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城讀書隨筆800字

《圍城》是錢鍾書唯一的長篇小說,於1944年動筆,1946年完成。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圍城讀書隨筆800字,供大家參閱!

圍城讀書隨筆800字篇1

《圍城》我是先看電視劇,後來有斷斷續續讀一些片段(這本書情節連續性不強,確實可以跳著讀),最近才—口氣從頭到尾將整本書讀完。讀完以後,對這本書又有了些新的認識。

有的報導說,方鴻漸就是作者的化身,甚至有的人還懷疑作者的博士單位是否也是虛構的。但無論如何,方鴻漸是個典型的知識分子形象這句話是無容置疑的。但正因為他是知識分子,而且是那種帶著玩世不恭的態度處世又有點良心的知識分子,才構成了他一生的第一圈“圍城”。他希望做個大人物,這樣的性格,似乎就決定了他的一生。

方鴻漸的第二圈“圍”就是給他帶來多災多難的假學位。方鴻漸到底是個知識分子,在買假文憑之前,他也問問良心,他為自己起了最好的藉口:“父親是科舉中人,要看‘報條’,丈人是商人,要看契據。”以他自己的口氣,就是“說了謊話,還要講良心。”說謊就說謊嘛,講了良心這謊話就變得不倫不類了。既然講良心,就乾脆別買學位了。既然都不講良心了,就乾脆把學位發揚光大吧?害得自己當個副教授忍氣吞聲的,兩頭不著岸。

方鴻漸一生的第三圈“圍城”,我想沒有人會反對,是他在處理感情問題時候的玩世態度。也許從第—,圈“圍城”建立時,就決定了會有第二圈圍城,就決定了會有第三圈圍城了。在那個到處是“小人物”的時代,做個大人物並不是每個人都有能耐的。可是他還是希望做個大人物,買文憑時,希望自己能夠使家翁感覺光耀門楣;買了文憑,又覺得有損道德。要知道,社會上只有兩種人能夠混得好。

—種是真正大寫的入,他們有他們獨特的才能,他們有他們高尚的情操。他們是因為他們近乎模範的舉止,才贏得別人的尊重。而另—種,則是完全相反的。他們用旁門左道,說謊時,能夠令自己都騙過來。他們深有沉浮,他們的行為舉止有時真是沒有良心可言。而社會上更多的,是後者,從古到今都是如此。袁世凱用了多少手段才當上大總統?乾隆是如何登上皇位的?就連現在的企業在商場上競爭,也用盡手段,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可是,並不是所有人面對這些時都能夠狠下—條心的。多數的人都像方鴻漸—樣,有那么一點的良心,有那么—點的虛榮。他們處處做小人,又不得處處提防小人。他們也知道世道的艱險,可是並沒有好好地去接納它。他們嘗試去改變,就好像方鴻漸想知道韓學愈文憑的真偽,以此找回自己的公道一樣。熟不知道,人家早就設定了陷阱等他踩進去。

或許《圍城》的文學價值也正在此。它寫出了人們不願意正視的,真實的社會環境。

圍城讀書隨筆800字篇2

《圍城》是錢鍾書唯一的長篇小說,於1944年動筆,1946年完成。組成故事的人物和情節全屬虛構,儘管某幾個角色稍有真人的影子,事情都子虛烏有。

方鴻漸是個典型的知識分子形象。但正因為他是知識分子,而且是那種帶著玩世的態度處世又有點良心的知識分子,才構成了他一生的第一圈“圍城”。他希望做個大人物,這樣的性格,似乎就決定了他的一生。

方鴻漸的第二圈“圍”就是給他帶來多災多難的假學位。方鴻漸到底是個知識分子,在買假文憑之前,他也問問良心,但是說謊就說謊嘛,講了良心這謊話就變得不倫不類了。既然講良心,就乾脆別買學位了。既然都不講良心了,就乾脆把學位發揚光大吧?害得自己當個副教授忍氣吞聲的,兩頭不著岸。

方鴻漸一生的第三圈“圍城”,是他在處理感情問題時候的玩世態度。在那個到處是“小人物”的時代,做個大人物並不是每個人都有能耐的。可是他還是希望做個大人物,買文憑時,希望自己能夠使家翁感覺光耀門楣;買了文憑,又覺得有損道德。要知道,社會上只有兩種人能夠混得好。

