霧霾的本質以及解決方案

早在2024年,國務院總理xx在中南海主持召開三次座談會,聽取各界人士對《政府工作最近的霧霾天氣對人們生產生活和身體健康都造成影響,就說到:“我們應該採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加快推進產業結構和布局調整,推進節能減排,建設生態文明,用行動讓人民看到希望。”

那么引起國家重視的霧霾是什麼?為什麼國家要對霧霾重視?國家又該如何去做呢?下面將一一解答。

首先“霧霾”是一個組合詞,是“霧”和“霾”的統稱。從地理知識的角度解析,霧是在水氣充足、微風及大氣層穩定的情況下,如果接近地面的空氣冷卻至某程度時,空氣中的水氣便會凝結成細微的水滴懸浮於空中,使地面水平的能見度低於1千米時的天氣現象。因為霧溫度下降而造成的,所以霧實際上也可以說是靠近地面的雲。而霾,也稱灰霾(煙霞),是指原因不明的因大量煙、塵等微粒懸浮而形成的渾濁現象。霾的核心物質是空氣中懸浮的灰塵顆粒,氣象學上稱為氣溶膠顆粒。空氣中的灰塵、硫酸、硝酸、有機碳氫化合物等粒子也能使大氣混濁,視野模糊並導致能見度惡化,如果水平能見度小於10千米時,將這種非水成物組成的氣溶膠系統造成的視程障礙稱為霾或灰霾。

光從表象看,霧霾就已經具有極大危害了。一是在霧霾天氣下,能見度是十分低的,而能見度低直接就導致交通問題。因為能見度低,所以視野上看的東西模模糊糊,開車出行很容易引起撞壞公共設施、擦車甚至撞車撞人等安全隱患。二是霾因為核心物質是灰塵顆粒,所以被人呼吸後極其容易引發與呼吸和心臟相關的疾病。可以這么說,霧霾百害而無一利,徹頭徹尾就是一種極其麻煩的大氣污染。

在霧霾這個強大的污染體系里,pm2.5占據一個極其重要的位置。那么先來解釋一下什麼叫pm2.5:

pm2.5(英文全稱為particulatematter),是大氣中直徑小於或等於2.5微米的固體或液體顆粒狀物質,被認為是造成霧霾天氣的“元兇”。在歐盟國家中,pm2.5導致人們的平均壽命減少8.6個月。根據2024年1月份14個省所屬的27家醫院門/急診公開數據統計,門/看病人數增加範圍為10%~150%。這一組數據恰恰表明了pm2.5的危害。

透過pm2.5,我們就可以順藤摸瓜找到霧霾的來源。直接來源主要有工業廢氣、汽車尾氣,也就是與汽車數量和尾氣排放標準、高排放類工廠數量和布局有關。這么一來,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國家高度重視霧霾了。不僅是因為霧霾的危害,更是霧霾與發展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我國現如今鄉村人口湧入城市,帶來的一系列交通問題,生活垃圾處理問題等等都造成廢氣的排放,加上經濟結構尚處在轉型進程中,支柱產業仍舊依靠高能耗高污染的第二產業,又雪上加霜,霧霾問題直擊中國發展。

那么如此嚴峻的問題,這么可怕的霧霾,國家用該怎么做呢?

我在《宣城市人民政府關於印發宣城市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畫實施細則的通知》里找到了市級政府的重視和措施。

1.加大工業企業治理力度,嚴控污染物排放。

2.深化面源污染治理,嚴格控制揚塵污染。

3.強化移動源污染防治,減少機動車污染排放。

4.加快產業結構調整,調整最佳化能源結構。

這些措施都對於霧霾有針對性,直接咬到霧霾這隻怪獸的尾巴。但是,顯然,霧霾問題不僅是國家問題,個人問題,更是牽扯到國際的大問題,這是需要我們全人類為了建設自己家園而要共同面對的大問題。

或許霧霾真的很強大,如今的我們飽受其折磨,但是,在恐怖的污染也都是污染,不論霧霾與社會發展如何掛鈎,只要我們自身少製造污染,多關心環境問題,就可以戰勝霧霾。行勝於言,我們將所說的變為實際行動,去努力看到湛藍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