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作文想像輔導技巧

國小作文想像怎么寫?有什麼技巧?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國小作文想像輔導技巧,希望大家喜歡。

一、 問題的提出

國小作文意在讓學生把自己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有意義的內容用文字表達出來。一篇作文從本質上說,就是一種綜合思維的語言表達能力的體現。迄今為止,許多學生把作文練習視為畏途,教師把作文教學當作一大難題。究其原因,主要存在兩個盲點:第一、認識的誤區。他們覺得培養學生作文能力的做法是:按照“記敘——說明——議論”的序列,採取與講讀課文同步訓練作文。但是這樣的話,盲目性較大,沒有明顯的訓練重點。第二、訓練的盲目。教師單純地在寫作技巧、方法上進行概念傳授。他們沒有顧及學生思維的發展是從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而一味地追求“蠻練”,奉“功到自然成”為玉律,所以收效甚微。

根據對本校學生作文和教師作文教學現狀的調查分析,我們對此有了更深一層的了解。

1、對教師的狀況

(1)在作文教學中,教師過於強調作文技巧、方法的傳授,不重視對學生想像力的培養,學生作文枯燥、乏味,缺乏應有的童趣。

(2)教師自身的創造性不夠強。只照本宣科,不注重自身想像力的發揮。

(3)教師作文教學單一的模式框死了學生,嚴重阻礙了學生想像力的發展。

2、對學生的狀況

(1)學生不會仔細觀察、善於想像、過分依賴教師。

(2)學生沒有生活積澱,缺乏生動的想像力。

在上述情況中,我們不難感覺到現今作文教學的弊端:教師一味地強調了寫作的結果,而忽略了寫作的過程。只有善於培養學生寫作綜合能力,包括觀察力、思維分析能力、想像力等,才能真正提高作文水平。

我們沒有去過桂林,那么我們讀完《桂林山水》的課文後,腦海里會出現一幅幅桂林山水的圖畫。灕江的水是那樣的靜,那樣的清,那樣的綠;桂林的山是那樣的奇,那樣的秀,那樣的險,仿佛身臨其境,這就是想像的作用。大科學家愛因斯坦曾說過:“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著世界的一切,推進著進步,並且是知識進步的源泉。”由此可見,培養和發展學生的想像力是何等的重要。

小學生作文,雖不是什麼藝術創作,但同樣需要比較豐富的想像。例如:要形象地描繪客觀事物,就需要生動的比喻、擬人和誇張的手法;要完整地刻畫某個人的形象,就需要對他的內心活動作某些合理的推測;要比較深刻地揭示某一事物的象徵意義,就更需要展開豐富的想像。

基於對想像作文教學的濃厚興趣,故以“國小想像作文教學”的研究為切入口,有意識地在國小階段培養好學生的想像力,讓學生“敢想像、會想像、善想像”。在全新的作文教學中體現“求新、求趣、求美”。

二、研究目標

1、本課題旨在構建想像作文教學的行之有效的方法、過程。主要是依據心理學中有關想像力的培養發展策略,以“想像手法教學”和“想像篇章練習”為著重點,分層教學,激發學生寫作的興趣,以充實文章的內容,突出文章的中心,增強文章的感染力。

2、通過想像作文的教學,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想像力,豐富學生的想像力,發展學生的想像力,並由此豐富學生寫作的題材。

三、研究過程

(一) 在豐富學生的表象中發揮學生的想像力。

小學生作文是一種創造性的認識活動和書面表達練習活動。在我們指導孩子寫想像作文時,我們通常強調內容的獨創性,鼓勵學生憑藉生活經驗的積澱,大膽展開想像,尤其是創造性想像,來表達自己的體驗和意願,寫出充分顯露個人創造力的習作。可這一切並不是孩子們與生俱來的,在發揮他們的想像力,指導他們寫出好的想像作文之前,必須豐富他們的表象,增加表象的貯備。為接下來的一系列寫作打下基礎。

