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六年級畢業考試作文指導:作文複習攻略

作為整個國小階段收官之戰的畢業考試,作文,歷來是畢業班複習的重矢之地,也是個瓶頸問題。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作文複習攻略,歡迎借鑑!

【作文複習攻略】

一、依標扣本,整體把握。

1、整體把握課程標準。

2、突出重點。作文複習要突出重點。如命題作文中的“審題、選材、構思”訓練;材料作文中的“圍繞中心,重點發散”訓練;看圖作文中的“觀察”訓練;想像作文的“想像”訓練;套用文中的“格式”訓練等。抓住這些重點複習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對薄弱環節下功夫,比如記敘文中的敘事、狀物,重在求“序”,即按一定順序將事情的來龍去脈,物體的形狀、作用敘述清楚;寫人、寫景,重在求“異”,即抓住特點,寫出該人物、景物與其他人物、景物的不同之處。

3、摸清學生作文基礎。摸清學生原有水平是開展有效複習的基礎,這一點往往不被教師重視。往往是看似對學生比較了解,但要教師具體說出哪些學生擅長哪類文章,是寫實作文還是想像作文,是寫人記事作文還是描景狀物作文;存在問題的學生中,哪些是選材問題,哪些是語言問題,教師還真是拿捏不準。針對這些問題,我通常是讓學生自選作文內容、限時作文的方式,進一步了解學生作文基礎,以便更好地科學合理的開展有效複習。

二、訓練學生審題的能力。

怎樣指導學生審題?

(一)審清範圍:

每一個作文題目對作文內容都會有一定的範圍限制,我們在指導學生複習時要弄清這種範圍限制:

1、審清時間範圍。有的題目,從時間上規定了寫作範圍,這種規定大體有三種情況:

一是規定了取材的時間界限如《暑假中的一件事》,“暑假”一詞就限定所寫的一件事應是暑假裡的事。

二是啟示了所寫的內容時間跨度,如《午飯前後》,文章的內容既要寫到午飯前又要寫到午飯後,在時間上有一定的跨度。

三是限定了所寫內容的特定時間背景,如《童年趣事》,所寫的趣事必須發生在童年。又如《難忘的一瞬間》,所寫的應是在某一很短時間裡發生的事情。

2、審清地點範圍。作文題目中常常出現一些表示空間(方位)的詞語,它們往往對所寫內容的地點背景作了明確的限定。如《農貿市場》一題須寫農貿市場中的事;又如:《上學路上》則須寫去學校路上的事;如《海邊》、《在海灘上》、《海岸一角》三題都是指海邊,但是所指的具體空間還是有些大小區別的。

3、審清對象範圍。如《我熟悉的人》、《一個的人》、《我的好》等都是寫別人的情況,即使文章寫到“我”或他人,那也是“配角”。又如《我的同桌》、《我的同學》、《我的夥伴》三題雖然都可指同學,但三題的寫作對象的範圍由小到大,《我的同桌》對象基本上是唯一的(當然也可以寫以前的同桌),而《我的夥伴》則既可指本校本班的同學,也可指鄰校小朋友,還可指鄰居小朋友等,範圍要大得多。

4、審清內容範圍。這是指對事件的限制。如《一個難忘的事》必須寫確實是令人難忘的事。《記親身經歷的一件事》就只能寫親身經歷的,自己聽到或看到的,還不能算親身經歷。《老師二三事》只能寫老師的二件或三件事。

5、審清數量範圍。有些題對所寫人和事物都作了數量上的限定,我們要確定它的數量範圍,按照題目規定的數量要求去寫作。如《暑假中的一件事》、《一件難忘的事》、《這件事》、《一個的人》。又如《學校生活中的一件事》和《學校生活二三事》,前者只能寫一件事,而後者一定要二至三件事才能切題。

(二)審清重點

教學生習作前應該弄清題目要求寫的重點,不少題目都有關鍵字,這個關鍵字通常叫做“題眼”,我們把它找出來,也就是找到了寫作的重點。如《一件難忘的事》這個題目,依次規定了體裁(記事為主的記敘文)、數量(一件)、內容(難忘的事),這三點要求中,主要的無疑是“難忘”,這就是題眼。

