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確實只有一個地球作文

地球在群星璀璨的宇宙在就像一葉扁舟,但地球在浩瀚的宇宙中卻是最適合人類居住的星球了!地球是我們唯一的住處!在地球上的各種自然資源並不是上帝的恩賜,它要靠我們大家的力量來保護,有些人們只圖眼前利益,不顧後果的濫用化學品,造成了一系列的生態災害,給人類生存帶來了嚴重的威脅。“我們這個地球太可愛了,但又太容易被破壞了!”這是據有幸飛上太空的太空人遨遊太空時目睹地球時發出的感嘆,在這裡,我也要借這個機會,以一個少先隊員的身份呼籲人們:“讓我們行動起來,一起來同心協力的保護我們這個千川百孔的地球,讓我們的家園更好的造福於我們的子孫後代吧!”

保護地球,人人有責。現在我呼籲人們,那是因為我做過對不起地球媽媽的事。那是一天體育課,老師因臨時有事,所以讓我們自由活動,我和幾個小夥伴就去陰處玩,我們玩著玩著就無聊起來,突然我看見身旁的一棵大樹像一個寶座,我就爬上去玩,我爬上去後得意洋洋的搖搖樹幹,樹葉嘩嘩做響,好像在說:“小朋友,你把我弄疼了。”我卻全然不理會,繼續搖,大概是惡有惡報吧,我下來時不小心被毛蟲咬了,疼死我了,這時一陣風吹來,樹葉又響起來:“好呀,好呀,看你還破壞生態環境嗎?知道厲害了吧!”我臉一下子紅到了脖子根,我多想對那棵大樹說聲‘對不起’,可我卻一溜煙跑了。

地球已在哭泣,地球需要我們來保護,讓我們一起為我們的將來建造一個美麗可愛的家園吧!

地球在群星璀璨的宇宙在就像一葉扁舟,但地球在浩瀚的宇宙中卻是最適合人類居住的星球了!地球是我們唯一的住處!在地球上的各種自然資源並不是上帝的恩賜,它要靠我們大家的力量來保護,有些人們只圖眼前利益,不顧後果的濫用化學品,造成了一系列的生態災害,給人類生存帶來了嚴重的威脅。“我們這個地球太可愛了,但又太容易被破壞了!”這是據有幸飛上太空的太空人遨遊太空時目睹地球時發出的感嘆,在這裡,我也要借這個機會,以一個少先隊員的身份呼籲人們:“讓我們行動起來,一起來同心協力的保護我們這個千川百孔的地球,讓我們的家園更好的造福於我們的子孫後代吧!”

保護地球,人人有責。現在我呼籲人們,那是因為我做過對不起地球媽媽的事。那是一天體育課,老師因臨時有事,所以讓我們自由活動,我和幾個小夥伴就去陰處玩,我們玩著玩著就無聊起來,突然我看見身旁的一棵大樹像一個寶座,我就爬上去玩,我爬上去後得意洋洋的搖搖樹幹,樹葉嘩嘩做響,好像在說:“小朋友,你把我弄疼了。”我卻全然不理會,繼續搖,大概是惡有惡報吧,我下來時不小心被毛蟲咬了,疼死我了,這時一陣風吹來,樹葉又響起來:“好呀,好呀,看你還破壞生態環境嗎?知道厲害了吧!”我臉一下子紅到了脖子根,我多想對那棵大樹說聲‘對不起’,可我卻一溜煙跑了。

地球已在哭泣,地球需要我們來保護,讓我們一起為我們的將來建造一個美麗可愛的家園吧!

