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份國旗下的講話稿:付出與收穫成正比

生活是公平的,你付出什麼,你就收穫什麼;付出一種心態,收穫一種思想;付出一種思想,收穫一種行動;付出一種行動,收穫一種習慣;付出一種習慣,收穫一種一種命運。收穫,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可是它也有自己的前提——付出。

記得看到過這樣一個故事:有一顆種子,被大風颳進了無邊無際的沙漠中,只有一些熱帶植物才能生長在這樣的荒無人煙的地方。但是,小種子決定要在這裡生根發芽,當其他植物知道了他的這個可笑的想法時,不禁笑出聲來,嘲笑、諷刺鋪天蓋地而來,可是那顆小種子全不在乎,他將自己深深地埋在地下,用自己好不容易長出來的根往最深處伸去。經過一番拼搏,他找到了水源。他憑藉自己的努力,終於長成了一棵茂盛的植物。

上帝是公平的,只有你付出過,他才會讓你有所收穫。那顆小種子在尋找水源時也曾折斷自己的根,可是它並沒有選擇放棄,正是這樣,才會有後來那棵茂盛的植物啊!植物是如此,任意是如此。

當其他同學取得優異的成績,獲得別人讚賞的目光時,你也許會羨慕。但在羨慕的同時,可曾想過:為什麼自己不能有這樣的成就呢?那是因為他們付出了更多的努力。我們都熟睡時,他們還在挑燈夜讀;我們嬉戲時,他們在專心做題;我們無所事事時,他們的生活十分充實。自然,他們收穫了更多。

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是啊,世上並沒有什麼可以難倒一個人的,就看你是否會去付出自己的努力了。要是努力過,付出過,就算沒有成功,也不要灰心喪氣,因為你並不是一無所獲,至少你獲得了一次寶貴的經歷,這樣也是向成功邁近了一步。

"成功的背後是辛勤的汗水和無悔的付出。"因此,要到達夢想的彼岸,就必須勇於高高執起一盞叫做執著的燈,照亮前方的路,燃起一種無悔付出的熱情。無論前路是坎坷還是平坦順暢,都要一步步地向前走。播下希望的種子,執著追求,永不言棄,直至抵達成功的彼岸。

我們有付出,因而無悔無怨,;我們有收穫,因而歡欣起舞,燃起了前進的信心;我們有遺憾,因而傷心自責,卻也因此不懈奮鬥。絢麗的彩虹唯有歷經狂風暴雨才願亮於世人眼前,夢想唯有經歷艱難困苦和努力追求才能收穫成功的喜悅!

尊敬的學校領導、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今天我國旗下演講的題目是“‘心懷寧靜’方能致遠——讓我們為建設一個文明寧靜和諧的美麗校園而奮鬥”。

諸葛亮說:“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靜水流深,不顯不露。一個“靜”字,是如此的意蘊豐富:它既是一種常識,一種禮貌,一種習慣;又是一種形象,一種修養,一種文化;更是一個“君子”在現代社會立身處世的必備的修養之一。心懷寧靜,不僅是個人修養的提高,也會給他人帶來良好的學習、生活環境;不僅對自己有益,也會為他人造福。因此,維護校園寧靜,構建和諧校園,是我們每一位師生共同是責任!

有一位作家曾說:“在旁邊有人的時候,安靜是一種禮貌,不管什麼聲音,哪怕是音樂,在別人不需要的時候,也是一種噪音。”的確,公共場所,即是公眾活動的場所,在我們的校園中,教室、走廊、操場、食堂、寢室,都是大家的共同活動空間,在校園內保持寧靜,既是對公共規則的自覺遵守,也是對其他老師、同學的禮貌與尊重。

那么同學們,請想一想,你是否做到了“心懷寧靜”呢?

上學、放學、課間活動時你能“心懷寧靜”,排好隊自覺靠右上下樓梯嗎?

上課鈴響了之後,你能“心懷寧靜”立即進入學習狀態嗎?

上課的時候,你能“心懷寧靜”,專心致志地聽老師講課嗎?

課間休息的時候,你能“心懷寧靜”,坐在自己的位子上複習一下老師剛剛講的內容,而不是在走廊上喧鬧、拍球,因為一點小事隨便起鬨而影響別人嗎?

就餐的時候,你能“心懷寧靜”,不在食堂大聲喧譁嗎?

晚自習的時候,你能“心懷寧靜”,不說話,不浮躁,不無所事事,而專心地投入學習嗎?

回到寢室,你能“心懷寧靜”,不給別的同學帶來噪音嗎?

如果你的答案是否定的,那么,你還沒有學會“心懷寧靜”!

思古之智者,無不在寧靜中修身悟道而成就千古美名。

身靜,方可心無旁騖,專心思索;心靜,方能讓思想縱橫千里,獲得大智慧。正因為“心懷寧靜”,才有了陶淵明“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那種不慕權貴、超然淡薄,成就千古“清高”美名;正因為“心懷寧靜”,才有了諸葛亮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壯心氣魄;正因為“心懷寧靜”,也才有了梭羅在瓦爾登湖畔的悠然獨立和滿含寧靜、智慧的世間名作……

回溯悠悠歷史長河,太多古代賢者的事例告訴我們,惟有“心懷寧靜”,才能沉澱浮躁,過濾淺薄,積蓄能量,而一鳴驚人。因此,作為一名學生,尤其是正當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樹立時期的高中生,惟戒驕戒躁,靜心思索,靜心學習,靜心修身,才能在知識的海洋里更加遊刃有餘。

靜,是思維的序曲,澎湃在心靈深處,無聲地鼓舞著內心的高尚;靜,是平和的思考,時時展示著生命的活力,卻不肆意張揚;靜,是一種豁達的清朗,拋棄繁雜浮華的塵世,還自己一片湛藍明淨的天空;靜,是一種純潔的智慧,任心底流出甘冽的清泉,去滋潤饑渴的生命。

同學們,當我們每天清晨迎著紅彤彤的朝陽,走在毓翠山下的時候,你們是否聽到了鳥兒在為自己新的忙碌的一天而歡快地鳴叫?當我們每天伴著清朗的月光,走回寢室的時候,你們是否聽到了蟋蟀在為自己充實而疲憊的一天響亮的喝采?

我想,作為校園重要組成部分的我們,每一個人就像機體的一個細胞,當我們都能“心懷寧靜”之時,我們的校園,還會不寧靜、不和諧嗎?這不正是古人說的“垂拱而治”嗎?讓我們將“心懷寧靜”這四個大字深深印入腦海,讓文明禮儀的鐘聲久久迴蕩在校園上空吧。寧靜校園,文明校園,從你我做起,讓我們為創建文明有序的校園出一份力、盡一份心,“求索而無止期,猛進而無退轉”,讓貴陽一中因為有你我,而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