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令營生活記事

三(、)苦 

訓練最苦的是第二天晚上(的活動項目是)學歌的訓練。老師跟我們說:(“)無論是哪個地方來的小孩參加我們的夏令營,都必須學(會唱)《咱當兵的人》這首歌,才能體驗當兵的苦。(”) (從這一節來看,作者要說的“苦”並非訓練的“苦”,而是“體驗當兵的苦”,因此,“訓練最苦的是第二天晚上學歌的訓練”這句不妥! ) 

訓練開始(學唱)了。“咱當兵的人,有啥不一樣……”聲音嘹亮,很男子漢,(大家放聲)唱出了當兵的情懷,尤其是當(在)唱到“頭枕著邊關的冷月,身披著雪雨風霜”的時候,我便想起了解放叔叔(為守護邊疆保一方和平、安全,當)越是當萬家團聚的時候,他們(就)越不能回家(的情景,同時我又),守護邊疆,保一方和平、安全。我又想到這(回自己)是我第一次遠離父母,(、)第一次用冷水洗澡,(、)第一次洗衣服,(、)第一次在陽光下暴曬,(、)第一次沒有爸爸媽媽的陪伴(獨自)在外過夜,(、)第一次睡硬床鋪……這些苦都是我以前沒有受過的,而真正的(這些對當)兵(的人),這些對他們來說只是(件)平常(小事),戰亂時,他們得打仗;洪災時,他們要去抗洪;地震時,他們要去救震(援);非典時,他們要去輸送物質……總之,哪裡危險,(哪裡就有)他們(的身影)就去那裡,他們(做的)就是要讓“一樣的風采在共和國,旗幟上飛揚!” (結合自身經歷表達對歌曲的感動,真情蕩然。) 

學歌的訓練一遍又一遍(的學唱),我們從不熟悉歌詞,到學會唱,到(最後的)感受多多,我們已經能很好地唱這首歌了,這時,大家忘記了疲憊,融入了歌詞(與)鏇律里,大家越唱越激昂,仿佛看到了十年以後,我們變成(了)真正的男子漢或真正的巾幗英雄,當一個有用的人,不怕苦,不怕累,也可以()讓“共和國的旗幟風采飄揚在上空” 。(!) (本節總結得很到位。“真正的男子漢或真正的巾幗英雄”就已經體現了“有用的人,不怕苦,不怕累”,應該刪去。) 

四(、)辣 

在去軍擬模擬訓練營的下午,總會進行團隊pk。而這次(的)pk項目是“爆破兵”。遊戲規則如下:“首先,教官先給每個團隊發10個吹飽(脹)了的氣球,其中5個是試驗氣球,讓我們弄破它,怎么弄都可以。到比賽的時候,遠(由)兩個(營員)人背靠背地運氣球,每次只能運一個,運到對面的椅子上,再將氣球弄破。注意,(如果球在)中途球不能破(了就),否則為失敗。 

聽完(明白)了遊戲規則(後),我們便迫不及待地向教官要氣球。我們練習了一下。一分鐘後,(就開始)比賽開始了。 (點明遊戲規則,引出下文。) 

(我們這隊)上場的是蔡在榮和許漢銘。他倆把氣球運到椅子上後,蔡在榮便用他那又肥又大的屁股來了個“泰山壓頂“,氣球“砰”地一聲破了。接著第二個氣球,可他倆把氣球運到終點時,蔡在榮好像發怒似的,他(竟然)把許漢銘背了起來,氣球也“砰”地一聲破了。接著第三個氣球,運到終點後,蔡在榮來了個“一針見血”,他把手比成槍狀,用食指用力刺氣球,氣球“砰”一聲爆了,再接著第四個氣球運到終點後,蔡在榮把氣球放到地上,一踩,就破了,然後(最後)第五個運到終後,蔡在榮把氣球扔向天空,再用力一拍,氣球就破了。 (整個遊戲的過程寫得很詳細,也不乏生動,但怎么體現“辣”呢?作者應該簡要寫寫其他隊的情況,把隊與隊之間的pk勁表現出來,這樣才有“辣”味。) 

最終,我們完成了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