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冬至日記400字3篇

篇一

今天是星期天,我和爸爸一起到老家去上墳掃墓。我們還在商店買了香、紙錢、金銀元寶、火炮等祭拜物品。

中飯後,我和爸爸就出發了。一路上雖風景秀麗,但我卻沒心事觀賞,只想著因為生病而去世的奶奶,在我的記憶中,她是多么的慈祥和藹呀!

我和爸爸拿著鋤頭、畚箕上山了,爸爸忙著搬泥土掃墓,我在旁邊拔草。今天天氣好冷喔,我的手都凍僵了。接著爸爸把香紙、元寶點燃燒掉,然後我和爸爸在奶奶墳墓前拜祭,在奶奶的墳墓前,我不由鼻子發酸,默默地對奶奶說:“奶奶,您在那邊過得還好嗎?以前,在我的印象中,您每天都那么忙忙碌碌,從來沒享受過清福,現在您就安息吧!”接著我們就放了火炮下山了。

在我們回家的路上時,看見許多人都去掃墓,便問爸爸:“爸爸,為什麼今天有那么多人來掃墓?”“因為今天是12月21日,冬至,這是我們祖先傳下來的習俗,上墳掃墓,祭拜親人,來寄託對古人的一種思念之情。”爸爸回答道。

我不由朝山頭那邊看了一眼,奶奶,您放心,以後每一年我都會來看您的。

篇二

今天,是我國二十四節氣里的冬至。

我們早早地起了床,奶奶提議把外曾祖父接過來一起過冬至,於是,老爸二話不說就帶著我和奶奶去接外曾祖父。回來以後,正在燒飯。我就看了會兒課外書,看完了書,飯菜正好都燒好了。可是,這些不是給我們吃的,而是給老祖宗吃的。老祖宗吃完我們才能吃。

不過,在吃飯前,要先拜祭老祖宗,要磕頭。爺爺先磕,然後爸爸,最後我。磕完頭就是燒紙錢。我和爺爺一起燒紙錢時,煙燻的我連眼睛也睜不開了。於是我想了一個辦法:用水往臉上抹幾下,這樣就不怕煙了。

輪到我們吃了,當然不是同一桌飯菜,吃的時候,我吃了兩個蛋餃,一小半碗飯。

吃完飯後,我看了會兒《爸爸去哪兒》的重播,然後我就來寫周記。因為我在老家,而且要吃完晚飯去蘇州,所以我現在就先把周記寫完。終於寫完了,可以玩了。

今天真是一個美好的冬至。

篇三

“冬至吃餃子”,這是大家都知道的一個風俗。

昨天,楊老師 在快放學的時候,給我們講了一個事,就是關於一個風俗,她說:“大家最近有沒有吃餃子?”大家便開始議論紛紛:“有”“沒”“沒”“有”“有”……教室簡直亂成了‘一鍋粥’。還好,有楊老師這個大英雄,教室里又安靜了下來。緊接著,她說:“不吃的耳朵會被凍掉。”我們哄堂大笑!

為什麼要吃餃子啊?因為啊:相傳南陽醫聖張仲景曾在長沙為官,他告老還鄉那時正是大雪紛飛的冬天,寒風刺骨。他看見南陽白河兩岸的鄉親衣不遮體,有不少人的耳朵被凍爛了,心裡非常難過,就叫其弟子在南陽關東搭起醫棚,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驅寒藥材放置在鍋里煮熟,撈出來剁碎,用麵皮包成像耳朵的樣子,再放在鍋里煮熟,做成一種叫“驅寒矯耳湯”的藥物施捨給百姓吃。服食後,鄉親們的耳朵都治好了。後人把它們稱為“餃子”。

都怪我媽媽加班,冬至那天我沒有吃到餃子。不過,那只是一個傳說,其實我吃不吃餃子,耳朵都不會掉的,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