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後感:聽課有感範文

聽後感:聽課有感範文

下面是一名教師在教學《我不是最弱小的》一文時,與學生的一段對話.

師:花兒如此美麗,又這么弱小,面對滂沱大雨,你們會怎么做

生:我們會保護它.

師:真是一群懂事的孩子,我代表花兒謝謝你們.

師:你有過類似莎莎的經歷嗎

生:有一天下雨,媽媽來接我,我們走在回家的路上,媽媽把傘讓給我,而自己的身上打濕了.

生:媽媽把魚背上的肉夾給我吃,自己吃魚頭.

生:媽媽把瘦肉讓給我們吃.

生:有一天,媽媽帶我回家,我穿著襯衫,感覺很冷,媽媽把外套脫下裹在我的身上,自己 卻感冒了.

師:這些都是父母對你們的愛呀!

所以,莎莎的爸爸,媽媽傳送的就不僅僅是一件雨披,更是沉甸甸的愛.莎莎的爸爸,媽媽是高明的教育者,他們不僅僅愛孩子,而且教會了孩子去愛別人.得到別人的愛是幸福的,同樣愛別人也是一種幸福.

師:當莎莎說:"現在我該不是最弱小的了吧,媽媽."他說這話時的心情怎樣

生:他一定很自豪.

生:他一定很驕傲.

生:他一定很快樂.

生:他一定很幸福.

師:是啊,幫助別人的人有一顆快樂的心,就像葉聖陶筆下的快樂王子一樣,我們幫助了別人,我們就是快樂的.

師:你們願意做快樂的人嗎

生:願意!齊讀莎莎的話.

我們反思:教者循循善誘,孩子們真能理解那雨披所傳遞的愛嗎 每每讀到這些文字,我就心潮起伏,我們的孩子缺乏同情心,膽小,不自信.如今已到了靠外國的"雷鋒"教育的地步,我們不該反思自己的教育嗎 "她"不能感受父母對她的愛,一直以為父母對她的服務是應該的,稍有不如意,便撒潑大罵,讓父母寒心,這難道不是教育的悲哀 聯想到烏加爵殺人案,我們究竟培養的是怎樣的人 我們不該反思一下我們的教育嗎

如果一個學生不懂得羞恥,你再去教育他,語言就顯得蒼白了.如果一個孩子不懂得什麼是愛,他自然就不會抑制自己的欲望,隨心所欲地發泄心中的不滿,不懂得謙讓,自我為中心,長期下去,後果堪憂.

現在的孩子,沒有吃過苦,只知道牛奶和麵包,哪裡知道生活的艱辛 只知道伸手向爸媽要錢,哪裡知道掙錢的艱難 對照外國的經驗,我們的孩子缺乏的便是挫折教育.無微不至的關心和照顧,讓我們的孩子猶如溫室里的花朵.當我們還在為孩子在外上學擔心時,外國的一個才十歲的小女孩已獨自一個人週遊世界,而她的旅費全是自己勤工儉學掙來的.我們的"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能換來"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嗎

現在的孩子除了離開父母,或不如意時掉眼淚,他們能為他人的不幸掉淚嗎 加強孩子的思想品德教育迫在眉睫,讓學生在接受別人愛的同時學會愛別人,是我們做老師的義不容辭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