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角度的議論文

人生之路就是一條曲折之路,當被拌倒時,我們應打開心靈的另一扇窗,去以一種積極、樂觀的態度去站在人生道路的最前沿,以另一種角度看生命。下面是小編為你帶來的關於角度的議論文,歡迎閱讀。

篇一:關於角度的議論文

在雲淡風輕的日子裡,幸福悄然而至;在雨過天晴的生活中,快樂靜靜綻放:在短暫的生命中,換一個角度,換一個想法看待事物,那么就一定會有不同的感受。

在沙漠中有兩個人,他們已經走了三天三夜,他們沒有食物,僅剩下半壺水,其中一個說:“僅剩半壺水了,怎么辦?”另一個說:“還好,還有半壺水。”沒有人知道他們在此,直到多天后,他們遇到了探險家,說只剩半壺水的那個人已經不行了,而另一個人卻樂觀地說:“我們能出去了。”他依然完好無損地活著。

對於半壺水的兩種看法造成了兩種不同的結果,對於死去的那個人,我們表示悲哀,而對於樂觀活著的人,我們表示欽佩,表示讚揚,其實有時候換一個角度去想問題,你會得到更大的收穫。

愛迪生髮明燈泡時,由於不知用什麼原料才能使之亮起來,他失敗了一千多次,但他仍然堅持,最終他成功了他之所以成功,是因為他並沒把那些失敗看成自己的阻礙,而是把它看作是離成功更近一步了,就這樣失敗一次,他就振作一次,當跌倒了一千多次的他再重新爬起來的時候,人類終於見到了光明。

有這樣一艘船,它1894年下水,在大西洋上曾138次遭遇冰山,116次觸礁,13次起火,207次被風暴折斷桅桿,而從來沒沉沒過,它屢遭挫折,卻不但堅強地挺住了,還到達了堅強的彼岸。

這艘船的經歷讓人感觸很深,它那面對困難不屈不撓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面對挫折,有些火選擇了退縮,有些人選擇了堅強。選擇了堅強也就選擇了成功,因為在成功的道理上有困難是在所難免的。

其實,生活也是如此,如果你換一個角度,換一個想法,你就會有不同的收穫,就像砌磚工人一樣,如果只是認為是在砌磚,那就不會有動力,如果看成是掙錢也不會有動力,但如果是看成是在建築世界上最富有特色的房子,那么你就會充滿動力,有動力的生活是一種快樂與幸福。

每天早晨,無論是陽光明媚,還是陰雨連綿,都送自己一個微笑,讓自己有一個好心情,對待每天面對的事物,換一種看法,你會有不同的感受,會變得更加快樂!

人生就是如此,在短暫的生命中,讓自己快樂開心,這是無人能比的幸福事。

篇二:換個角度看生命

人生就像一朵鮮花,有時開,有時敗,有時微笑有時低頭不語,其實生命就是這樣,無論當你是成還是敗時,都應打開心靈的另一扇窗。來源:作文

古之開窗之人甚多,大多乃聖人也,乃如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而作《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韓信困秦而作《說難》《孤奮》;詩三百篇,大抵聖賢之所發憤所作也。

《史記》作者司馬遷因被小人殘害而受極刑,但他打開了自己心靈的另一扇窗,為了完成父親的遺願,他享受到了寫成《史記》一書後的喜悅,他拋棄了別人對他的種種不善看法,最終寫成了究天人之際、通古今變的《史記》。所以當你困獲時,打開心靈的另一扇窗,去換個角度看生命,生命是非常美好的,你也會因此而成功的。

貝多芬一生貧寒,疾病始終困繞在他身邊打轉,但貝多芬成功大開了自己生命中的音樂之窗,感受到了音樂之美,忘卻了自己的種種不幸,最終以一首《命運》道出了他的心靈世界。

美國著名女作家海倫。凱樂從小就生活在無聲的世界之中,但在她的老師蘇里文的指點下,凱樂心靈的美好之窗被點開了,海倫。凱樂也因此以一種新奇的眼光去看世界,最終成了當代著名作家。

世界上這樣的聖人有很多,他們都是克服了挫折,打開自己心靈的另一扇窗,最終取得了成功,他們都是以一種積極、樂觀的態度去看世界的。

毛澤東的《詠梅》一詞就表現了毛主席對抗戰所持的一種積極、樂觀的態度,讓所有共產黨戰士去積極、樂觀地戰鬥,最終挽救了黨,挽救了中國,挽救了人民。

著名大文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蘇軾始終保持著樂觀的態度,雖然在朝廷中不得志,但他仍對世界持有積極、樂觀態度,最終生活安穩。

古人云;“死生亦大矣,豈不痛哉!”王羲之深感時間流失沖沖,對往事懷念,但他仍一篇<<蘭亭集序>>道出了自己樂觀、積極的態度,與李賀則不同。

古之賢人,多遭難,但他們都在遭難時打開了自己心靈的另一扇窗,去用一種積極、樂觀的態度看世界,他們終成功了,最終成就了大事業,站在了世界之巔。

人生之路就是一條曲折之路,當被拌倒時,我們應打開心靈的另一扇窗,去以一種積極、樂觀的態度去站在人生道路的最前沿,以另一種角度看生命。

篇三:角度決定美醜

同一棵樹,有人看到的是滿樹的鬱鬱蔥蔥,有人看到的卻是樹梢上的毛毛蟲。為什麼同一件事物,會產生截然不同的觀察結果呢?原因就在於,有的人懂得賞識、讚美,而有的人卻只會用挑剔、指責的眼光看待事物。

曾經讀過這樣一個故事:有個人因為和鄰居相處得不好想要搬家。搬家的車在一個十字路口停了下來,旁邊有位司機問:“你開的這么急,想去哪裡啊?”這個人說:“我想搬到另一個地方。"司機說:“住得好好的,怎么想搬家呀?”這個人抱怨說:“這裡的人,做人都很差,所以想搬到其他的地方。”司機問:“你常搬家嗎?” 這個人說:“今年已經搬了七次了。“司機又問:“原因都一樣嗎?”這個人說:“對呀。” 司機說:”你這樣搬家是不能解決問題的。”這個人說:“難道你有什麼好的辦法嗎 ?”司機說:“有七個地方的人都不喜歡你,難道你沒有想過問題的所在嗎?如果你不解決自己的問題,就算每天搬家那些地方的人還是不會喜歡你的!”這個故事給我的感觸就是,人總是習慣於抱怨周邊的人或事物而很少回過頭來想,問題是不是出在自己身上。

任何事物都有它的兩面性,對他們沒與醜的定義都在我們本身,看我們怎么想,站在那個角度去思考,一棵仙人掌可以在沙漠中無憂無慮地生長,有的人會認為仙人掌很難看,因為它沒有玫瑰的艷麗,更沒有鬱金香的香氣四溢;而有人則相反,他喜歡仙人掌是因為他頑強的精神。兩種態度兩種結果,批評者指出了無數缺點,而欣賞者看到的是他很多的優點。

我們應該學會欣賞,學會讚美,努力挖掘周圍人的閃光點。賞識、讚美是希望,更是動力。有人曾對賞識、讚美做過這樣的評價:賞識、讚美就像是風對於帆,就像雨露對於種子;賞識、讚美是我們成長過程中不可缺少的營養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