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遍天下書為侶的讀後感2篇

篇一:《走遍天下書為侶》的啟示

細讀尤安·艾肯女士的《走遍天下書為侶》,享受著不時從字裡行間中透露出來的那份對書的喜愛之情,眼前不由出現了一幅幅令人神往的畫面。

一切感受都是那么天真爛漫,令人回味,也許就是這引起了我心中的共鳴吧,因此我才會那樣喜愛,尤其是作者以小孩的眼光看世界,讀起來異常親切,充滿激情。

莎士比亞說:“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只要反覆“品嘗”這個“營養品”,才能真正品味出它的價值。尤安?艾肯也是這樣的,她的一舉一動告訴了我:讀書只要從不同的角度反覆地讀,就會常讀常新,百讀不厭。讀書百遍,其義自見。每讀一遍書,我們都會收穫與上一次不同的體驗,尋找新的發現。

讀了《走遍天下書為侶》後,我得到了一則啟示:閱讀,是一把鑰匙,為我打開知識的大門;閱讀,是一位嚮導,幫我找到智慧的源泉;閱讀,是一架望遠鏡,讓我看的很遠很遠。

篇二:《走遍天下書為侶》讀後感

讀完《走遍天下書為侶》這篇課文,我久久不能平靜。

文章開篇就提出一個有趣的問題:當你獨自一人駕舟環繞世界旅行,只能選擇一樣供自己娛樂的東西,這似乎很難,很難選擇,而文章的作者——尤安。艾肯卻毫不猶豫地選擇了一本自己喜愛的書。為什麼呢?我想:作者是獨自一人駕舟去環遊世界,在茫茫大海上一個人難免孤獨、寂寞、無助。每當這時便可以讀這本喜愛的書,可同書中的作者對話,汲取精神的營養,樹立信心,打發孤獨寂寞;也可同書中了不起的人物對話,走進他們的內心世界,跟他們做朋友,尋求幫助。我想:世界上最能打發孤獨、寂寞的娛樂品肯定是一本你喜愛的好書。因為,一本你喜愛的書就像一位高尚的朋友,讀這本書,就像同一位高尚的朋友談心。

讀完課文,耳畔時時迴蕩著作者那鏗鏘有力的話語:“我願意讀上一百遍,我願意讀到能背誦的程度。”我想像得出,作者對書那如饑似渴的喜愛之情,對書那執著追求的痴迷樣。作者為什麼願意將同一本書讀上百遍,難道作者的理解能力有問題?還是真的“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我百思不得其解,原來,不管當你第多少遍去看同一個事物,或去讀同一本書時,總會有新的發現,新的收穫。我不禁慚愧起來,我也是個書迷,但倘若要我讀同一本書,別說讀上百遍,就是重新多讀一遍,我都不願意,更何況去讀上百遍,那根本辦不到。想到這些我萬分慚愧,但我暗下決心也要學習作者的讀書方法,百讀不厭,細細品味,更有效地吸收書中的營養。

文中還有很多優美的語句,時時感染著我。我最忘不了這句:“一本你喜愛的書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處你隨時隨地想去就去的故地。”我覺得把一本自己喜愛的書比喻成“朋友”和“故地”,顯得特別親切、形象。讓我明白了作者寫作本文的真正用意——讓我們都來做書的朋友。

我願做書的朋友,到知識的海洋里遨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