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鄉敬老院日記

三下鄉敬老院日記【篇一】

7月8日 揚起“三下鄉”風帆 記錄人:李昊

“三下鄉”活動學校已經堅持了幾十年。我們小分隊今年的任務,是讓生活在困難地區的同胞們有更好的醫療衛生條件,來改善大山中缺醫少藥的現狀。

一路輾轉,終於到達了目的地———林州市石板岩鄉衛生院。時值正午,邢老師與衛生院商討敲定了為期10天的義診安排。下午的工作主要分為兩組,一組驅車去周邊村落進行義診宣傳,另一組留在鄉里分發義診宣傳資料。準備出發時居然下起了大雨,出於安全考慮,準備進村宣傳的同學沒能出發,而外出分發宣傳資料的同學也冒著大雨跑回了衛生院。懷著些許不甘,我們等待大雨的結束。

7月10日 我是按摩師 記錄人:張書銘

今天義診時,一位患者主動要求接受我的推拿按摩治療。當時我的心情很興奮,但更多的是忐忑,因為除了自己家人和同學,我還沒有為患者進行過正規的推拿按摩治療。

“這位同學可是考取過我們保健按摩師的。”聽到邢老師這句話,我多了幾分自信,手下感覺也自然多了。完成了肩頸部肌肉的放鬆後,我又教了患者簡單的頸椎操和肩背部肌肉訓練和拉伸方法。

不知不覺,身邊圍了一大群人。原來,我們偶遇了首都醫科大學的醫療下鄉小分隊,而我剛剛治療的那位患者,居然是他們的帶隊老師。能在首都醫科大的同學面前展示自己並獲得認可,我真的非常自豪,這也更加激勵我要努力學習,用更多的知識武裝自己。

7月11日 世間良藥是陪伴 記錄人:林穎

由於前幾天的宣傳工作做得十分到位,前來找專家看病的人很多,隊員們也都穿上白大褂為病人量血壓、看舌象,做一些初步的診斷。

今天下午,我們一行人來到石板岩鄉敬老院看望老人,同時在院內開展義診活動。老人們看到有專家來為他們免費看病都非常高興。看著老人們由於年齡大身體不好,有疾病不能很好地就醫,同學們都竭盡全力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隊員們還為老人們唱歌,祝願他們幸福安康,也希望能有人多陪陪他們。

三下鄉敬老院日記【篇二】

三下鄉為的是更好的讓大學生了解當今社會,更好的適應以後的社會,為步入社會鋪出一條康莊大道。只有真正的投入其中去,才能領略當中的道理。在活動中的每一位同學都互助,互愛。

對於我來說,活動是下次成功的道路。沒有活動就沒有機會,在活動中可以有很多機會,而這些機會也是自己日後成功道路上的石子。

三下鄉敬老院日記【篇三】

浛洸鎮兩次遭受洪水災害,雨後春筍團隊希望能在暑期進行關於洪水安全的調研,提供防洪防澇的諮詢,並用實際行動幫助當地人們,送上溫暖。

烈日下一望無際的農田大概是隊員們對此次三下鄉最深刻的印象。男生們幫助當地人們將花生拔起,女生再一顆顆採下,也有男生嘗試用木製的農具將花生與枝葉分離。忍受著酷暑,同時擔心著工作效率太低會影響收成。熱情的主人去溪邊洗淨了一籃花生,熬好茶葉粥招待這些小幫手們,還心疼地為他們多撐起了幾把大傘。

大家在田裡忙碌,被曬黑曬傷的同時,後勤組也沒有偷懶。他們去集市上買來肉和菜,在當地居民家中體驗原生態的燒柴做飯方式。在廚房裡被煙燻出的淚雖不比在農田裡曬出的汗,但一頓頓豐盛的大餐是對大家的慰藉。

田間的人們需要幫助,敬老院同樣也需要熱鬧的氣氛。21日清晨,隊員們步行40多分鐘到達浛洸敬老院,陪老人們聊天,打掃大院的衛生,給老人們送上解暑佳果。有位老婆婆拿出房間裡僅有的兩把扇子給兩個女生,念叨著:“這是我女兒從集市上給我買的,你們熱嗎,拿去用。”語氣里滿是疼愛,又飽含著對扇子的珍惜。有位老爺爺邊吃水果邊談起他年輕時候的事情,眼神里都是自豪。雨後春筍團隊離開時,幾位老人家一路送出大門,喊著“有空常來”。

白天在田間勞動被曬出了健康的膚色,晚上三個人擠在一張床上睡加深了友情。村民們肯定的眼神,老人們開心的笑顏,敬老院院長表揚的話語,點滴真情的流露,都是雨後春筍團隊無限的動力。

災難無情,人間有愛。一支團隊用溫暖點亮的笑臉遠遠不夠,希望大家都能關注災害多發地區,獻上自己的愛心,並讓愛心傳遞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