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美食的隨筆散文:渦陽乾扣面賦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以下是一篇關於寫渦陽乾扣面這道美食的隨筆,歡迎閱讀!

乾扣面者,皖北之傳統麵食。因渦陽人之顛覆而面目異新,獨成一統,名曰渦陽乾扣面。

究其源頭,溯至上世紀八十年代初,始創者惟“面神“俠玲女士是也。曾以湯麵為營,後經演變,繹成乾扣。並佐以豆芽湯、荷包蛋、辣椒油、五香狗肉為伍,其法迥異別致,其味與眾不同。一時,聞聲食麵者,蜂湧而至,爭相品嘗,不可勝數。至此,俠玲乾扣面日漸興起,且領軍渦陽之麵條市場,從業者甚旺,直至今之盛境。

而今,渦陽麵館林立。市井街道,星羅棋布;鄉鎮集市,比比皆是。僅縣城街面己有二百餘,頗為壯觀。如若問及店家姓名,夲土吃貨對答如流:“俠玲、張玲、韓玲、陳玲、素玲…… 梁老三、張老五、王老六……"

渦陽人吃麵,獨領風騷,霸氣超群,精采紛呈。

早晨吃麵者,多為咋晚戀場貪杯而濃夜未消殘酒者。小碗麵條,酸湯雞蛋佐之,吃後酒意蕩然無存,頓覺心舒意爽,精神抖擻。

偶見好飲者,痴戀"早酒",獨自偷歡。麵館坐定,一碗麵條,三兩狗肉,半斤小酒,邊吃邊喝,繼而酒足飯飽,竊喜而歸。

中午,吃麵者眾!南來北往,城鄉鄰舍,大人孩娃,不約而同,紛至沓來,絡繹不絕。

有結伴而行者,三五成群。要份肚崩,來盤狗肚、調盆豆芽,而後喝將起來。得意之時,吆五喝六,競拳行令,場面震撼!

有獨來獨往者,多匆匆忙忙,飢腸轆轆。先喝碗豆芽湯解渴,再吃兩荷包蛋填腹。麵條上來,放辣油、撕狗肉,再加勺狗肉湯解膩,挍拌開來,便狼吞虎咽。觀之食慾大增,饞涎欲滴。

有善吃辣椒者,異乎眾矣!小碗麵條竟放半碗辣油。麵館老闆看在眼中,疼在心裡。開貨之家,又難以啟齒,真乃苦不堪言,甚是不爽。

也有忌口者,或不吃蒜泥、或不嘗狗肉、或不沾豆芽,亦屬正常。而有一食客,竟甚也不放,僅吃白面,豈不讓人折服。

亦有孩童參與吃麵大軍,他們不遜家長前輩,所及麵湯蛋肉,無所不吃,正所謂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更有出門務工者,春節返鄉,下車並不急於回家,第一要事便是吃麵。品嘗久違之家鄉美味,倍感親切,遂呼過癮。

確有南方賓朋造訪渦陽麵館,淺嘗輒止,質疑水土,貽笑大方。而我之合肥摯友陳公,每應邀來渦,必先吃麵,對其情有獨鍾。

麵館雖小,有容乃大,這裡亦是社會一角,社交之所。自古牌有牌友,酒有酒朋。而談及”面友",卻鮮為人解。"面友"者,因吃麵而交結,陣容漸擴。每逢相聚,大家不分彼此,爭相買單。曾有"面友"一次付賬二百有餘,出手大方,顏面大增。

縱觀渦陽人吃麵,已吃出一道景致,吃出一尊品味,吃出一方文化。

"辣辣的人生辣辣的味,辣辣的小吃代代傳……”。此乃渦陽怪筆王大傑先生為乾扣面而賦之。渦人當自強,必將乾扣面走出渦陽,如同沙縣小吃之縱橫四海。

所見所聞,草成片語。此則渦陽乾扣面之大觀也,敝人之述"弊"矣!調侃之言,作爾一笑。

焦似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