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作文指導

許多同學都想把作文寫得好一點,但總覺得學好作文不容易,有什麼辦法使作文的水平提高快一些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關於三年級作文指導,歡迎借鑑參考。

讀書與寫作的關係

古人曾說:“勞於讀書,逸於作文。”這話的意思是,在讀書方面肯付出辛苦,寫起文章來就會輕鬆。怎么樣才能算“勞於讀書”呢?

我先舉幾個例子。唐代文學家韓愈,他身世孤苦,三歲死了父親,從小過著流離困頓的生活,但他能刻苦學習。他七歲開始讀書,每日能誦記數千百言,十三歲就已能寫很好的文章。唐代詩人白居易,他“苦學力文”,“晝課賦,夜課書,間又課詩”,他每日堅持,不怕勞苦,甚至出現“口舌成瘡,手肘成胝”的情況。唐代詩人劉禹易,他年紀很小,頭髮束成兩個角的時候,就讀了《詩經》和《尚書》。後來閱讀的範圍越來越廣,他曾在《游桃源一百韻》中說:“九流宗指歸,百氏旁捃摭。”九流百氏,即九流百家,指各種學術流派的大量書籍。這兩句的意思說,他研讀各種流派的旨意,廣泛地採集百家著作。又如宋代的文字家范仲淹,他小時候,“晝夜苦學,五年未嘗解衣就枕。夜或昏怠,輒以水沃面。”宋代文學家歐陽修,他自幼好學,夜以繼日,廢寢忘食。家中無書可讀,就到附近人家去借,有的書還把它抄下來,背下來。又如明代文學家宋濂,他六歲開始讀書,每天記誦兩千多字的文章。他家窮,買不起書,只好向有書人家求借。借到書就日夜抄錄,就是大冷天,硯水結冰,手指凍得僵硬,他還是堅持抄寫不懈。因為按時還書,有信用,藏書人都願意借書給他。他就用這個方法,才有機會遍覽群書。古代文學家青少年時勤苦學習的故事是很多的,說也說不完。

文學家能寫出好文章,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一個很重要原因是他們在青少年時代,不怕辛苦地大量閱讀。閱讀是寫作的基礎,閱讀愈多愈廣,就愈有助於寫作能力地提高。多閱讀,可以開闊眼界,廣大知識面;多閱讀,也可以使我們學習到如何選材立意、布局謀篇、選詞鍊句和不同的表達方法。因此,漢代的大作家楊雄就說:“能讀千賦則善賦。”是說讀了很多名家寫的賦,自己也就善於寫賦了。唐代大詩人杜甫也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說讀了很多很多書,寫起文章來,文思就會敏捷,如有神力相助。清代小說家蒲松齡在《聊齋志異》中也說:“書痴者文必工”,意思說,沉迷閱讀的人,他的文章必定會寫得好。《唐詩三百首》的編者蘅塘退士也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他們這些話,可以說是歷史經驗的總結。

我們許多同學作文寫得不好,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課外閱讀太少。要想寫好作文,就要肯下讀書的苦功。只要能下決心,經過一番“勞於讀書”的苦,是一定會出現“逸於作文”的樂的。

作文開頭寫法應注意的

明朝陶宗儀在他的《輟耕錄》中說,文章的結構要做到“鳳頭、豬肚、豹尾”。這“鳳頭”是比喻文章的開頭。

開頭為什麼要用鳳的頭來比擬呢?鳳是古代傳說中的神鳥,雖然誰也沒有看見過,但古代的畫家畫過不少鳳的形象,因此人們的印象中,鳳的頭部是美麗俊俏的。從古代的那些鳳的圖案看來,鳳的形象有點像現實生活中的雞。你看,雞的頭也不是很美麗俊俏的嗎?其實,它們的頭除了美麗俊俏外,還有一點是小。雞的頭是小的,鳳的頭也是小的。因此,我們說,所謂文章的“鳳頭”,就是說文章的開頭要既美麗又要小巧,千萬不要嚕嗦,千萬不要寫得長。但說說容易,做做難,有不少小朋友都不注意這一點。