有的題目比較含蓄,我們更需注意什麼是關鍵字,把意思領會清楚。比如《我的“傻”爸爸》,這個“傻”字是反語,表面是傻,實際上是不傻的意思。又如《媽媽的“壞”脾氣》,這個“壞”也是反語,實際上恰恰在說媽媽的某種好習慣,好作風。

找“題眼”有一定規律。如果題目是一句話。“題眼”多數在回答“誰?什麼?”的部分詞語中。如《我愛我的老師》的“愛”,《爸爸笑了》的“笑”等。如果題目是一個詞組,“題眼”多數在前面,即修飾部分。如《快樂的節日》的“快樂”,《可愛的金魚》中的可愛。《我喜愛的活動》中的“喜愛”等等。當然,題目是變化無窮的,並不是都可以照這兩種方法去找的。如《我的同桌》這個題,實際上並沒有規定中心內容,我們需要根據材料來確定文章的重點和中心。

(三)審清體裁

記敘文包括記事、寫人、寫景、狀物等四種主要體裁,像《一件難忘的事》、《記親身經歷的一件事》等,應採用記事的體裁;《我尊敬的人》、《好XX》則應採用寫人的體裁;《我們的校園》則主要應採用寫景的體裁,但也離不開人和事。《可愛的金魚》那就應採用狀物的體裁。日記,讀後感等則大多在題目中表明。

(四)教學生仔細審清題外的要求。

三、訓練學生確定中心的能力

作文的中心是一篇作文的靈魂,是作者作文的目的。複習時教學生確定中心要注意以下面幾點:

1、中心要有意義的健康的。一篇文章讚揚什麼(或歌頌什麼),批評什麼(或揭露什麼),或說明一個什麼道理,都應該使別人讀了以後受到教育或啟發。如果能達到這個目的,那么這篇文章就是有積極意義的。

2、中心要集中。一篇文章必須圍繞一個中心來寫,不能分散,不能有二個(或多個)中心。

3、中心要新穎。要善於從多層次、多角度、多方面來考察材料,做到以小見大,由表及里,從中深深地挖掘出他人從未曾發現的新的思想內容。

四、指導學生選擇材料。

從小學生知識水平看,所寫文章要真實感人,應著重從以下方面選擇材料:

1、要選擇親身經歷的、真實的材料。

大家看這篇文章:

媽媽回來了

“前段時間,媽媽去杭州學習,去了好長時間,可能有一個月吧。今天,媽媽終於從杭州回來了,我非常高興!因為媽媽的懷抱很暖和;因為媽媽回來了,爸爸的生日就能過得更好;因為媽媽在家裡會給我讀書……媽媽不在家的時候,我很想她;想媽媽的感覺,是一種想哭的感覺。”

這篇題為《媽媽回來了》的作文,僅107個字,是一位三年級小學生寫的。此文在海內外5萬多篇作品中脫穎而出,榮獲首屆冰心作文獎國小組一等獎。這篇文章成功在於有“真情實感”,真情實感具體體現在“媽媽不在家的時候,我很想她,想媽媽的感覺,是一種想哭的感覺”,這是人類共鳴的情感。

我們再看下面的這篇作文《爸爸,我想對您說》,文中小作者希望爸爸給她買電腦,她寫道:

親愛的爸爸,您知道嗎?前幾天,老師布置我們查關於宇宙的資料,我非常想完成好老師布置的作業。於是,我翻箱倒櫃,把家裡的書都仔細查了幾遍。結果,我找了一整天,才找出了少得可憐的一點點資料。而班裡的一部分同學,才花了一點兒時間,就從網上收集了好幾大張資料。什麼地球是怎樣形成的,金星的溫度……應有盡有。我真是羨慕極了。爸,難道您想讓女兒事倍功半嗎?