—種是真正大寫的入,他們有他們獨特的才能,他們有他們高尚的情操。而另—種,則是完全相反的。他們用旁門左道,說謊時,能夠令自己都騙過來。他們深有城俯,他們的行為舉止有時真是沒有良心可言。而社會上更多的,是後者,可是,並不是所有人面對這些時都能夠狠下—條心的。多數的人都像方鴻漸—樣,有那么一點的良心,有那么—點的虛榮。他們處處做小人,又不得處處提防小人。他們嘗試去改變,就好像方鴻漸想知道韓學愈文憑的真偽,以此找回自己的公道一樣。熟不知道,人家早就設定了陷阱等他踩進去。

世道的艱險,可是並沒有好好地去接納它。他們嘗試去改變,就好像方鴻漸想知道韓學愈文憑的真偽,以此找回自己的公道一樣。熟不知道,人家早就設定了陷阱等他踩進去。

或許《圍城》的文學價值也正在此。它寫出了人們不願意正視的,真實的社會環境。

圍城讀書隨筆800字篇3

“被圍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衝進去,城裡的人想逃出來。”這就是《圍城》。《圍城》並不僅僅是一部愛情小說。它的內容是多方面的,它的主題和象徵是多層次的。

《圍城》的象徵源自書中人物對話中引用的外國成語,“結婚仿佛金漆的鳥籠,籠子外面的鳥想住進去,籠內的鳥想飛出來;所以結而離,離而結,沒有了局。”

小說里說方鴻漸的婚姻就像圍城,他邁進了就想出來,沒進去前卻有拚命的想進去,有的報導說,方鴻漸就是作者的化身,甚至有的人還懷疑作者的博士單位是否也是虛構的.但無論如何,方鴻漸是個典型的知識分子形象這句話是無容置疑的.但正因為他是知識分子,而且是那種帶著玩世的態度處世又有點良心的知識分子,才構成了他一生的第一圈"圍城".他希望做個大人物,這樣的性格,似乎就決定了他的一生.

方鴻漸的第二圈"圍"就是給他帶來多災多難的假學位.方鴻漸到底是個知識分子,在買假文憑之前,他也問問良心,他為自己起了最好的籍口:"父親是科舉中人,要看報條,丈人是商人,要看契據."以他自己的口氣,就是"說了謊話,還要講良心."說謊就說謊嘛,講了良心這謊話就變得不倫不類了.既然講良心,就乾脆別買學位了.既然都不講良心了,就乾脆把學位發揚光大吧 害得自己當個副教授忍氣吞聲的,兩頭不著岸.

方鴻漸一生的第三圈"圍城",我想沒有人會反對,是他在處理感情問題時候的玩世態度.也許從第—,圈"圍城"建立時,就決定了會有第二圈圍城,就決定了會有第三圈圍城了.在那個到處是"小人物"的時代,做個大人物並不是每個人都有能耐的.可是他還是希望做個大人物,買文憑時,希望自己能夠使家翁感覺光耀門楣;買了文憑,又覺得有損道德.要知道,社會上只有兩種人能夠混得好.

《圍城》從“圍城”這個比喻開始,淋漓盡致地表現了人類的“圍城”困境:不斷的追求和對所追求到的成功的隨之而來的不滿足和厭煩,兩者之間的矛盾和轉換,其間交織著的希望與失望,歡樂與痛苦,執著與動搖——這一切構成的人生萬事。“圍城”困境告訴我們人生追求的結果很可能是虛妄的,這看起來好像很有點悲觀,但骨子裡卻是個嚴肅的追求,熱忱深埋在冷靜之下,一如錢鍾書本人的一生。他揭穿了追求終極理想、終極目的的虛妄,這就有可能使追求的過程不再僅僅成為一種手段,而使它本身的重要意義得以被認識和承認,使我們明白追求與希望的無止境而義無反顧,不再墮入虛無。

生活本就是一座圍城,婚姻與事業、學習與娛樂、發展與落後、成功與失敗,都是這座七彩城中的一種顏色,每一個人每一件事都是城中的一種元素。當一切人和事因為努力和樂觀而變得美好,當城中的色彩都均勻和諧時,那么這座圍城就不再是一種可怕的束縛和壓力,而是一個幸福的樂園。沒有人會試圖離開她,即使是自憐自哀的方鴻漸也會喜歡,假惡醜也會被同化為真善美。也許世界永遠不會變得如此美好,但允許我心中永遠存在這種美好的理想。

