾家農戶代表告上了法庭……具體的情況還得細細了解,但要是這件事處理得不好,就相當於把好事辦成了壞事,更會讓下一步搬遷的民眾心有餘悸,給精準扶貧工作帶來更大的困難。

篇三

一大早,我從包包村出發,踏上前往烏龍鎮的山路。

昨天接到通知,今天下午要到鎮上開會,聽說以前大家都是走山路去,現在孩子們到鎮裡上學也還會走這條路,於是萌生了走路去開會的想法。和大家乾一樣的事、走一樣的路,才會和大家想到一塊,一出門就爬山,很陡的坡路布滿了碎石,稍不留神就要摔跟頭。就是這樣的路走了一公里多,兩邊有些坡地,長著花椒樹和核桃樹,樹下種著豌豆之類的農作物。每天下地幹部的路都這樣危險,難怪村里那么多人摔斷了腿,日子真是很苦。

繞過山崖,順著窄窄的山樑往上,這裡據說叫羊鼻子,不知道是因為外形還是因為說這裡很陡。包包小組的名稱原來叫羊鼻子,現在對麵湯丹那邊村裡的人還只知道這村羊鼻子而不是包包(這是過後打聽到的)。用了一個多小時才上到山頂,其實僅僅只走了三公里,就因為太陡。而這是孩子們每個星期上學的必經之路。據說從山頂(老村)這裡可以搭車到鎮上,可接下來幾乎看不到什麼車,只有偶爾經過的三輪農用摩托。放眼望去,周圍全是光禿禿的山。

好在離烏龍越來越近,樹木也漸漸多了起來,經過的村莊看著也比包包富裕了,很多地方應該已經脫貧了,包包村哪天達到這樣的生活水平,我也會很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