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不死,文明永續

手執一書,在醇厚墨香中感悟華夏文明意蘊深長;穿越時空,於唐詩宋詞間遍賞文人墨客風姿綽約。細細尋覓藏匿於字裡行間的詩詞韻味,宛如沉醉於江南煙柳旁,細雨點灑在花前。

是否因漢字的言簡意賅,造就了唐詩宋詞的無窮魅力?在中華文明五千年亘古綿延里,它們是閃耀著瑰麗光芒的朵朵奇葩,歷經千年而不朽。伏爾泰曾在《風俗論》中盛讚中華文明:“我們絕不應該站在歐洲人的立場上,來對這個民族(中華民族)的歷史評頭論足,因為我們還處於野蠻時代時,這個民族就已經具有高度的文明了。”而古典詩詞的意境風韻,更是中華獨一無二的奇珍異寶,給世人無窮無盡的滋潤。試想,在某個春雨淅瀝的靜夜,細品一杯香茗,安然沉溺與書香詩韻之中,剎那間塵世種種紛擾均化作虛無,唯有古色古香縈繞心頭。

在那靈動的文字里,夢回盛唐,我聽見李白“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的豪情萬丈;杜甫“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憂國憂民;王維“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的隨心淡然……漫步宋詞,我聞得蘇軾“大江東去,浪淘盡”的激越曠達;李清照“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的悠悠愁思;文天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大義凜然……

掩卷沉思,五千年華夏文明流傳至今,文字的魅力始終分毫不減。心中充滿詩意盎然,便充滿了愛與暖,無邊的黑暗中也會顯現出明月昭昭,文字便如同那人間四月天,每一首詩、每一闋詞都是一句愛的讚頌。正因如此,我們熱情洋溢地熱愛文學,因為熱愛,是對中華傳統文化最好的傳承。可是如今,多少人不願手染墨香,曾經璀璨奪目的華夏文明被無情地遺棄、忘卻,甚至是污辱。昔日一身詩意千尋瀑,而今卻如同晨星墜落黯淡無光。

記得2024年3月左右,一場網路狂歡“杜甫很忙”席捲大江南北。在網友們的塗鴉下,詩聖杜甫時而手扛機槍,時而揮刀切瓜,時而身騎白馬,時而腳踏摩托……儘管網友們並無惡意,且多數人對此也只會一笑了之,認為其純粹是懷念校園生活,但仍不能不引起反思。國民對傳統文化的淡漠、輕浮,使人悲從中來,不由得想起杜甫寫下《登高》時的苦悶之情,“萬里悲秋常作客”。每個民族都有屬於自己的文化沉澱,我們應對它們懷有敬畏之心,尊重文化就是尊重自己。

一代文學大家巴金曾說:“文學的目的就是要人變得更好。”文學的面貌本應是素潔純淨的,它是傳統文化無法割捨的一部分,不該遺失日積月累的風采,更應錦上添花。惟願我們能在夏花般絢爛的年歲里,品萬卷書香,觀千年文明,將曾經最初的美好渲染心間,共同追尋深埋心底的中國夢。

華夏不死,文明永續。萬里長路,錦夢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