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與責任心情隨筆

有愛,才有責任。敢承擔責任,也是一種愛。那愛與責任這個話題,大家怎么寫?來看看小編精心為你整理愛與責任心情隨筆,希望你有所收穫。

愛與責任心情隨筆篇一

正在看一本書,書名叫《十字路口》,其中有這樣一個故事: 蘇格蘭有一種體型巨大的鷹。一天,在一所農舍前,巨鷹叼走了一個熟睡中的衣衫單薄的嬰兒。有人看見了,全村立即出動,試圖抓住那隻叼著嬰兒越飛越高的巨鷹。人怎能像鷹那樣飛上天呢?眼看著老鷹落在一處高聳的懸岩上。村里大多數人對那嬰兒的生還不抱希望了。但仍有一些村民決心要想盡一切辦法,挽救小傢伙的生命,絕不放棄一線希望。

一個正在休假的水手率先出來幫忙,試圖攀上高崖。但是,攀爬了一會兒,便無路可走,只好原路返回。雖然他失敗了,其他人仍拒絕放棄。

接著,一個身體健壯的爬山能手也奮勇向前,他爬得離小孩更近一些,然而,仍然夠不到,只好放棄返回。

在整個營救過程中,一位柔弱的農家婦女靜靜地站在那裡。爾後,她站出來,表示要試一試。大家什麼也沒有說,很明顯,連年輕健壯的水手和爬山能手都沒能上去,你這么一個柔弱的婦人,能有多大把握呢?

只見她脫掉鞋子,光著腳開始沿著峭壁往上攀爬,一級又一級,她終於夠著了嬰兒,從鷹巢里救出了孩子。村民們在山下焦急地翹望著,每個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下山比上山更艱難,況且身上還帶著個嬰兒,更增加了難度。稍有不慎墜下山崖,就會同時失去2條人命。她沿著山的一側慢慢地、一步一步地往下挪動著。終於,她的腳踏到了地面上,如釋重負的村民們擁上去迎接她。

其他人都失敗了,而她成功了。

原因,只是救人者的動機不同,她是那孩子的母親。對孩子的愛,促使她能夠攀登到別人可望不可及的地方。

僅僅說這位母親的行動是利益所使和對自己孩子的愛,其實是不夠的。但這確實是她將孩子救回來的動力所在。

應該肯定的是:水手和爬山能手絕對想救回孩子,但是對這位母親來說,孩子如同他的命根子,這才是真正的動力。

題記:純良動機+非凡動力

愛與責任心情隨筆篇二:收穫愛與責任

九月,邁著輕盈的腳步即將結束了,我隨孩子們一起進入大班的時間也將近一個多月了。在這裡,那么多的孩子走進了我的生命,雖然我只是教孩子們一些粗淺的知識和簡單的道理,而他們卻給了我太多太多。

記得我剛來幼稚園時,孩子不熟悉,常規沒頭緒,孩子們有瘋跑的,有吵鬧的……真是又忙又亂,一著急,我的嗓子就啞了。在自由活動時,我正氣惱著,一隻小水杯悄悄地伸到了我面前,只見史佳雨小朋友用心疼的眼神望著我:“老師,喝點水吧!”看你嗓子都快說不出話來了。我說:“謝謝你,我不渴,你喝吧。“ ”不行,喝點熱水你的嗓子就好了。“我拗不過她,只好喝了一口,沒想到又湧上來一群孩子,舉著杯子喊著,老師喝水,老師喝我的,喝我的…… 三十多隻杯子舉到我面前,三十多雙真誠的眼睛望著我,充滿著期盼。氣惱和委屈一下子煙消雲散了,巨大的幸福充溢著我的全身,我體味著幸福的感覺,我的眼睛濕潤了。

孩子的愛給了我無盡的動力,使我越來越喜歡幼教工作了。然而現實告訴我,僅僅愛孩子還遠遠不夠,作為一名幼教工作者,我必須牢記自己的責任,像愛護眼睛一樣愛護每一個孩子。

在一次戶外活動,一時不注意,崔藝達小朋友不小心劃傷了戴惠澤小朋友的臉,經了解他們兩個鬧著玩,無意間傷到的。看著受傷的孩子,我感到特別的心疼,整整一天我都提不起心情來。好不容易等到放學,當我向孩子的家長致歉時,孩子的父母不僅沒有一點責怪的意思,而且安慰我說:“小孩子調皮,受傷是難免的,不要緊。”多好的孩子和家長啊,面對他們我感到慚愧。這件事一直提醒著我,安全高於一切,責任重於泰山!家長把孩子交給我,我就一定要讓家長放心。

