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村工作日誌格式

“民情日記”使駐村幹部責任意識進一步增強,工作效能不斷提升。以下是為你收集整理的駐村工作日誌格式,歡迎閱讀參考,希望對你有幫助!

駐村工作日誌格式【1】

一、本村現狀

村情概況xxx村位於xx西部山區,全村共有xx戶xx口人,其中未成年人口有xx人,青壯年xx人,老年xx人。有xx多人常年在外務工,主要在鑽井隊、建築和餐飲業工作,實際在村務農的勞動力僅有xxx餘人。村雙委班子健全,村雙委4人,一支書一主任兩村委。中共黨員xx人,低保戶xx人。全村耕地面積xxx余畝,其中水澆地xxx畝,旱地xxx畝,人均耕地1.7畝,荒山面積達xxxx余畝。由於地處偏僻,耕地較少,荒山沒有得到利用,農民主要收入來源為糧食生產、種植果樹、外出務工,村無任何礦產資源,集體經濟薄弱,農民人均收入低。

特色產業 目前村主要特色產業就是種植蘋果樹和核桃樹。現種植的蘋果樹約有xxx余畝,核桃樹有xxx余畝。由於受土地少而散的局限,種植連不成片成不了果林規模較小。從事養殖業的僅有一家養雞專業戶,養有xxxx余只雞。

二、社會治安與信訪穩定

該村雙委一直對本村的穩定給予高度重視,近幾年該村社會治安狀況良好,沒有發生重大惡性群體性治安案件和集體上訪事件。

三、村民思想狀況

該村村民普遍有致富、發展、過上幸福生活的想法。認為國家應該多搞農業生產、畜牧養殖方面的技術指導,多搞一些針對農民工的實用技能培訓,使人們能夠增產增收。村民對於早一點過上富裕小康生活儘快生活改善有更迫切的渴望,都希望能夠過的更好,國家能夠在政策、資金、技術上進行扶持。

四、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是村基礎設施建設薄弱,農業生產工具匱乏。農田水利設施常年失修,嚴重影響農田灌溉,農業生產工具落後,效率不高。

二是農業生產結構單一。主要以小麥、玉米生產為主。這種單一,低層次的農業生產產業結構從根本上制約了農民的經濟收入。

三是村民受教育程度低,整體素質較低。

四是村里種植產業發展緩慢。主要原因是:種植面積小,還形不成規模;管理技術跟不上,造成產量低、果的品質差賣不上好價錢;宣傳不到位,銷售困難。

五、下一步工作思路

1、積極發展集體經濟,加大招商引資力度。

2、發展高效農業,促進農民增收。

3、爭取國家的資金支持,加強基礎設施建設。

4、採取措施,解決困難人口的基本生活問題。

5、完善各項制度,維護居住環境

駐村工作日誌格式【2】

今天一早,我驅車來到我局扶貧村石牛鄉高梘村。高梘村位於石牛鄉九峰山下,是個偏避落後的窮山村,占地面積2.75平方公里。該村分12個村民小組,共220戶人家;耕地面積370畝,林木3700畝。高梘村基礎設施落後,至今尚有4個村民小組未通公路 。

