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團結合作作文

學習了<<語文百花園七>>,王老師布置了一項作業,讓我們分好小組,一起辦報。

我和李賓、張玉、詹傲一組。我提議說:“乾脆我們選周恩來吧!他為國家的成立和建設做出了許多貢獻呢!”同學們都表示贊同。詹傲大聲叫道:“周恩來萬歲!”張玉瞟了一眼他說:“神經病!”李賓勸道:“這報紙到底辦不辦?你們都怎么了?”我說:“我們來分工吧!”詹傲搶先說:“我來畫畫!”“李賓,你乾什麼呢?”我問。李賓眼珠子一轉,大聲說:“我來勾邊!”張玉擺出一副滿不在乎的樣子,漫不經心地說:“我這樣的天才應該承擔總策劃這樣的職務。這樣吧,我來設計版面吧!”見文字這行沒人乾,我自告奮勇地說:“我來寫字吧!”分工已經確定了,我們高高興興地回家了。

回到家,我連忙蒐集起資料來。

第二天,李賓帶來了一張雪白的四開紙準備辦報。隨著老師的一聲令下,開始辦報了。我拿出蒐集的資料對李賓說:“李賓,你怎樣勾邊呢?”李賓得意洋洋地說:“看好嘍!”李賓在紙上畫了許多個s形。一會兒工夫,邊勾好了。張玉拿出鉛筆在紙的中間畫了兩條豎線,說:“題目寫在這兒,就寫‘偉大的領袖周恩來’吧!”詹傲反問道:“成嗎?”張玉生氣地說:“你敢污辱我的智慧!”我們都不作聲,不情願地辦著報。

過了幾天,報紙辦好了,看著報紙,大家都很不舒服。顏色單調,版面差,讓人看了就想吐。

通過這次辦報,我懂得了:只有意見一致,同心協力,才能辦好報紙,才能辦好一切事情。

記得有一次,因為學校舉辦了一個有關於用廢品回收的比賽,所以我便和馮偉城一組。我們倆當時的感情還不是很深,因此我們有時會吵架,不配合對方。我和馮偉城雖然不是很喜歡跟對方合作,但是我們各有各的優點。馮偉城用剪刀十分靈巧;而我畫畫很美。但是我們卻沒有團結合作,所以比賽的時間也一天一天地過去了。沒過幾天,我便主動對馮偉城說:“馮偉城,不如我們倆一起合作,製作一個精美的模型火箭吧!”馮偉城說:“這句話我也想跟你說,但是一直沒有開口。讓我們一起合作吧!”於是,我們倆便買了做火箭模型的卡紙、膠水、剪刀和透明膠。一會兒便製作起來了。我首先用尺子在卡紙上畫了一個大約長5分米的長方形,然後再畫了一個圓形,圓形上還畫了兩條呈三角的半徑,接著把卡紙遞給了馮偉城。馮偉城用他那靈巧的手拿著剪刀,不一會兒就把那個長方形和一個缺了十分之一的圓形剪出來。接下來,我們就要把這兩個圖形貼上在一起了。我們把那個缺了一部分的圓形的缺口用雙面粘實了,成為了一個錐形。然後把那個長方形和錐形用膠水把它們貼上起來,最後,我們還在火箭模型的尾部貼了四支噴射器和在火箭的機身寫上了“神州n號”的字,這樣,火箭模型就大公告成了。

我後來才知道,我們倆在那次的比賽中獲得了第二名,我感到十分愉快!

“這些天有特別的事嗎?”正在吃飯時,媽媽忽然問到,似乎是在考我們。“我知道,前天是六一兒童節!”“不,不是,今天你媽一定遇到了一件大好事。”媽媽原本熱情洋溢的臉上頓時失去了光彩。我與爸爸相視而笑。“哪能望呀,後天是老媽的生日!”哈哈,首次合作成功!

鏡頭二

“老爸,你快點呀!”“兒子——,我來也——”爸爸拉起了京腔。“嘿哧嘿哧,左三掃,右三掃,我們一起來掃掃。”我邊唱著歌。“快點兒乾,快點兒乾,你媽馬上就要回來,給她一個驚喜,讓她高興高興!”爸爸接過我的聲調,唱著說著,但我卻不知這是何方曲調。我掃地,爸拖地;我買菜,爸洗菜;我切菜,爸燒菜,忙得不亦樂乎,合作得得心應手。不一回兒,家裡變的一塵不染,被布置得象個宴會,佳肴時蔬,應有盡有。ok,合作成功只等女主角出場了。

鏡頭三

“噓,老媽回來了。爸,開場了!”靜靜的,媽媽用鑰匙打開了門。一片漆黑,一點兒燭光從房門後射來。“happybirthdaytoyou``````”我手捧蛋糕,慢慢走到老媽面前,只見燭光映在媽媽的臉上,媽媽露出了喜悅的笑容。“把愛全給了我,把世界給了我``````”燈突然亮了,緊隨而來的是爸爸的歌聲。老爸向來是五音不全,更何況對popmusic(流行音樂)一竅不通,逗得我和媽媽捧腹大笑,瞧,他還自鳴得意地唱著呢!這也正是合作計畫之一——逗老媽笑!大功造成,合作愉快!

