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變了樣作文

在祖國廣袤的大地上,我的家鄉建陽市只不過是小小的一個點,一座很不起眼的小城市。但它卻美麗、乾淨、純樸、可愛,像一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在中原大地上。

曾幾何時,我的家鄉被他人稱作:髒、亂、差的縣城。狹窄的道路坑坑窪窪,每當天氣晴朗時,路上塵土飛揚,黃黃的一片,像站在一片黃色的霧中;每當下雨時,路上積滿了污水,積水起碼有兩公分深。如今,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遍了神州大地,也吹綠了建陽這塊古老的土地。它喚起了建陽人民追求美、創造美的極大熱情,也為建陽的經濟發展插上了騰飛的翅膀,家鄉這幾年裡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建陽市經濟繁榮,人民富裕,城市面貌煥然一新。這不,幾年才回家鄉的姑婆差點兒都認不出自己的家鄉了!

去年的一天,在上海工作的姑婆回家鄉探親,在迎接姑婆回家的路上,我一直給姑婆當嚮導:“現在的家鄉,道路都是用水泥鋪的,很平坦。條條大道從高處向下望,宛如一條條銀灰色的巨龍,盤繞在麟次櫛比的高樓大廈之中。花花綠綠的車輛從道路上飛馳而過,像巨龍背上的閃閃鱗甲,又如同一條條紐帶,把整個城市與各地聯繫起來。路邊的花壇、綠化帶里,百花齊放,爭奇鬥豔。電話進入了千家萬戶,部分家庭還購買了私家汽車,建起別墅。人們的穿著也跟上時代潮流了,特別是女孩子的打扮極有個性,充分地展現了青春的朝氣和活力……”聽了我的介紹,姑婆將信將疑:“幾年的時間,家鄉人民就建起了小康生活,變化竟如此之大?”

我的老家在千里之外的貴州,是一個小鎮,叫南明。我很小的時候就和爸爸、媽媽來到了廣東,對家鄉的情況不很了解,看了爺爺的自傳《情灑山鄉》一書後,才知道家鄉的泥巴路和木瓦房,才知道那裡還有小朋友因家裡沒有錢上不了學。

前年冬天,我和爸爸、媽媽懷著思鄉之情回老家過年。回到老家時,天空正飄著雪花,飛雪迎春,我們與爺爺、奶奶團園,過了一個愉快的春節。這次回老家,我看到家鄉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家家有了彩色電視機、電話機……原來凹凸不平的泥巴路也變成了嶄新的水泥路,有的木瓦房光榮地“退休了”,改建成了小洋樓,剩下的木瓦房也大都裝修得很漂亮。家鄉的鄉親都過上了幸福美好的生活,爺爺書中描寫的貧窮落後的景象已被現實吞沒了。

在離開老家回廣東的時候,家鄉的天空仍飄著美麗的雪花。瑞雪兆豐年。我想,在改革開放春風吹拂下,在黨的正確領導下,家鄉的明天會更美好。

“聽說‘桃花源’已經建好了一大半了呢!”“對呀,那個路口很漂亮的!”……聽著鄉親們說的話,我心裡可甜滋滋的。是啊,自從無錫改革開放30周年以來,家家戶戶都有了巨變,門口也有了大變化,整個無錫城也富裕起來了,許多打工者都到無錫來了,這個偏僻的小城漸漸變成了一個喧喧嚷嚷的大城市。這可全是改革開放的功勞呀!

