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關於守望文明作文

守望文明

秋日的天空,了無雁雀划過的痕跡,雲薄薄地舒展著,一片白淨與輕柔,裁下來,宜題杜牧的七絕,宜繪唐寅的扇面,天地之間充斥著厚重的墨香。中華文明就像這祥和寧靜的秋日,上千年的歷史流轉鏇渦將這靈動飄逸的華章、似煙似霧的山水、遒勁或柔美的書法一併吸納熔鑄,造就了秋日般的平和境界和燦爛輝煌。

但歲月的車輪駛到了21世紀,趨向一體化的經濟在重新塑造著這個被多元的民族文化分解的世界。文明在沸騰的時代血液中沉浮,古典與歷史面臨著抉擇。希臘疲倦了,她只想靠著愛琴海的冰藍,沐浴著酥甜的陽光,做一個知足常樂的漁夫;埃及只能在金字塔中封存她那神秘而久遠的魅力,無奈地注視現代化競技場上的硝煙瀰漫;兩河文明在戰火中死去,古文明的遺體已經冰冷……而我們那秋日般輝煌的文明呢?

我渴望用溫軟的手指去觸摸故宮的城牆,用雙眼去盛滿漢時的月光。

我渴望在綿綿的梅雨里聆聽隨風潛入夜的清脆如玉的古箏或是纏綿悱側的簫聲。

我渴望去尋訪沉澱了文人風骨的名山大川,追隨李白的放達,感受那噴薄的激情。

……

我渴望的太多,但事實上,我卻看到定海古城成了一堆廢墟,長城的磚石上留著遊人的刀痕;充斥在耳邊的是橫行無忌的帝國英語,而鮮有唐詩宋詞悠遠的音律……機器冷酷地開過,鋼齒嚼爛了中國紅,在它身後,拖出的是一串串模式化的大樓,這在華夏大地又刻上了一道道難以癒合的傷口。用了幾千年時間來慢慢沉澱精細打磨的風貌,只需十幾年甚至幾年就可以被徹底毀滅,我們有了形似舊金山的大連,貌似紐約的上海,本民族文化卻正在消失。舊時的明月是否依舊?

的確,我們顯赫過,也曾落後過,在自大與自卑間要找準坐標很難。於是,有人鑽入死角中,認為我們過去的落後是因為文化劣予西方,因此唯西方馬首是瞻。其實一種文明的興衰不完全以其誕生地的國力強盛與否來判定,試想,即使中國會因全盤西化而強大,那也只是政治理念,而與人文精神毫不相干這種浮華也只會是曇花一現,不能持久,我們的輝煌昨天值得每一位軒轅子孫好好地珍惜與繼承。

不然,當我們摒棄了構成自己生命的文明後,回首望去,只能見到悲壯的夕陽熔化著火紅滴入寂寥的文化荒漠中。正如尼采所說:我們離開了陸地,乘船航行,我們把身後的橋樑不僅僅是橋樑,連同整個陸地都給切斷了。於是,方始驚呼:小船啊,你可要加倍留神啊!

但願,今後不是只能在迷霧中尋找那片曾經擁有的藹藹清蔭。

【簡評】

文章針對現在傳承了數千年的中華文明在西風東漸的風潮中受到破壞的狀況,表現華夏子孫應該珍惜、保護、傳承中華文明的主題,立意高遠,憂慮深廣,表現出作者位卑未敢忘憂國的責任感。語言生動而準確,形象而文雅,富有表現力的感染力。

借鑑之處:綴文者情動而辭發,觀文者披文以入情。(劉勰《文心雕龍》)語言是思想內容的外衣,作者靈活地運用比喻、排比、對比、反覆、引用、設問、通感等各種修辭手法,並靈活地運用句式,靈活地安排段落,充分而獨特地表情達意。個性化的表達能給讀者獨特的審美享受。

話題拓展:珍惜、文明、傳承、責任、願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