在我和老爸的精心合作下,老媽的生日過得開心極了。正可謂“起坐而嘩者,一家歡也;喜上眉梢怡然其間者,老媽笑也!”

合作學習是一件愉快的事,我每次和同學合作學習,就得到一次進步,得到一次知識的提高。

記得在一次語文課中,老師給我們上了《月光曲》這一課,在我們把課文讀熟的情況下,老師提出一個問題,要求我們四人小組討論:"貝多芬為什麼給盲姑娘彈完一曲又彈一曲呢?"

帶著老師提出的問題,我們開始了激烈的討論。一開始,馮永磊說:"應該是聽的很認真,所以貝多芬為他又彈了一曲。"其他人聽了一時間都沒有說什麼,好象他說的有道理:一向是點子王的

郭輝說:"不對,可能是貝多芬彈的有點投入了,為了盡興而再彈一首。"小組長劉安寧想了想,

對我們說:"我想是盲姑娘聽了貝多芬彈完了一首曲子,盲姑娘聽出了貝多芬的曲調,而認出了貝多芬,貝多芬遇到了知音,再為盲姑娘彈一首曲子。"我們聽了連連點頭,都說劉安寧聰明,正在我們夸劉安寧的時候,馬老師微笑的走過來,看了看我們說:"你們說的都不錯,但劉安寧說的更加全面,有道理,是呀!一位眼睛盲的姑娘生平從來沒有看見過貝多芬,只聽了貝多芬彈的曲子就能分辨出他就是貝多芬,真是了不起啊!"大家馬上明白了,盲姑娘假如不是天天聽貝多芬的曲子是不會達到這種程度的。

合作學習不僅提高了我們的知識,還讓我們懂得了合作愉快的好處。

前些天,我看了一篇題目為《完好無損——一拍即入》的文章,內容是介紹硬幣小魔術的:把一枚硬幣放在手心上,往一個瓶子上拍,硬幣就會“跑”到瓶子裡。我囫圇吞棗地模仿了一遍,自以為“學有所成”,便迫不及待地想在媽媽面前炫耀一番。但是,當我把手都拍腫了,也沒能把硬幣“拍”入瓶子裡去,害得我“灰頭土臉”。心想:“真見鬼,這方法怎么不靈驗了呢?”

我找來爸爸,翻開《魔術大全》和他一起細細地琢磨起來。經過細心研究,我們終於發現了一個奧秘:硬幣和瓶口相比顯得略大些,當我把硬幣粘在瓶蓋里擰上時,它失去了活動空間,所以無論如何用力拍瓶身,瓶蓋里的硬幣也不可能往瓶子裡掉。於是我們把大硬幣換成小的,試了幾次,結果還是解決不了任何問題。我們再仔細地一分析:原來,我隱藏硬幣時用的雙面膠粘性太強,用手拍的震動力不足以使硬幣往下掉。我和爸爸面面相覷,我想了想,對爸爸說:“乾脆用膠水代替雙面膠,可能就不會那么粘。”於是我們試著用少量膠水把硬幣粘在瓶蓋里。雖然膠水的粘性比雙面膠要弱得多,但在用力拍瓶身時,甚至要順勢提起瓶子往桌面捶,才能使這“倔強”的硬幣往下掉。如果這樣做的話,這魔術表演起來失敗的可能性很大,也容易當眾被揭穿。我想,如果把膠水稀釋,它的粘性不就比原來弱得多了嗎?我們試了幾次,結果都不太理想。後來,爸爸問我:“兒子,如果有什麼東西既有粘性,但粘性卻比膠水弱的就好了,那么就可以直接用它來粘硬幣了”我忽然靈光一閃,想起水分子是有微弱的吸引力的,立刻對爸爸說:“直接用水把硬幣粘在瓶蓋里,不就可以解決問題了嗎?”果然,當我取了些許的水,小心翼翼地滴入瓶蓋里,再把硬幣粘上,小心地擰上蓋子,表演時只需輕輕一拍,硬幣便“??”的一聲,很容易地掉到瓶子裡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