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心情隨筆:讀書小解

書須細讀、精讀、廣讀,只此方覺有趣。如《陳情表》中“形影相弔”幾字 ,初覺無奇,可仔細品味,待到了解陶靖節之“形影神”三首,方覺形影相弔其所寫之孤 獨淒涼。至於白居易的問答更覺有趣,不知形影之用出乎何人。然而到此,即覺形影相弔之妙處無窮 。再如“伏惟聖朝以孝治天下”咋看無甚,而當你了解到司馬一朝伏膺儒教,司馬家為儒 學世家,其篡位後,為了解釋名教,只盡力強調“孝”而略去“忠”,你還會 認為在這一句只是套話嗎?!

由此觀之,讀書之趣,在乎“細、精、廣”,此言不虛。

而一個人的文化背景,學識水平對於他的審美水平或者說是審美趣味有著極大的影響。 就如上文,沒有那些背景,可以欣賞到《陳情表》的美處嗎?而不同的文化背景的人對於審美的趣味 也會不同。例如我國欣賞“樂而不淫,哀而不傷”的中和之道,而西方會欣賞酒神極端狂 野又激烈的情感或者日神(也就是阿波羅)純理智的思維。故而中國不會去寫那些極致的悲劇,也不會 在作品中喪失一種生的希望。你又怎能期望一個傳統的中國人去欣賞那些西方的悲劇呢?

故而對於美、藝術與文學,要考慮到作品的時代和文化背景,同時讀者也要廣博自己的 見聞而不是用一些粗淺的觀點去肆意評價美、藝術、文學。

(文章來源於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