1、在實踐活動中發揮想像力。

(1) 創造性觀看電影、電視節目。

在每周一次的觀看電影、電視節目中,充分利用學校紅領巾影庫,播放一些生動、活潑,孩子們感興趣的、喜聞樂見的節目,比如《貓和老鼠》、《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米老鼠和唐老鴨》等,在看完一遍後,選取學生最感興趣的一個片段,消去聲音後,讓學生觀看,據畫面中一些小動物的動作、神情,想像它們的語言,並能把它比較逼真的模仿或者在創造。最後,再和原畫面的聲音和故事情節進行比較。

(2) 從參觀、訪問中尋找靈感。

每月一次的參觀或訪問是孩子們特別喜歡的。如何恰好地利用機會,發揮學生的想像力,最為重要。在歷次的參觀中,做到參觀前有要求、有目的、有計畫。春秋遊的活動中,教師要求學生自己分組活動,明確本次活動的主要項目,要求學生寫好參觀筆記,把印象最深刻的詳細記錄下來,在班中進行交流,以備在今後的想像作文練習中積累生活實際。在訪問軍營基地時,鼓勵學生積極參與,除了觀看軍隊訓練,更應深入軍營,多看看、多摸摸、多走走,回校後能模仿解放軍叔叔的佇列練習,回家去試著折折被子、擺擺生活用品,在體驗中激發學生寫作的靈感。

(3) 在勞動、活動中進行創造。

每周一次的勞動,我們的安排頗為獨具匠心,它不同於一般意義上的勞動,它要能使學生在勞動中進行創造。比如:為娃娃添眼睛——釘紐扣。在為卡紙娃娃美化的同時,學會了釘紐扣,並且使學生在勞動中,體會到了紐扣的妙用,感受到了原來可愛娃娃的眼睛像黑黑的紐扣,產生了比喻的想像。再有就是拆裝玩具。學生生活中喜歡的玩具人人都有幾件,他們的想像也是隨著這些玩具的刺激而引發的,因此,我們讓學生幾人一組,分配給他們一些可搭築的條條塊塊,如何有創意性地搭建,成了這次活動的評分標準。

(4) 利用十分鐘隊會,發揮想像,激發真情。

在隊會中,能結合課題,有機地發揮學生的想像力。一次以《愛》的主題隊會中,設計了這樣一個場景:

情境一:你在國外工作的爸爸已有三年沒回家了,如今中秋節臨近,許多在外的遊子都已回來。看到這些,你想到了什麼,說一說。

情境二:正當你準備把寫好這些話作為一封信投寄給你父親時,他卻突然出現在你的家門口。這時,父子(女)相見會是一個什麼樣的場景呢?請說說。

情境三:正當你們相見時,爸爸從包中掏出了你夢寐以求的筆記本電腦,這時你又是怎么想的?說說。

這種連續性的情境,用一條線索貫穿始終,步步深入地進行想像訓練,在無意識中讓學生體驗情感,刺激想像,為今後“為情而造文”鋪設道路。

2、閱讀文學作品,積累素材。

文藝作品的特點是用生動的語言、典型的人物形象,具體的故事情節來反映社會生活的。它的突出特點是形象性。通過閱讀文學作品,學生可以獲得豐富的具體形象,同時還可以獲得大量辭彙,這些形象的辭彙在想像中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鼓勵學生借閱書籍,有計畫地、持之以恆地學習,做好記錄,切實指導學生讀好書,多讀書,巧讀書。

(二) 憑藉想像手法,進行想像片段訓練

想像作文的訓練,不像一般的記敘文那樣強調寫真人真事。它要求學生以自己豐富的表象——已有的生活和知識基礎。以“合理性和科學性的準則,恰當運用虛構、誇張、比喻、幻想等手法,構思出具體、生動、新穎、奇妙的情節寫成段。因此,進行想像手法的訓練,對於下一步想像作文整體的訓練起著拋磚引玉的作用。想像手法有許多,我們著重對比喻、擬人、猜測、象徵、對比、回憶、幻想這七種進行有序地指導。

