幹部大下鄉民情日記

幹部大下鄉民情日記【篇一】

走訪完第一家低保戶後,無意中小小的拍照習慣使我意識幫助困難民眾需要我們把他們放在心上,尊重他們,不讓他們覺得窘迫或是難堪。在去下一戶的路上,我暗暗叮囑自己,不許拿手機,不許拍照,多去主動問問人家的生活狀況。

可是,在走訪周慶河家的過程中,我還是忍不住拍了一張照片。那是在低矮昏暗的掛滿黝黑蜘蛛網的一面牆上,整整齊齊地貼滿了一個小小少年的小小驕傲:“學習標兵”、“三好學生”、“理科小狀元”……

在這些金色的榮譽中,我仿佛看到了一個小小少年。他十五六歲,正讀初三。他應該是個矮小瘦削的男孩子,短短的頭髮,精精神神的;穿著樸素,但一定乾乾淨淨;也許清秀的臉龐緊抿著羞澀的嘴巴。他在簡陋的飯桌上收拾一下就可以安安靜靜地做功課,偶爾捧一本書在昏黃的燈光里邂逅書本里的主人公。年幼喪母,又出身農家,他一定格外成熟懂事。他應該是個乖順的孩子,他會孝順年近九十的爺爺,爺爺體弱老邁,每天拼盡全力也只為吃飯穿衣不要拖累兒孫;他會成為父親的小幫手,父親生來駝背,無論身高還是體重都不比常人,但依然勤勤懇懇,撐起了一家三口的天。

我不禁和周慶河聊起了這個小小少年,誇讚他是個優秀的小伙子。周慶河和所有樸實的農民一樣露出害羞的笑容:“不行不行,學習一般,還得繼續努力。”嘴上謙虛,可是眼睛裡卻溢出滿滿的驕傲和自豪。

這一家人,在命運面前是那么無力。可是他們互相愛著,努力抗爭著,不屈不撓地向著美好前進著。這個小小少年,用他自己的方式與命運抗爭著,用他斬獲的小小驕傲維護著自己的尊嚴,維護著他的家,何其可敬!

回去後,我把這個小小少年的相關資料,充實到之前設計的全村留守兒童與貧困兒童小檔案,打算周末的時候,等他從學校回家時,再去跟他認識一下,在今後的工作中,尋求合適的方式,盡我所能去重點關注他、幫助他、鼓勵他。但願在他漫長的人生中,我們能溫暖他一程。

幹部大下鄉民情日記【篇二】

四個月前,我帶著組織和單位領導的囑咐,帶著對駐村工作的熱情,到了紅楓湖畔的清鎮市紅楓湖鎮右二村,從此,兩年的駐村生活正式開啟。

其實,長期在機關工作,農村工作還非常生疏,但在接到同步小康駐村通知後,仍是信心滿滿,背上行囊毫不猶豫的奔赴“前線”。我被組織上任命為清鎮市紅楓湖鎮右二村同步小康駐村工作組組長、第一書記,我們在村委會閒置的校舍安置了床鋪,備齊了一切生活用具和用品,利用單位捐助的電冰櫃、消毒櫃、電飯鍋、微波爐、電炒鍋等廚房電器和其他的生活必備品,在村委會自己動手解決一日三餐。

駐村初期,通過對右二村村情民情的了解,卻深感自己的淺薄與浮躁,痛心於自己的無知與張狂。其實,我是一個喜歡看落日的人,看見紅紅的軟軟的落日徐徐落下時,我也會感到憂傷和惆悵,感到一種空蕩和蒼涼,但卻是那樣的不可名狀。每當夜幕降臨,獨自漫步在湖邊,點一支香菸,席地而坐,在零距離感受泥土氣息的同時,托腮目不轉睛的盯住落日,欣賞日落的過程,獨處冷靜想想,我真的對農村工作了解嗎?回答是否定的。同時,我還是一個既喜歡獨處,又喜歡群居的人,這時我腦海中會浮現朱自清《荷塘月色》中“我愛熱鬧,也愛冷靜;愛群居,也愛獨處”的佳句。在右二村湖光山色美如畫的夜晚,什麼都可以想,也什麼都也可以不想,白天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說的話,現在都可不理,唯有享受這紅楓湖美景和紅彤彤的落日,感受獨處的妙處。

在駐村四個多月時間裡,通過獨處冷靜思考,理性分析,也漸漸走出了憂傷和惆悵,摒棄了無知與張狂,理清了工作思路,也逐步開展了有效的工作,這就是我們工作的“五抓”:

一是抓工作交接會、村支兩委見面會、村民組大會、工作例會等“四會”,實現工作無縫對接,這是開展好下一步工作的基礎。

二是採用“望、聞、問、切”四法確保走遍三類人群,抓好入戶走訪調研,理清工作思路,摸清“底子”,記好“本子”,開對“方子”,結好“對子”,理清“路子”,這是撰寫“調研報告”和“幫扶計畫”的基礎(調研報告曾得到清鎮市孫紹雪市長重要批示),也是有效開展好下一步工作的關鍵。

三是抓黨建和“兩學一做”,建好陣地,帶好隊伍,當好黨建指導員。

四是抓宣講,讓村民明白好日子來自在何處(來至中國共產黨)?如何來?