但是要帶好這群孩子又“談何容易”呢?在我們班最讓人頭疼的是,每次手工活活,動剪完紙之後,地面上一片狼藉,天天提醒天天忘,唉呀!怎么辦呢?我真的束手無策了。偶爾有一天,在一本書上看著這么一句話:培養孩子的最佳方法是同時培養自己,不要勸他們做什麼;而是不停地做你想要他們做的事,從而給他們立榜樣。難道就這么簡單?又一次手工剪紙活動結束時,孩子們玩弄著手中自己剪出來的圖例,也不管地上亂七八糟的碎紙片,我看了看孩子們,什麼也沒說,就開始蹲下上來撿地上的紙片,一秒鐘,三秒鐘,五秒鐘•••••• 教室里安靜下來了,賈永心第一個蹲下來幫我收拾,接著第二個,第三個,全班小朋友撿起了地上的碎紙片,不一會兒功夫,地面上恢復了整潔。從此,我總結出一條規律:以身作則比發號施令更能讓幼兒接受。

就這樣,我面對著一張張可愛的笑臉,聆聽著一聲聲甜美的問候,我置身於孩子們中間,細細體味著園丁耕耘的感受,享受著人世間最清醇的快樂---那一顆顆天真的童心,不僅讓我感受著快樂,而且讓我對愛心,責任感和教育方法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這也正是孩子們讓我得到的最大的收穫。

愛與責任心情隨筆篇三:愛與責任同在

都說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教師的偉大正在於愛和責任。教師對於學生的愛與責任,猶如一根藤蔓上開出的兩生花,同誕生,齊發芽,共生長,貫穿始終。

驀然回首從教走過的十幾個春秋,流逝的歲月,流淌的青春,三尺講台、一支粉筆、一塊黑板融合在一起,書寫著教師生命的華章!愛如瓊漿流淌在我的生命中,責任如泰山雄據在我的靈魂里。有了愛才有責任。有了責任,所以更要好好地去愛。

當我第一次站在孩子們面前的時候,一切都讓我新鮮、好奇。孩子們純潔的心、聖潔的情、深厚的意,淨化了我的心靈,激起了我對教育事業深深的愛,我真正地體會到了一個教師所有的幸福和快樂。當我希望找到德才兼備的楷模來模仿,找到真正的大師來定位,停下腳步,看看身邊的人,才發現真正的好老師不是遙不可及,也才發現真正的聖賢,不是在古書里,不是在電視螢幕里,而師德師風也不是枯燥的理論和高舉的旗幟,它就體現在我們的身邊,精彩就在我們的隊伍里,看:下課了,老師們還在與學生交流,溝通,他們關注著每一個孩子,瑣碎到孩子的起居飲食,心情的微妙的變化。教室里,老師們不斷變著花樣,吸引孩子們,引導孩子們走向一個快樂的世界。身邊的每一位,都有著獨特的魅力,一個會心的微笑,一句溫存的問候,一汪感動的淚水,一次傾心的交流,一番嚴厲的批評,一節精彩的課都在體現著老師們的風采和內蘊。他們沒有驚天動地的豪言,卻在腳踏實地乾;沒有望洋興嘆的感慨,卻用滴水石穿的信念在前行;沒有身為人師的驕傲自負,卻在收穫著一季又一季的桃李芬芳。

以身邊的榜樣為模範,我試著用真心去感動學生,用耐心去感化學生,用愛心去溫暖學生,讓每一個孩子都盡情享受師愛的雨露,讓孩子們的每一天都沐浴在師愛的陽光里,我相信真愛的種子終有一天會欣然破土而出,吐出青翠的葉片,綻放美麗的花朵,結出甜美的果實。