1、 關於想像手法的訓練

(1)形象地講明每種手法的特點

關於比喻想像

比喻想像,是指在寫甲事物的時候,想到乙事物有相似的地方,就用乙事物來比喻甲事物。比喻是在事物的相似的基礎上產生的,因此著重讓學生明白“相似”是個極廣泛的概念,可以指顏色,也可以指形狀、聲音、氣氛、作用等。如“池塘里的小蝌蚪想一個個歡快的音符”,這是形狀的相似。“吱悠吱悠、叮兒叮兒的響聲,像一支支快樂的鄉間小曲”,這就是聲音和氣氛的相似。同時,向學生傳遞另一種情況:對於兩個事物的相似點,在比喻中可以表明,也可以含蓄著不說。如:荔枝皮像胭脂一樣紅,就表明了“紅”的這個相似點。

關於比擬想像

比擬想像分擬人和擬物。擬人想像是指在寫物的時候想到它的某些特點與人相似,就把物當作人來寫,直接移用寫人的詞寫物。如“一棵棵楊梅樹貪婪地吮吸著春天的甘露”,這句話就是用寫人的貪婪來寫楊梅的。擬物想像是指在寫人的時候想到他的特點與物形似,就把人當作物來寫,直接移用寫物的詞語寫人。如:“東郭先生再也混不下去了,夾著尾巴逃走了,”用寫狗的“夾著尾巴”來寫人的狼狽相。

關於猜測想像

猜測想像是指在寫人或寫事物的時候,對同它有關的問題,做出猜測性的描寫或敘述。如:《威尼斯小艇》中“去做生意、到郊外去呼吸新鮮空氣、上教堂去做禱告”,就是對“商人夾著一大包貨物”、“小孩有保姆伴著”、“莊嚴的老人夾了聖經”的有關問題——去做什麼——的猜測。

關於對比想像

對比想像是指在寫一個事物的時候,想到與之性質不同的另一個事物,就描寫或敘述出來相比較;或在寫一個事物這個側面的時候,想到情況與之完全相反的另一個側面,就描寫或敘述出來想比較。如:我的爸爸是一個教了二十年的普通的老師,他不象黎明的爸爸,整天有應酬不完的宴請;也不象工容的爸爸,常常有買不完的便宜貨。他呀,有批不完的作業本,備不完的課”。

關於回憶想像

回憶想像,是指在感知甲事物的基礎上,回憶起與之相關、接近或相反的乙事物,並描寫或敘述出來。在常見的“每當我看到……時,就會想起某某來”。

關於象徵想像

象徵想像是指對某事物的具體描寫,來反映另一事物的意義或表現作者的思想感情。運用時,對所“借”事物的描寫要不找痕跡,不露鋒芒。不著痕跡就是銜接自然,天衣無縫;不露鋒芒就是真實描寫,意在言外。如:“開學第一天,小朋友背著書包去上學。藍藍的天空中漂浮著朵朵白雲,小鳥在枝頭唧唧喳喳地叫個不停。小朋友們胸前的紅領巾,也變得更加鮮艷奪目了。”這段話中,主要表現了小朋友上學時的快樂心情,但沒有直接描寫,而是通過藍天、白雲、紅領巾的描寫,這種快樂的心情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來了。

關於幻想想像

幻想想像是指對未來的想像,它表現為描述人對未來事物的希望、幻想、對於刻畫人物的性格、表現思想感情都是很有作用的。通常有兩種思路。一種從幻想到現實,一種幻想到幻想。如《書包減肥記》就屬於前一種思路。文章開頭,寫小作者“我”用小秤稱出了自己的書包足有8斤重——晚上睡覺時,夢見書包瘦了,輕了,自己感到特別的輕鬆,快活,課餘時,和同學們一起玩啊笑啊——一覺醒來,發現書包依舊是鼓鼓的。文中對“書包減肥”的幻想,其實正是對學習壓力過重的一種呼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