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下鄉民情日記

20xx年下鄉民情日記一:

10月14日星期一 天晴

今天,鄉政府梅鄉長要求我們到鄉上開會。內容是研究駐村幫扶工作。

來到鄉長辦公室,梅鄉長正在等我們。我們駐村幫扶組人員到齊後,會議開始了。會議只有兩個主要議題。第一個議題是研究確定駐村幫扶組組長、副組長。梅鄉長說我是市里下派的幹部,所以讓我當組長,仲副鄉長當副組長。我說還是讓仲副鄉長當組長,但是他們執意讓我當,我也沒有推辭。第二個議題是按照《青海省駐村幹部管理辦法》,組建駐村幫扶組臨時黨組織。除xx縣工會幹部小羅是預備黨員外,我們其他五名幹部都是正式黨員。因為黨員較多,我們決定組建臨時黨支部,由鄉黨委下批覆。梅鄉長還是讓我任支部書記,仲副鄉長任副書記,大家都一致同意。接下來,梅鄉長代表鄉黨委、政府向我們提出了駐村工作的相關要求,主要是如何遵守工作紀律、如何開展工作,等等。

會議結束後,我和仲副鄉長按照會議研究的內容,立即起草了向xx村下派駐村幫扶組的通知和組建xx村臨時黨支部的請示,提交給了鄉政府辦公室。

20xx年下鄉民情日記二:

按照走訪計畫,18日下午,我在村幹部的陪同下,分別走訪慰問了困難戶和五保戶。

走訪慰問的第一戶是特困戶王新章,今年73歲,老伴已去世,目前全家五口人,兒子、兒媳、孫子、孫女都外出打工,一人獨自生活,患腦血栓病近四年,腿部有殘疾,行動不便,個人有3.9畝地,由女兒幫著種,包括土地收入和殘疾人、低保戶享受的保障金,全年收入20xx元左右。在全面了解老人的基本情況後,我拉著老人的手,問還有什麼困難需要解決時,老人連聲說:“沒有沒有,政府很關心我們,不能再給政府添麻煩了。”當我給老人送上慰問金時,老人激動得說不出話來,長滿老繭的雙手緊握我的手不放鬆。離別時,跛著腳執意將我送到門口。

來到五保老人溫傳祥家時,老人正在準備吃晚飯。通過交談,得知老人今年74歲,1970年4月從蚌埠下放到姚山村,現有5畝地,包給別人種,自己平時主要以撿破爛為主,全年收入2400元左右。當我問到老人過得好不好時,他十分激動地說:“比過去幸福多了,逢年過節,上級政府都來看俺,給俺送被送糧送錢,共產黨的政策太好了,如果沒有共產黨,就沒有俺今天”。站在一旁的我感覺得出,老人的話發自內心,讓我很受感動。臨別時,我給老人送上慰問金,老人連聲說謝謝,並目送我們很遠。

近年來,雖然農村的生活水平有了大幅提升,但依然還有部分民眾因孤、病、殘原因導致生活困難,說明我們還有許多工作要做,需要民眾理解。然而通過與民眾的座談交流,特別是通過與王新章、溫傳祥兩位老人的交談,我感到他們對黨和政府的衷心擁護,感謝現在黨的好政策,大多數人是通情達理的、是很容易知足的,只是因為客觀原因導致他們暫時的生活困難,不願黨和政府。這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心中有百姓,百姓有桿秤,只要我們心裡裝著民眾,民眾心裡也會裝著我們。作為一名黨員、一名領導幹部,我們一定要堅決執行上級黨委決策,把黨的各項惠民政策帶到基層,送進百姓家中,讓廣大民眾明白黨的政策,感受黨的溫暖,特別要實實在在地幫助弱勢群體解決實際問題,讓他們早日走出困境,過上幸福生活。

20xx年下鄉民情日記三:

