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霧霾宣戰議論文

霧霾嗎,當然是由霧和霾組成的,對於我們有很大的影響。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向霧霾宣戰議論文範文,希望對你有幫助喔

向霧霾宣戰議論文一:

最近,霧霾非常嚴重,環境受到破壞,因此我看了《與夢同行》,它,像指路燈一樣,帶領我們去保護環境

讀了《與夢同行》之後,我受益匪淺,名山、名水和名村盡收眼底,讓我飽覽浙江。我不經感嘆道:我們浙江真美!浙江不僅美在風景,還美在人與事。《與夢同行》中《圓夢季》不是講景色的,它讓我深有感觸,許多人為保護環境而奮鬥,我們也應該行動起來保護環境。

少丟一些垃圾,少開一會兒車子,少用一次性物品等等,都可以保護身邊的環境。趕走霧霾、保護環境應當怎么做?一定要從小事做起,從身邊做起。我覺得如果人人都從小事行動起來,來保護環境,那么不僅我們浙江,全世界都會變得乾淨、漂亮了。《追夢季》中有一件事令我很感動:潘世珍奶奶為了環境,下決心一直種樹到九十歲。我們也要學習潘世珍愛護環境的精神,像她一樣為乾淨而美好的環境奮鬥!

人們常常把自己周圍的環境當做是一種免費的商品,任意糟蹋而又不加以珍惜。讀了《與夢同行》讓我想起了與糟蹋環境的人恰恰相反的清潔工。清潔工與潘世珍奶奶一樣為環境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他們每天很早就起來到馬路上打掃衛生,一直到晚上。他們異常辛苦,卻十分關心環境,真是我們生活中的好榜樣。

大自然是一位善良的慈母,同時也是一位冷酷的屠夫,如果我們肆意對待,大自然將會讓我們付出慘痛的代價;如果我們愛護環境,大自然也就不會懲罰我們!保護環境,就是對自己負責!

向霧霾宣戰議論文二:

燦爛的陽光終於驅散層層霧霾,照射在了我的身上,我又見到了久違的太陽,儘管太陽的笑臉還沒有那么燦爛,但是我的心裡已經感受到了陣陣暖意,倍感舒暢。

回想起剛剛過去的十幾天霧霾天氣,真可謂苦不堪言!記不清從哪天起,本該迎著燦爛的朝霞去上學的我,卻是在濃濃的霧霾中摸索前進,心情很壓抑,嚴重影響了我的學習興趣。連續幾天過去了,天空依然霧霾重重,不見消散。

我無意中翻了一下報紙,才知道現在這種天氣叫霧霾天氣,它不同於普通的大霧,霧霾天氣對我們的身體尤其是呼吸道系統有著嚴重的危害。霧霾天氣的形成有多種原因,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環境的污染,各大媒體呼籲,減少私家車的運行。

對,保護環境,從我做起。心動不如行動,上周六,媽媽正準備發動汽車送我去上課外班,我在一旁大叫到:“媽媽,不許開車,減少排放。”媽媽只好把我包裹嚴實後,騎著電動車出發了。儘管瑟瑟的寒風伴著電動車的疾馳打在臉上很疼,但我的心裡卻覺得坦然而溫暖,只是這霧霾中的空氣吸到肚子裡,讓人感到憋的慌。

急切盼望著這種天氣快點結束,那樣我就可以再次自由自在的進行戶外玩耍,那樣我就可以再次享受快樂的體育課,那樣我就可以再次迎著燦爛的朝霞快快樂樂的上學……

今天,久違的太陽終於回來了。是啊,有些東西,當你擁有的時候不知道珍惜,當你失去後才知道他如何珍貴。咱們每個人賴以生存的環境何況不是如此呢?讓我們共同努力,保護環境,讓燦爛的陽光、美麗的天空永遠與我們相伴!

向霧霾宣戰議論文三:

“我不滿意,我不想等待,我也不再推諉,我要站出來做一點什麼。我要做的事,就在此時,就在此刻,就在此地,就在此生。”――看過央視知名記者柴靜空氣污染深度調查《穹頂之下》的人一定會對片末的這句話記憶深刻。她向世人展現了一名母親、一個普通人向霧霾宣戰的決心。而作為一名有責任感的科學家,王素華更是以實際行動為保護環境、掃除霧霾盡著自己的一份心力。對他來說,他要做的事情,同樣也在此時此刻。因為緊迫,因為責無旁貸,所以“不需揚鞭自奮蹄”。

與大多數科學家一樣,王素華有著一段漫長的學習歷程:1992年于山東師範大學化學系獲學士學位;1995年於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獲碩士學位;20xx年於香港科技大學獲博士學位;20xx年-20xx年獲日本學術振興會(JSPS)資助,在日本Himej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現University of Hyogo) 從事納米技術的研究,20xx年―20xx年在新加坡國立大學從事敏感材料與檢測分析的研究。20xx年,王素華入選中科院“百人計畫”,加入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中國科學院智慧型機械研究所納米分析與生物化學感測器實驗室。

從一名普通學校的大專生到成為一名走出國門的優秀研究學者,王素華的成長之路是一條讓人欽佩的“奮發之路”,而這種積極向上的姿態,一直保持到他工作。

自走上研究之路,王素華長期從事光譜分析化學和物理化學的基礎研究,一直都在積極探尋納米材料的各種套用,致力於探索高靈敏高選擇性的可視化螢光分析體系,在螢光光譜分析領域有了一定的積累。特別是近幾年來開展了基於半導體量子點以及有機分子配合物的螢光光譜分析檢測新原理新方法的研究,並取得了一些具有創新性的科研成果。包括發展了表面分子結構誘導的螢光共振能量轉移的原理,提出了分子結構回響的螢光開關新概念,實現了高選擇性敏感跟蹤檢測特定分析目標的原理與分析方法。通過進一步對其表面分子結構的專一化設計與功能修飾,分別建立了基於金屬配合物或有機染料以及量子點納米材料的螢光分析體系,已經在相關的研究領域取得一些工作積累和成績。

因為意識到環境惡化的嚴峻性,近年來,王素華和他的研究同伴開始拿起自己手中掌握的納米“武器”積極致力於納米材料在環境保護中的套用研究。近5年,王素華先後承擔了兩項與大氣污染物檢測相關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分別是“結構回響量子點螢光開關對NO自由基的直接選擇性高靈敏檢測(20xx)”研究和“針對氣相氮氧自由基和臭氧及其相互作用的螢光分析方法研究(20xx)”,成果顯著。20xx年初,他與新加坡國立大學化學系的黃德健副教授合作,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的“海外與港澳學者合作研究項目”資助,開展“大氣污染物氮氧化物與二氧化硫的可視化檢測方法研究”。這些項目的研究為王素華“亮劍”霧霾打開了“方便之門”。伴隨著項目的深入開展,建立了幾種針對不同氣態污染物的檢測新方法和探針體系,這些探針可以不依託於大型儀器,現場快速地檢測相關的氣態污染物,對環境保護與環境檢測領域有著重要的實用價值。

“同呼吸共命運”,在這場人類與霧霾的戰爭中,沒有人可以幸運地排除在外,唯有勇敢地承擔。對沖在這場戰役第一線的王素華團隊來說,這份責任雖沉重但責無旁貸,拿起手中的科技武器,他堅定地繼續朝前走。他相信,總能撥開霧霾,見晴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