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之我的數學日記

山東莘縣實驗初級中學 邱金紅

有這么一道測驗題:水果店運來一批水果,其中梨的重量為20噸,蘋果的重量比梨多1/6,請問這是把( )看作單位“1”。

學生寫道“梨”

一老師批閱“×”

學生疑惑不解,問老師“老師,我為什麼錯了”?“應該填梨的重量”而不是“梨” !學生明白了,可心裡很委屈:老師,您上課時不都是講把“梨”啊、“雞”啊什麼的看作單位“1”嗎!當然他沒有敢說出聲。

回家後,小學生向媽媽訴苦“老師講課,就是這么講的嘛!現在又說人家錯了,明明是她自己講錯了嘛”。

這個故事不是我杜襈出來的,小學生是我的兒子。

無獨有偶,過了幾天,我的學生也向我提出了類似的抗議。

那是一節關於“光合作用原理在生產實踐中的套用”的習題課。有一道判斷題為“二氧化碳濃度越高,光合作用越強”。大部分學生都回答“正確”,我當時很納悶,也很生氣“這么簡單的題,怎么有這么多人出現錯誤?!上課沒認真聽啊!”“老師,你上節課就是這么講的啊!”“啊?對啊,就是在一定濃度範圍內,二氧化碳越多,光合作用越強呀,但是本題上有這個前提條件嗎?”一個大膽的男生站起來“老師,你上課時沒講前提條件!”“什麼?!”我瞠目結舌了,“真該死,怎么就沒講呢!”幸好,還來得及補救………。

回到辦公室,想起兒子試卷上的“×”號,想起教室里學生的抗議,心情久久難以平靜。看起來一次小小的疏忽,一點點話語的遺漏,竟造成了學生知識上錯誤!曾經看到過“1%的錯誤會帶來100%的失敗”的說法,當時我還不以為然,現在我是真切體會到了!那么自己以前曾經有過多少類似的情景?記不得了!其他教師有過多少類似的情景?不知道!但那絕對不會是一個小數字!

通過這兩件事情,讓我感受了很多,也反省了很多。汪中求先生曾說過“細節決定成敗”,老師們,就讓我們從細節做起吧!因為教育需要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