10月11日星期五 天晴

今天是抽調我們工作組下鄉的第一天。因為從今天起自己要到民和縣***鄉的***村,開展為期兩年的蹲點下鄉。為此,昨夜輾轉反側,到大半夜才強行入睡。

早晨起床,探頭望望窗外灰濛濛的天空,心中有種難以名狀的感覺。為什麼會這樣呢?我捫心自問。前兩天還為自己有幸抽調下鄉,欣喜不已。因為自從離開鄉鎮調入市縣機關整整十年來,每次抽調幹部下鄉駐村,自己從未選中。不是因為個人工作能力不行,也不是自己不熟悉農村工作,而是自己承擔的工作職責相對重要,也算是單位的骨幹,所以自己總是在領導們的眼中“落選”。那時候,自己真的太羨慕那些能抽調下鄉的同事們了!說句心裡話,許多同志不喜歡下鄉駐村或害怕下鄉,而我偏偏喜歡,其原因不是害怕單位布置安排的工作,而是自己從小出身農村,對農村有著太深太深的感情。參加工作後,自己分配到化隆縣最為偏遠的卡力崗山區的阿什努鄉,工作了整整三年。三年來較為艱苦的基層工作和生活,使我學到了許許多多在機關單位難以學到的東西,也和當地的村社幹部、民眾結下了深厚的感情。所有這些,也是我直到今天深愛農村、喜歡農村民眾的緣由了。自從調到機關工作後,除節假日回老家農村住上三兩天,或跟隨單位領導下鄉到農村匆匆忙忙轉轉外,靜下心來深入農村學習、工作、生活的機會很少了。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愈加懷念對農村童年時的生活、少年時的上學、青年時的工作。這次,機會終於來了,單位選派我和四名領導及同事參加省、市統一組織開展的機關幹部入鄉駐村活動,常委會秦主任前兩日還親自囑託我們要在村內認真鍛鍊,紮實工作。昨夜,想起主任交待的話語,我在欣喜之餘暗自擔心不能完全勝任這項工作。因為,我清楚地知道這次選派幹部入鄉駐村是貫徹中央八項規定、轉變工作作風的具體體現,絕不同於以往。如果自己在這次活動中不能做出點應有的成績,特別是不辦成一兩件民眾看得見的實事,恐怕難以向組織、單位領導和當地民眾交待。這也許就是今天早晨莫名憂心的原因吧!

十點多鐘到單位告別領導後,單位統一派車送我們去民和下鄉駐村、駐社區的三名幹部。兩名同事基本上沒在鄉村工作過,所以我們在路上商議今天大家統一行動,先到我下鄉的地方報導,然後我陪她們去報到。我們的車經過一個多小時的行駛,進入了***鄉政府。下車進入鄉政辦公樓,鄉黨委馬書記和鄉人大吳主席熱情地迎了出來。進入馬書記辦公室剛倒上茶水,***村的馬書記也到了。鄉黨委、政府領導提前聽說市里要選派幹部進駐***村,但不知道詳情,所以我向他們簡單的說明了來意。黨委馬書記也向我介紹了村裡的基本情況。讓人感動的是,他們聽說我要從今天起帶行李住到***村,他們說村上沒有村級活動室,非要我住鄉政府,而且要安排宿舍。經我幾番解釋,他們只好同意我的請求,決定讓我住在村委會馬主任家。熱心的馬書記還交代鄉駐村幹部謝永強和村支部馬書記安排好我的食宿,儘量照顧好我。

下午四點多,我和鄉駐村幹部謝永強開始進村。我們的車經過大約六七公里的行駛,拐上了一段彎彎曲曲的山路。山路較陡,車行至半山腰時因水箱溫度過高,我們還下車休息了一會兒。我們乘車繼續行進十幾分鐘後,終於進入了***村,但是看見的農戶不多,聽謝幹事介紹後才知道那只是“冰山”一角。原來***村有四個社,社與社很分散,也算是四個自然村落。村內條件差,所以很多農戶自發搬遷至縣城附近,現在長期居住在村裡的不到200戶。

到了村委會馬主任家門口,家裡沒人。謝幹事打電話一聯繫,原來他們上山挖洋芋去了。不一會,馬主任夫婦倆拉著半拖拉機洋芋回來了。馬主任大概四十來歲,看上去很乾練。在他們的幫忙下,我們三下五除二將我的行李及一袋米、一桶菜籽油搬進了他家。看房屋和家具,馬主任家條件相對較好,但不富裕。我們倒上茶後,開始閒聊。邊聊我邊想,這個村比起我剛參加工作的阿什努鄉的大部分農村,條件還不錯,我也有信心住下來、幹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