如有位小朋友寫《秋遊D溪水庫》,文章開頭是這樣寫的:“秋高氣爽,風和日麗。蔚藍的天空飄著朵朵白雲。我們盼望已久的秋遊D溪水庫這一天終於來到了。早晨七點,我們懷著興奮的心情登上汽車,汽車內立刻充滿了歡歌笑語;汽車載著我們的歌聲,帶著我們的憧憬,向著D溪水庫方向飛快地賓士。依窗眺望,稻田一片金黃,好像鋪上了一層厚厚的地毯;燕子成群地在萬里長空向南方飛去;田野的周圍是巍峨的高山,它們像一條綿延起伏的巨龍,橫亘在廣闊的原野上。大約過了四十多分鐘,到了D溪,我們個個興高采烈、迫不及待地跳下車,向水庫奔去。這個開頭一寫就兩百多字。作文的題目是游水庫,他寫了兩百多字了,還未見到水庫的一點影子。

有些小朋友把開頭寫得更長,甚至把老師如何宣布秋遊,自己如何向媽媽討錢,如何去購買吃的東西,晚上如何興奮睡不著覺,大清早如何起床出門趕到某地集中等等都寫上。按教學的要求,小學生的作文,一篇五百字光景就行。開頭已花了兩百字,留下寫游水庫的只有三百字了,這樣就不能突出題目的重點了。

又如,有一位同學寫了一篇《抓蛇的故事》。開頭是這樣寫的:“有一個淘氣包叫張輝,他有兩個好朋友,一個名叫秀秀,一個叫聰聰。秀秀長得很秀氣,名字又叫陳秀,大家都叫她秀秀。聰聰是小男孩,他很膽小,但很聰明,大家都叫他聰聰。有一次,學校舉行採集標本大賽。同學們都踴躍參加。不到幾天,學校便收到十幾件參賽的標本。張輝知道以後,也想參加比賽。可他又難住了,因為大家都採集昆蟲標本,如果自己也採集昆蟲標本的話,就很難得獎,對了,我要採集點了不起的東西。”這開頭也有近兩百來字。他們如何抓蛇還一字也未提到,若按一篇作文五百字算,留下寫抓蛇的也只有三百字了。

我對這類開頭寫得長,而正文寫得短的作文,戲稱它叫“大頭娃娃”。意思是它的結構比例是頭大身子小,就像小朋友見到過的大頭娃娃。小朋友們,你們的作文有這種“毛病”嗎?對於這個“毛病”,醫治藥方是:按題目的要求,來個“開門見山”。

游水庫那篇就可以直接寫到達水庫邊的種種情景,路上的一切都可以刪去。抓蛇那篇可以直接寫他們上山在草叢中尋蛇,開頭這些介紹也可以統統刪去。我們不能浪費筆墨,“開門見山”可以很快地觸及到要寫的人或事,也只有這樣,才有可能為下面的文章的內容的展開留有充分的餘地。

小朋友們大概讀過葉聖陶先生寫的《記金華的雙龍洞》吧?那篇文章的開頭就非常自然、簡潔。“四月十四日,我在浙江金華,游北山的雙龍洞。”僅一句話就交代了時間、人物、地點、事件,沒有用什麼華美的辭藻,沒有用什麼奇特的安排,也沒有從很遠的地方寫起。讀了這個開頭,就可以知道下文主要是寫什麼的了。

“開門見山”能使開頭簡潔明了,能突出題目的特點,我們的作文應該用這樣的手法開頭。當然,作家們寫較長的散文、小說,有時開頭從很遠的地方寫起,花了很多筆墨,那是可以的。而我們是小學生,特別是在考試時,時間緊,字數又有限,作文的開頭就不能長,就應該“開門見山”。希望小朋友記住古人“鳳頭”的教導,不把作文寫成“大頭娃娃”。

寫作力求創新

平日,小亮寫的作文,老師都只打給他70分左右,這一次寫《一件——的事》的作文,老師競打給他90分。小亮“受寵若驚”,連忙去老師。“老師,我平時作文都很認真,怎么都打不上高分?”“你過去寫的作文雖然文句通順,敘事也清楚,但選的題材卻都是‘似曾相識’的,大都是作文選上小朋友寫過的,沒有特色,沒有新鮮感,所以就不能打上高分。”“老師,這一次我花的力氣還沒有往日多,怎么會得高分?”“這一次你寫了《一件後悔的事》,寫十七號強颱風襲擊溫州那天夜裡暴風驟雨的真實可怕的情景。題材既真又新,因此就可以打高分。你說花的力氣不多,是因為你在寫自己真實的生活經歷,是在寫自己的親身的生活感受,所以就不需要苦思冥想,也不要東拼西湊,寫起來就會輕鬆自如,不會感到費力。”小亮終於從自己寫作文的得失中,悟到了作文選材要新的道理。

