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議論文論據素材:創意文化

適用話題:創意、抄襲、跟風、原創、創意文化、社會發展

[“創意文化產業”對文化改革發展的意義]

許多人認為,文藝工作與文化產業涇渭分明。從文化管理體制看,這或許是事實,但從文化發展規律和我國文化發展的實際情況看,兩者有千絲萬縷的聯繫。“創意文化產業”的新提法,架起了文藝創作與文化產業間的橋樑,對我國文化改革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第一,“創意文化產業”有望為文藝創作生產的全過程提供了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新媒體的支撐,推動文藝創作生產方式的變革和進步,豐富創作手段,增強文藝作品的藝術表現力、核心競爭力。

第二,文藝創作有望為“創意文化產業”提供了優質內容,促進文化產業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當前,文化產業缺少的不是融合發展的方向,而是融合發展的籌碼。只有加強文藝創作,文化產業才能獲得強大的內容支撐,才有機會通過“創意文化產業”創造出“現象級”的產品,才有資本去和其他產業談“跨界整合”、“融合發展”。

第三,“創意文化產業”有望打通文化生產的全流程,代表著文化管理體制改革的方向。文化生產的過程包括創作、生產、傳播、消費四個環節。文藝創作原本就是文化生產過程的起點,而文化產業則是現代文化生產方式之一。“創意文化產業”的提法將原本人為分隔的文藝創作與文化產業聯結在一起,遵循了文化創作生產的規律。

[存在的問題]

雖然近年來我國文化創意產業已經嶄露頭角,全國各地也湧現出了一批有特色、有潛力的文化創意項目,但是綜觀整個文創產業,既沒有實現像韓國那樣的整體性崛起,也缺少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品牌。拿韓國來說,不僅將文化產業作為戰略性支柱產業來培育,更做出了一系列的制度設計和長遠籌劃,甚至專門成立“文化振興院”、“創意韓國實驗室”等專門機構進行“術業專攻”,也正是因為這些“政策紅包”,“韓流”才成為引人注目的國際文化現象。我國實施的這些“政策紅包”,當然也可能會成為文創產業突飛猛進的契機。

不過,不管是文化創意產業被稱為“眼球經濟”也好,“注意力經濟”也罷,歸根結底,其核心就是原創和創新。但是反觀我國文化創意行業,原創性和創新度一直是一大軟肋。就拿影視娛樂業來說,一線影視節目和產品同質化現象嚴重,原創性成了稀缺資源。“超級女生”大獲成功之後,選秀節目遍地開花;《爸爸去哪兒》火了,於是滿屏都是親子秀;《奔跑吧兄弟》走紅,綜藝真人秀被競相模仿……無怪乎有論者揶揄道,在過去的幾年裡,觀眾們看著整個華語樂壇的退休歌手輪番把歌唱類季播綜藝上遍了,看著演員們把旅遊名勝走遍了,看著明星們做各種各樣的遊戲。一味地模仿,一味地跟風,而不是在原創上下功夫,在創新上動腦子,文化創意產業也就只剩下“產業”而毫無“創意”可言,最終傷害的恰恰是整個行業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