我把車停在村支書王鵬展家旁,一下車,王書記和村里李主任就迎了過來,“趙書記,又有幾天沒看到你了”王書記寒暄道。我說今天就不到你書記家坐了,待會就去走訪幾戶村民。我們首先來到村民羅湘鳳家,這是一棟兩層樓的磚瓦房,庭院打掃的乾乾淨淨,屋外還放了兩個垃圾收集桶。一進門,羅老正在練習書法,見我們到來,他馬上放下筆,熱情招呼我們坐。羅老今年69歲了,看上去精神矍鑠,身體硬朗。他5個子女都已成家立業在外地工作,平時他就和老伴在家,羅老愛好書法和根雕,家裡擺了許多他親手製作的根雕作品,有造型各異的動物,還有雕有十二生肖的拐杖,每個作品都富有想像力,雕刻的惟妙惟肖。我不禁由衷讚嘆羅老的藝術創造力。羅老說自己做這些既是一種愛好,也能打發閒余時間,還能豐富精神生活。在與羅老的閒談中,他高興地說:自從年初你們扶貧工作隊駐村以來,村里已經發生了一些變化,你們幫助新建的村衛生室,方便了我們村民看病,以前得個小感冒都要跑20多里去縣城醫院,現在在家門口就可以看病了;村里原來的老村部年久失修,廢棄多年,以前村里開會都是“打游擊,沒有固定的地方,現在可好了,新的村部辦公樓馬上就要竣工了;流經我們村里那段河巷子淤塞很嚴重,遇到下大雨就淹沒兩岸的農作物。村里以前多次開會想疏通河道,但由於資金問題遲遲沒有行動。你們得知這一情況後,通過實地察看,多方爭取資金,現在河道清淤、整修工作正在緊張進行。當問及羅老的生活情況時,羅老坦言:自己家只有8分水田、6分旱土、1畝多楠竹,地里的收入每年20xx多元,由於子女都還孝順,逢年過節都要給些錢,加上政府每年還發放一點補貼,日子過得雖不富裕,但也還安逸。羅老最後還希望我們扶貧工作隊幫村里引進項目,帶動村民早日脫貧致富。

從羅老家出來,我又走了王金山等幾戶人家,我仔細了解他們家的生產生活情況,認真傾聽他們的意見和呼聲,並把他們生活中遇到的困難都記了下來。返回途中,我陷入了沉思:高梘村基礎條件差,人均耕地少,沒有特色經濟作物,也沒有工礦企業。年輕人大都在外地打工以維持生計,要儘快讓村里脫貧致富,除了改善基礎設施,還要有好的致富項目,同時要用先進的思想武裝村民頭腦。農民其實很善良、淳樸,也容易滿足,只要你真心實意為他們做事,他們會記得你的。

駐村工作日誌格式【3】

3月28日,晴,今天,我和鄉駐村幹部劉文梅再次走訪農戶,了解情況,我們的初步計畫是,去看望一名老黨員、調查特種養殖戶和該村計畫的“養殖項目”,現場查看建設條件。在村黨支部書記和婦代會主任的陪同下,我們來到了83歲高齡的老黨員王桂香家中,一進家門就見他的小兒子正在給五間大瓦房裝封閉,的確這個時候就是老百姓家蓋房子、收拾院子最忙的時候。因為再一個月就到挖蟲草的時候了。王桂香見到我們非常高興,幾句寒暄後,我們一起暢談起來,她說:“我是1966年入的黨,和村裡的韓** 、宋**等一塊入的黨,我還比他們早幾天……”老人歷歷在目,我們驚佩,83歲老人的記憶怎么這么好,或許正是在那樣的年代,那樣的經歷,使她們見證了共產黨員的價值,內心才有了無法忘卻和無比堅定的理想信念。當我們問起現在黨的政策和還有什麼要求?老人說:“現在的人都掉到福窖窖里去了,政策這么好,只要自己有點本事,就在家門口裡掙大錢,我們村現在是最美鄉村,旅遊的人很多,已經開了3個農家院了。”對自己的生活老人說:“我現在對家庭沒有什麼負擔,都是共產黨養我的,每年的老黨員補助、新農保補助加起來也有20xx多元,夠了,就吃點藥用”。

看望老黨員後,我們現場查看了“牛場”,並調查了一戶養殖戶。在和黨員們的交談中,我們得知,村委辦牛場可以安排勞動力16餘人,每年收入可達120萬元,前景廣闊;發展特種肉兔、土雞養殖現已有2戶,專供農家樂,切實可行;村里還有一部分人要種“貝母”(藥材),已有意向。村書記馬占倉說:“這些家門口的活,都是好項目,要比外面打工掙錢多”。利用自身優勢,發展經濟,實現穩定就業和民眾增收,是白楊溝村探索的一條好路子,讓條道路成為致富的“跑道”,不僅起步要“穩”,而且中間一定要“給力”,才能第一個“衝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