那年暑假,早已畢業的一些學生來看望我,那是我工作後教的第一屆學生,如今他們已是意氣風發、風華正茂的大學生了。他們中,有當時學習成績優異的,有調皮好動的,還有內向靦腆的……他們談到以往的學習生活,談到老師對他們的關心教育。有的說,那時學校每天供應豆漿,有一段時間自己喝了豆漿,總是嘔吐,吐得地上一塌糊塗,老師總是將地上掃得乾乾淨淨,關心地讓他喝些熱水,坐下休息;有的說,還記得腳扭了,不會騎車帶人的老師讓她坐在腳踏車后座走了好久才將她送到家;……學生們的話,既使我覺得幸福,又讓我覺得慚愧。幸福的是,若干年後學生們還記得我這樣一位國小教師,慚愧的是這樣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是作為老師的我本該做的,他們卻還記在心上。

1999年開始我投入了英語的教學,愛與責任依然放在心頭,我一如既往地關愛著學生的點滴成長。

那年教一年級,班上一個學生特別害羞,開火車讀單詞說句子時總是到他那兒就熄火了,周圍性急的同學拽他拉他,他卻往桌下躲,不是他不會,而是他不好意思在大家面前發言。於是我試著從課外開始,拉近他與我的距離。上課前我早早來到教室,請他幫我到辦公室拿我故意遺忘在桌上的書本;下課了,我會請他和我一起將作業送到辦公室,路上和他聊聊他的業餘愛好……剛開始,他總是惜語如金,問三答一,能用一個字回答的決不說兩字。漸漸地,他的神態動作逐步放鬆,不再拘謹,話語漸漸多了。後來在課間遇見我,也能害羞地向我笑一笑,算是打了聲招呼,再後來,火車開到他那兒,不再熄火了。逐漸地,課堂上也能看到他舉起的小手了,也能聽到他響亮的發言了。

20xx-20xx學年度,因學校的需要,我又重新回到了語文的教學崗位,並且擔任班主任。雖然教學藝術是相通的,但許久沒有接觸語文教學,愛與責任促使我更加努力,平時多揣摩,多思考,多請教,同年級組經驗豐富的老師也給了我不少幫助與指導。小馬同學有一次高興地對我說:“王老師,我現在語文大有進步呢,也不害怕寫作文了!” 在探究語文教學的同時,我還不忘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素質,讓他們首先能成人。一次小石的媽媽特地在放學後找我,當教室里空無一人時,她才道出了原委。原來因為她的字寫得不好看,每次簽字時總要受到女兒的奚落。更由於她的文化水平不高,女兒平時不肯她到學校來,擔心丟自己的臉。看著這位神情痛苦的母親,除了安慰,我還與她商量好了解決的方法。第二天的晨會,我問學生們知道林肯嗎,知道他的父親是乾什麼的嗎?一些小書蟲早已舉起了手,為大家講了《鞋匠的兒子》這個故事。接著我又引導孩子們從林肯對待父親的態度,聯繫對比自己對待父母的態度,悄悄看了看小石,她的表情極不自然,臉也漲得通紅。一連幾天的晨會,我總是引導學生們談談該怎樣對待父母,父母對我們的付出。周末,布置了一篇作文,請學生們將自己對父母的感激之情還有一些想說的話用文字表達出來。周一,我迫不及待地翻開小石的作文本,作文字裡行間流露出對母親的感激,並請母親原諒自己曾經的不懂事。將作文拿給小石的媽媽看,她的媽媽露出的是欣喜的笑容,一再感激我的幫助。

去年班上有位女孩,一個挺有才氣的小姑娘,由於她媽媽對她的期望值較高,每次到了期中期末考試,發揮都不理想,媽媽的失望與責備,令她一度對自己失去了信心。了解到這個情況後,我與她媽媽進行了交流,請她不要給孩子壓力,要相信自己的女兒。或許這種改變不是立竿見影的,於是在畢業留言冊上,我給她的寄語是:“自信的女孩最美麗。相信自己,相信未來。”現在她已上國中了,每逢佳節,我也總會收到她祝福的簡訊。

如今,我面對的又是一群新的面孔,卻依然天真可愛的孩子們,愛與責任,依然默默滲透在每個平凡的日子裡,“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冰心說:“愛在左,責任在右,走在生命之路的兩旁,隨時撒種,隨時開花,將這一徑長途點綴得花香瀰漫,使穿枝拂葉的莘莘學子,踏著荊棘,不覺得痛苦,有淚可流,卻覺得幸福。”是啊,愛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有愛便有責任,有責任便會充滿愛心。未來的日子,我將繼續以愛去實踐我們所肩負的責任,愛與責任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