圍城讀書隨筆800字篇4

才明白什麼是緣分。之前看《圍城》初章時並不覺得有啥意思,本意欲刪,好在堅持,這一堅持,就慢慢地有如磁鐵的正負極一般被吸引了。所以說堅持是一好事,會讓你有意想不到的收穫。如果說剛開始是喜歡,那現在就是介於喜歡和愛之間。今天剛看完了這本書,直至幾秒前,還是越來越深,無法自拔的狀態,而現在已經遂漸清醒。所以時間就是最好的解藥,不過也可能是我中毒不深。

不說題外話,先來解釋下這個書名吧。“圍城,城外的人想要進去,城裡的人想要出去,婚姻也罷、事業也罷,人生的欲望大都如此。”正如這書名,充滿文學,而又富有哲理。它即是言情小說,又是文學小說,還是哲學小說,更是諷刺小說。

書中幾處精華:

一,方老(方鴻漸的父親)曾對兒子(方鴻漸)說過一句話:“嫁女必須勝吾家,娶婦必須不若吾家。”作為當時吸收了外國先進思想的錢鍾書先生(此書作者),肯定是要對此唾之以鼻的,諷刺方老先生的愚腐封建思想。(啊,我也成批判對象了,其實我還是很認同這句話的。備註一下,這句話是引用先人的話,非錢鍾書之親口。)

二,“天下有2種人。譬如有一串葡萄在手,一種人挑最好的先吃,另一種人把最好的留到最後吃(引自外國文學)。”書中說:“照例第一種人應該樂觀,因為他每吃一棵葡萄都是剩餘中最好的,另一種人應該悲觀,因為他每吃一棵都是剩餘中最壞的。不過事實上適得其反,緣故是第二種人還留有希望,而第一種人只有回憶。”這就是學文學哲理的,能把人忽悠了都不自知。真不愧為當世才子。到現在才知道,原來我也是樂觀的人哪!

(錢鍾書,生於1920xx年-卒於1998年。19歲考入清華大學外文系。入校不久就名震校園,不僅因為他數學只考了15分,更主要的是他的國文、英文水平高到讓同學拜服的地步,其中英文更是獲得滿分,於1920xx年被清華大學外文系錄取。到清華後他的志願是:橫掃清華圖書館。他的中文造詣很深,又精於哲學及心理學,終日博覽中西新舊書籍。還在大學期間建立了比較文化和比較文學觀念,知識結構正式形成。因出眾的才華受到羅家倫、吳宓、葉公超等人的欣賞,被看作文學天才。)

當時看完這本書時,只覺得嘆息。這是一部悲劇,我相信同看這書的人,無不對書中的人物表示同情、憐憫。我想這樣的悲劇故事肯定在現實生活中已經被不停翻拍了。(這些問題都是真實存在的。同時也感嘆錢鍾書先生對生活如此看透,他是怎么寫出這書的?)

戀愛是兩個人的事,而結婚卻是兩個家庭的事。婚姻正是因為摻雜了太多東西,所以變質了。柴米油鹽醋,人情世故禮物,無一不煽風點火。也正如書中所言,剛開始戀愛的兩人,總是收斂著性子,表現自己好的方面,而把壞的方面掩藏起來,戀愛使人盲目。等到結婚了,彼此雙方都毫無顧忌地放開性子了。都說婚姻是相互包容的,這樣背道而馳,豈有不分裂的道理?

喜歡結尾,不是因為喜歡悲劇,只是太多的喜劇結尾讓人麻木,偶爾來下悲劇,換換鮮。現在在看電視劇版的《圍城》,哈哈。說實在的,還是小說寫得好。電視劇,呵呵,這太老了,1990年,我剛好出生啊,畫面不太高清啊。

我們常說,人即要有外在美,又要有內在美,那《圍城》就是內外兼修。言語幽默而不失優美(也有人說書中話語刻薄),冷嘲暗帶熱諷(用現在的話,罵人不帶髒字)。向已逝的錢鍾書老先生致敬!師範子弟,一向羨慕。

書中某幾處,還是覺得暗淡無光(赴湖南那段),是其不足,但仍不影響其價值。至少這是我看過的書中,最好的一本(是最好,不是最好看。這兩者完全不同)。這書的命運也很坎坷,好在後來文化自由暢通,得以重見天日。。。希望有更多的人來看這書!絕好推薦!國學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