這兩年,爺爺、奶奶、爸爸、媽媽不知怎么的把往事全一股腦兒搬了”出來,“我們那等時候哪裡有這么寬、這么乾淨的路呀!連路都算不上,充其量是用泥土填填的,下雨天泥濘不堪,走一躺下來身上髒得要死。”“那個時候大家出去賣桃子還要挑著擔走幾十里路,我有一次到市里賣桃子時,用唯一的腳踏車騎到腳酸才到,可累人了現再車子一開出去一會兒就到了呢”……這倒也是,爺爺跟我說過,那時社會十分腐敗,雖然新中國成立了,可還是有些小地主。因此家裡才三分田,連大米飯都很難吃上,種出來的糧食要交公,後來改種桃子後還是毫無改進,自己的桃子自己不能吃,就,只好-熬胡蘿蔔粥,吃到噁心了卻還是只能吃這個,一家人可以一個月吃一兩次米飯和肉一斤算富有人家了。奶奶還說:“自從無錫改革開放以來,爺爺家就拿到了二畝田,漸漸地又有了五畝,最後有了七畝多田……”這時,爺爺又插上了話頭:“當年呀,你媽媽出生後,我和奶奶就哭鬧又多了一張嘴吃飯,我們家那時收入也算高,但充其量也只有幾百多塊,養活你媽媽和和姑姑也不吃容易呀!你媽媽那時的學費只有幾塊錢,雖然很少,但也是我們咬咬牙才交上的。你媽媽和姑姑上國中時,我們又花了幾十塊錢買了一輛腳踏車,先給你姑姑騎,他畢業後再給你媽媽氣。還有,你媽媽當年為什麼只有國中畢業?也是應為家裡窮呀,根本沒法付學費,你媽媽是自己要求退學的,就是為了減輕我們的負擔呀!如今,水蜜桃出名了,我們也富裕起來了。”今年聽說奧組委要來拿桃子,兩位老人家幹勁十足。

改革開放也不止家裡有變化。如今,馬路重修了一次,又乾淨又寬闊,不再像以前那樣又窄又小,桃子市場對面,“桃花源”也正再建造,是一位香港投資商在陽山發展,投資了好幾億呢!與“桃花源”一同建造的還有農家樂;大陽山更是“不鳴則已,一鳴驚人”,開發了溫泉,近兩年就可開放,為此,陽山鎮還請來了專門的工作人員呢!現在的陽山鎮是一個旅遊、生態、環保的文明衛生鎮。試問,30年前的今天,哪裡會有如此美麗富饒的無錫呢?

改革開放是個好政策,它讓無錫重新變成了一顆拂去塵埃的明珠,在雄雞胸脯閃閃發光。

揭陽玉浦是我的家鄉,我對玉浦可以說是再熟悉不過了。

今天,我和爸爸到奶奶家做客,我對爸爸說:“爸爸,我每天都在這地方走來走去,早膩了,聽著電視裡介紹某些風景優美的地方,我真想自己有一雙翅膀,馬上飛到哪兒去遊玩,爸爸你能帶我去嗎?”爸爸說:“你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啊!每天就知道玩,也不好好學習,我小時候要去上學還得自己搬桌椅,學期完了才搬回來,教室也是個簡陋的小房子,那像你們的教室,桌椅不用自己搬,教室也應有盡有。我們放學的時候走的都是坑坑窪窪的小路,晴天時,塵土沙子滿天飛,走過去都不敢睜大眼睛;下雨時,泥土就鬆軟了,一不小心就會滑倒,你知道這條路現在在什麼地方嗎?”“那裡呀?”“就在這兒!”我一看,在我眼前的是一條寬闊的柏油公路,公路兩旁種了許許多多的植物,不遠處,一座座高樓大廈屹立在祖國的東方。是啊,自我國改革開放以來,家鄉不斷在變化,越來越美,越來越繁榮。這裡再也不是那個貧窮落後的小村莊了,我不禁讚嘆道:“家鄉變得好美啊!”

家鄉之所以會變得這么美,還不是多虧黨給予我們的支持與幫助嗎?

奶奶家在臨河區城關鄉五四村,以前,我很不願意回奶奶家。為什麼呢?因為環境太不好了。

原來在村口路邊,有一個磚廠,聳立著三個大煙囪,像三個專噴黑煙的惡魔一樣,每天不停地噴啊吐啊;加上磚廠長期挖土,把周圍的植被都破壞了,連原來的一條新修的小油路都被折磨的慘不忍睹了。只要有一點微風,整個村莊都籠罩在黃沙和灰塵中,根本看不到天,連路旁的莊稼都被穿上了一層黑灰色的棉外衣。從此,莊稼不再是綠色的,花兒也不再嬌艷。人們寧可走遠繞路,也不願走這條家門口的路。

後來,自從磚廠引進了一系列環保設備,經過科學治理後,整個村莊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人們開始運土修路,把過去一波三坑的土路修成了筆直的柏油路,把挖出的一個個無底洞般的大土坑變成了魚池,養上了一畦畦活蹦亂跳的魚苗,莊稼又恢復了它本來的模樣,花兒更加怒放,抬頭望天,一朵朵白雲正慢慢悠悠地飄著。整個村莊又像神化中的仙境一樣了。

現在,我都希望常住奶奶家啦!在藍天白雲下生活多美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