五是抓落實,整合資源,形成合力,出點子、跑項目、爭資金,精準扶貧,惠及民生。

駐村四個多月以來,右二村雖不屬於貧困村範疇,但受制於“保湖”政策的制約,“富民”措施比較單一,村民的收入還不高,守著“金山銀山”,村民致富望眼欲穿。加之右二村作為城郊村,也存在其他城郊村普遍存在的流動黨員管理難、黨組織作用發揮難、民眾的組織管理難、便民服務開展難等一些難點問題,特別是黨建是難點中的重點。因此,右二村的駐村幫扶工作起步較高,難度較大,需要幫扶的工作還很多,總有忙活完事,處理不完的工作。即便如此,駐村期間,最讓我愜意的是感受到鄉間生活的質樸美好,那樣令人難忘,閒時走到湖邊,感慨那波光粼粼的湖面景色,感慨那碧藍如洗的天空,感慨青磚碧瓦的民房,感慨那些知名的不知名的花兒,綻放得那么淳樸,那么精緻,那么唯美。

實事求是講,起初對駐村工作還停留在理性認識上,當開展駐村工作四個月後,對所駐村有四個想不到:

一是沒想到村民原來如此時髦!熱鬧奔放的鄉村廣場舞,村民絕不是想像中的保守,精神生活不遜於城市。

二是沒想到村民的思想如此開明!開展美麗鄉村環境衛生整治,我準備了很多很多說辭,沒想到村民愉快地接受想法並主動參與。

三是沒想到村民間的收入還存在較大差距!有的農戶家中可謂富麗堂皇,而有的農戶卻收入還很低,特別是一些老齡共產黨員自己還處在低收入群體,又怎么帶領村民致富奔小康,看到這些,心裡五味雜陳。

四是沒想到農村的變化太大太快!夜晚不熄的路燈替代了暗夜,“市場”、“淘寶”等名詞在村民中已不再新鮮,電腦早已不再珍貴,用大螢幕手機上QQ、玩微信也不是難事。一切的預想不到,讓我感觸良多,給了我很多啟發,對農村有了新認識,對駐村工作有了新定位。

對於駐村工作,有人說駐村幹部是“發配充邊”,與明亮的機關辦公室、溫馨舒適的家相比,駐村工作太苦,不值;也有人說駐村幹部是個虛名,是走過場,是到基層“鍍金”,並不一定都能帶來多大的改變。理解的不理解的,支持的不支持的,熱情的冷漠的各種聲音不絕於耳,但我想說,駐村生活雖充滿艱辛,但駐村的潛移默化滲透,使我真正有所感悟,感觸很深,感受責任重大,收穫也頗豐,能力有很大提升,已自覺不自覺地在我身上打上烙印,全身都散發出的是一種氣質,一種品性,一種性情。確切地說,駐村工作營造的是一種大境界。

兩年駐村時光非常短暫,做一名匆匆過客容易,但真正能做到用心、用情回報村民的深深信任,讓自己以後不後悔這段閱歷確屬不易。作為一名黨員領導幹部,駐村工作組組長、第一書記,我深深地感受到黨中央發出“全面實現小康、精準扶貧、不落一人”號召的分量,感到自己肩上的責任,感受村民那濃濃的情,深深的意,滾燙的心。特別是在貴州脫貧攻堅的大扶貧戰略中,應更加明白自己的工作使命是什麼,就沒有任何理由不去“用心”、“用情”為這片熱土做點什麼,為村民留下點什麼。或許我不能成為秀的駐村幹部,但義務和責任促使我願為這個原本美麗的鄉村變得更美。兩年後離開時,甚至若干年後回憶這段經歷,我能理直氣壯地說問心無愧,大膽地說我來過、努力過,為這片熱土留下的是看得見、摸得著的好事實事,留下的是想得起、記得住的點讚。

幹部大下鄉民情日記【篇三】

3月6日,第一書記的任務就是“統籌、協調、指導、幫助、參謀”,強基層、抓穩定是第一任務、第一責任,做到到位不越位,幫忙不添亂,不干涉具體事務,不一包到底。壓實村支部書記的主體責任,教方法、理思路、傳經驗、做後盾,注意調動村支部書記的工作積極性,村內具體工作由支部書記負責抓好落實。

把關鍵幹部抓牢,注意培養後備幹部,發展年輕黨員和團員,維護穩定方面將本村的注意力集中在80.90後群體上,尤其是經常外出務工群體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