許多小朋友寫作文也有小亮平日寫作文那樣的缺點。寫《童年趣事》,總是寫過家家、唱墨水等;寫《一件小事》,總是寫拾到錢包還失主、領盲人過馬路、公共車上讓座等;寫《我的同桌》,總是寫“三八線”之戰、考試時不肯“幫忙”等。寫來寫去,材料大都來自作文選。腦子不用多動,“存貨”一搬,快速完成,還以為自己寫得不錯。但老師一看就會皺眉。讀這種人云亦云,因襲舊套,沒有新意和創造的作文,實在是味如嚼蠟,味道差極了。老師怎么會給這種作文打高分呢?當代大畫家齊白石先生有句名言佳句:“學我者生,似我者死。”他的意思是學他的創新精神,才是一條生路,若一筆一畫的只求外形相似,是沒有出路的。古往今來獲得成功的作家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努力創新,他們決不因襲舊套和拾人涕唾。

其實,小朋友中能努力選擇新鮮題材去寫作文的也是很多的。如有位小朋友寫了《班裡的拍照風》,寫出班中不少同學去拍昂貴的明星照來比神氣比闊氣的不良風氣;有位小朋友寫了《媽媽打爸爸》,說媽媽不講社會公德,常把罐頭殼向窗外面拋,有一次正恰打著剛下班回來的爸爸,爸爸被砸得頭破血流;有位小朋友寫了《老師,開開恩吧》,說同學們喜歡打桌球,老師一氣之下就收繳了所有的桌球拍。大家在心中呼求老師開恩;有一位小朋友寫了《拔牙》,寫他自己到診所拔蛀牙的害怕及醫生如何巧妙拔牙的經過;有位小朋友寫了《巷口的廁所》,他寫了往日舊廁所的差、髒,以及今日的新廁所的整潔,反映了城市新貌的“一角”。個人、家庭、學校、城鎮、農村,都在日新月異地變化,我們要向新聞記者學習,要積極投身社會,仔細觀察事物,要把“鏡頭”對準生活中最新的題材。這樣,你把“拍來”的新題材寫入作文,你的作文才能具有新鮮感,才能成為好作文。

有許多小朋友腦子裡是有許多新鮮題材的,但他卻沒有用上這些題材。原因是:他自己不覺得這是個新鮮的好題材,他又沒有樹立信心。要勤觀察,多思考,在選擇題材方面多做些求新的工夫,你的作文就會擺脫舊套路,走出新路子。十九世紀英國詩人王爾德說:“第一個用花比美人的是天才,第二個再用的是庸才,第三個再這樣比的就是蠢才。”他這話的意思是不要落俗套要創新。我們小朋友都很謙虛,是不會說自己是“天才”的,但我們的小朋友是個有理想、有志氣的孩子,是一定不願意當“庸才”與“蠢才”的。我深信,小朋友們通過不懈的努力,是一定能寫出具有新意的作文的。

寫作文多寫真人真事

小朋友沒有作家那樣豐富的生活經歷和慎密的構思能力,所以我們對小朋友的作文是寫真人真事。小朋友只要把自己的親身經歷詳細的記敘出來,就會令人感到生動有趣,就會有真情實感。童學森的《學雛鷹,見行動》,寫自己上學三年中都由長輩接送,自從開展“學雛鷹,見行動”以後,他上學就堅決不要爸媽接送,還在家幫媽洗碗掃地。“接送”是件普通的事,卻又是普遍的現象。不讓“雛鷹”試飛,什麼都依賴長輩,這“雛鷹”怎么會飛呢?這是很值得寫的題材。陳展非的《教訓》寫自己早上騎車上學時,看見路旁一個小孩被運貨汽車撞死的悲慘狀況,他從這可怕的車禍中悟出了騎車要千萬注意安全的“教訓”。陳盛的《第一次吃火鍋》,記述自己第一次吃火鍋的經歷,文中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語都充滿著童趣。黃海麗的《放學路上》,寫自己的書包帶斷了,路旁的一位補鞋的主動招呼她,把她的書包帶縫好。她身邊沒帶錢,補鞋的竟說沒關係。一件小事,寫出了一個補鞋匠的質樸善良。陳盈盈的《擺闊》,僅用了一個小鏡頭就寫出了某個同學有了錢就擺闊的不良風氣。一篇短短的小學生作文,提出了一個較為嚴重的思想品德教育問題。葉嬌嬌的《變化》,寫出了伯父家的窮困到富裕的大變化。從一戶人家的變富,看出了開放改革帶來的實際好處。上述這些小朋友都在寫自己的親身經歷,因為他們忠實於真實的生活,所以就給人有如聞其聲,如見其人的感覺。