“地球,這位人類的母親,這個生命的搖籃,是那樣的美麗壯觀、和藹可親。”人類與地球關係密切,生死相存。這位偉大的“母親”不僅美麗壯觀,和藹可親,而且養育了人類。因為有了地球,所以才有人類和一切生命。

“因為人們隨意毀壞自然資源,不顧後果地濫用化學品,不但使它們不能再生,還造成一系列的生態災難,給人類生存帶來了嚴重的威脅。”是的,人類隨意毀壞自然資源,不但使它們不能再生。還破壞了生態環境。生態失去平衡,人類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惡化,受到懲罰和報復的只能是人類自己。就拿水資源來說吧,水資源取之不竭,用之不盡,本來是可以不斷再生,但人們隨意向江河海洋排放各種廢水廢物,特別是有毒的化學品物質,清潔的水資源就不能再生了。僅我國而言,原本每年可用的水資源數量為7000億立方米,而受污染水量為3000億立方米,剩下只用的就只有4000億立方米了。不但如此,還造成了一系列生態災難,就連山清水秀的風景區也失去了美麗的風光。

人類啊,醒悟過來吧,地球只有一個,如果地球被破壞了,我們將別無去處!人類啊,保護我們的家園吧,保護我們偉大的母親吧!

今年入春以來,沙塵暴頻發,北京人再次直接地意識到環境對我們生活的威脅。而專家告訴我們,這些盤鏇在我們頭頂的黃沙並不來自我們身邊,甚至不完全來自內蒙古或西北,其中有相當部分來自更遙遠的地方。而當本報記者遠赴蒙古國追蹤到最初的沙源的時候,“我們生活在同一個地球”的說法就不再是一種抒情,而是嚴肅甚至嚴酷的事實。而當沙塵暴隨著大風繼續向遠處飄去的時候,會有更多的人意識到這一點。

一定會有人指責牧區百姓的過度放牧,或西北農民的過度開荒,可是,在一個日益相互關聯的地球上,沒有誰的行動可以與他人無關地獨立發生。正如歐美市場對“沙圖什”披肩的需求催生了可可西里的藏羚羊偷獵一樣,世界上的任何人都要為地球環境的破壞負起自己的責任。

今年地球日的主題是“善待地球”。和以往的主題比起來,這一主題顯得比較“虛”而籠統,不像去年的“地質遺產保護”那么具體而實在。可是,籠統問題的提出,往往是因為具體問題已經不能一個個孤立地解決,必須有更巨觀的視角和思路,才能綜合地觀察、分析、解決糾結在一起的各種問題。因此,今年地球日的主題定為“善待地球”,傳達給我們的信息並不樂觀。

善待地球已經不是一個新說法。溫室效應、沙塵暴頻發、荒漠化嚴重,一項項事實都在提醒人類,我們不斷面臨的地球對人類的暴虐,往往首先肇端於我們對地球的肆意破壞和蹂躪。地球永遠無言,但因地球環境惡化而帶給人類的災禍,卻不免讓人懷疑這是地球著意加給人類的報復和懲罰。當沙塵暴以人類力量完全無法抵擋的狂暴席捲而過的時候,我們不得不承認,在大自然的面前,人類何其渺小;而當我們追蹤沙源,知道這災難很大程度上來自於人類追求富裕的努力時,我們又不得不懷疑,在地球、在自然面前,人類難道真的是理智的、理性的,知道自己在乾什麼,知道自己能幹些什麼的“靈長”嗎?我們生活在地球上,我們及我們所賴以存在的一切,都源於地球,地球是我們永遠無法僭越、無法征服的主宰。所以,面對地球,唯有善待。

和善待地球一樣為我們所熟悉的說法,還有“我們只有一個地球”。這是一個客觀的陳述,沒有人懷疑它的準確。但這一客觀陳述所表達的真正含義,和這一事實帶給人類的困境,卻未必被我們真正理解。關於這一說法,應該可以從兩個不同角度理解,一是人類只有一個地球,當地球面臨災難時,人類無處可逃;二是我們--我們人類,包括生活在世界不同角落的不同人群,共同擁有唯一的地球。不同的人群可以生活在不同的地區和國家,可以有貧富之別,可以占有不同份額的資源,但有一點是平等的,即我們只有同一個地球。前一點提醒我們必須善待地球,不能讓它最終淪落成荒蕪的家園;後者則告誡不同的人們,以任何方式對地球的施暴、對資源的過度掠奪、對環境的肆意破壞,其後果最終都無法轉移,都會以曲折的方式落到破壞者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