小朋友經歷的事多的很,幾乎每天都有可以寫的小事情,小朋友們只要眼勤(勤觀察)腦勤(勤思考),作文題材就多得很,就寫也寫不完。但有的小朋友寫作文總覺得沒有什麼好寫的,他們不去從自己親身經歷中去找作文題材,而一看到作文題目,就動腦筋編造。他們認為作家可以“創作”,小朋友也可以“創作”。在這樣錯誤的思想指導下,他們的作文就虛多實少,明眼人一讀,就會覺得那是編造的。小朋友們,你們一定要記住,要寫自己親身的經歷,不要去“造假”。

多角觀察選取一點

家鄉的面貌日新月異,自然會引起小朋友去描寫的興趣。近來有很多小朋友用自己的眼睛多角度地去觀察家鄉的變化,他們並能選取他們感受最深的一點來寫。王增進的《小船盪悠悠》,寫梧梃鎮往日的交通工具是小船,而現在汽車四通八達,小船被冷落了。寫出了鄉鎮交通交通運輸的迅速發展。余海淑的《河水、井水、自來水》,寫從前農村飲水條件差,這幾年不斷地改變著飲水的條件。從水的變化,看出農民生活的提高。王軍的《今日西城路》,寫了西城路舊貌和新貌的對比,使人看到了改革開放的真實成果。朱留丹《兩張照片》,用不同時期同一地點拍的兩張照片的背景的變化。上述這些同學們都能選取一點來寫,所以能給人有較深刻的印象。

但有些小朋友卻沒有去選取一點做重點寫。如周璇的《機場新貌》,題目是“機場”,卻一大半去寫去機場的“路”。寫到機場時卻僅“好大的機場,好漂亮的轎車,侯機大廳的裝飾更加富麗堂皇”幾句。“好大”,多少大?“好漂亮”,如何漂亮?“富麗堂皇”,怎么富麗堂皇?這裡應該詳寫的都沒有寫。這樣,就不能緊扣題目了。又如倪佳佳的《白石水電站》,寫了騎機車,寫了小溪流,寫了白石水庫,寫了道士岩,但就是沒抓重點寫“水電站”。又如黃甜甜的〈家鄉新貌〉,沒有抓一點感覺最深的來寫,一篇短短的作文。寫家鄉的路、房子、車、人,處處事事都提到一點,這樣空乏地家鄉新貌就寫不出特有的新貌,也不可能令人引起興趣,也就不可能成為一篇有特色的好作文。

關係型話題作文審題“四論”:關係論

關係型話題作文審題的關鍵,就是在於理順話題中的種種關係,清楚地點明其間關係,即“關係論”。關係型話題作文,重在考查考生的思辨能力。故構思作文之前,最重要的是要用辯證思維的方法,辨清構成話題的諸要素之間的特定關係。

系型作文話題要素之間的關係主要有以下幾種:

1:並列共存關係:指構成話題的諸要素之間存在著一種平等並列的關係,幾個要素可以同時共存。

例:“相信自己與聽取別人的意見”對此就可詮釋為“既要相信自己,又要相信別人的意見”或“既要相信別人的意見,更要相信自己”。

例:“自由與捨棄”可理解為“自由是限制性的自由,捨棄是得自由的一種捨棄,自由應是在捨棄中得到的充分自由。

2:對立統一關係:指各要素單一來看是對立矛盾的,但實質上它們又相互依存、相輔相成、和諧統一。

例:“卑微與高貴”,二者對立統一,從一定意義上講,[複習必備 | 海量免費學習視頻資源盡在“學而思輕課APP”>>>點擊了解]這個話題可理解為:卑微蘊育高貴;高貴源自卑微;只有把卑微的自己納入平凡中去孜孜追求,才能創造人們心中的“高貴”。

3:是非取捨關係:指關係型話題的諸要素之間是一是一非、一對一錯的關係,對它們只能有所取捨選擇。

例:“嫉妒與羨慕”,我們只能理解為“我們可有羨慕之意,不可有嫉妒之心”。若作其他理解則是不當的。

4:並非絕對關係:指構成話題的諸要素之間存在著某種關係,但這種關係不是一成不變的。

例8:“痛苦與成功”這個話題,我們可理解為“成功來自痛苦的磨礪”。但痛苦之後不全是成功,成功也並非全部源自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