她以自己的親身經歷向爸爸訴說了想買台電腦的願望。沒有太多的辭藻,語言平實殷切,卻說出小作者的心聲,打動人心。

2、要選擇那些典型的、獨特的材料。法國著名作家福樓拜說過“對你要寫的東西,光仔細觀察還不夠,還要能發現別人沒有發現和沒有寫過的特點。”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寫文章要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新。”文章的內容如能超越一般學生的認知領域,顯示出知識積累的廣度和深度,那就能給人以耳目一新之感。湖南益陽市20xx年中考作文要求以《關心》為題作文,當不少考生把目光鎖定在人類的親情時,有位考生卻把愛心投向與人類息息相關的地球,文章將“綠蔭如蓋的大地”、“浩瀚無垠的大海”、“交錯分布的江河”分別喻為地球,“美麗的肌膚”、“藍色的衣裳”和“奔流不息的血脈”並引入被喻為“地球之肺”的亞馬遜河流域由於大片森林被焚燒而染上“炎症”等知識性較強的內容。由於新知迭出,讀者獲得了知識和情感的雙豐收。再如:浙江寧海市20xx年中考作文要求以“明天”為話題自選角度寫一篇文章。不少考生取“明天”的引申義構思,有位考生卻取“明天”的本義作文,擬題《明天就是中考》,記敘了“擠獨木橋”的前一天老爸贈送“作戰武器”派克筆、老媽熬出高能量食物小米粥和表哥提供新式手錶三件事,並在“後記”中這樣結束全文:“粗硬的派克正在舞動,已被小米粥填飽的肚子正在提供能量,手錶在忠實地記錄時間……”有的同學把敘事的筆觸延伸到考場,更體現出所選角度之新。更有獨具眼光的作者把敘述的時空就鎖定在眼前的語文考場。20xx年武漢市中考作文要求以“服務”為寫作範圍,自擬題目作文。有位考生別出心裁,所敘時間變一般考生的“過去進行時”為“現在進行時”,自擬題目《謝謝您,護花使者》,敘述自己在語文考場上的兩次意外(一次墨水用完,一次鼻子出血),兩次得到“如慈母般”的穿白裙的監考老師的關心和鼓勵的具體經過。文中的“護花使者”身份特殊,所處時空特殊,這些都閃耀著作者創新思維的火花,使“服務”這一文旨演繹得別具魅力。

五、運用列寫作提綱的方法,訓練學生的組織材料和布局謀篇。

考場作文,一般來說時間很緊張,要想讓學生在作文時節約時間,少走彎路,在作文複習時,就可以指導學生編寫作文提綱。在指導學生列作文提綱時,要求學生編寫的提綱內容要簡明,語言要準確。“簡”,就是簡單,沒有多餘的話;“明”,就是清楚明了,一看提綱,就了解全文的布局,各部分內容及詳略安排。每屆在畢業複習的時候,由於時間相對比較緊張,我都是在課堂上出示作文題目和要求後,就只要求學生編寫提綱,提綱中要學生把文章的中心思想簡單地寫出來,不要求作文。到最後一個月做複習講義試卷時,試卷上的作文題我全部只要學生寫提綱。下面給大家提供一個提綱範例:

如:《記一場鼓號儀仗隊比賽》

主題句:團結就是力量。(考試不必寫)

中心思想(考試不必寫):通過敘述鼓號儀仗隊比賽的過程,反映了同學們齊心協力參加比賽的生動情形,受到了團結就是力量的啟迪。

正文:

一、開頭概述事情的時間、結果等。可以議論事情對我的影響。

二、中間從前到後詳細敘述事情過程。

1.出發。時、地、人等以及心理。

2.到達。有場面描寫。

3.表演。細節。個人。自己的感受。

4.成績。心情。點出意義即主題句。

我覺得這種複習方法很快捷,因為編寫提綱實際上是從審題到布局謀篇進行構思的全過程,不寫成文章便於讓學生在課堂上有更多的機會,集中精力考慮作文寫什麼和怎么寫。而且可以有更多的時間讓學生在小組和全班進行交流,這樣既增加訓練密度、節約訓練時間,又培養了學生的快速思維,既能引導學生髮現問題,尋找辦法,又能互相學習,提高審題,選材和立意的能力。學生對自己的提綱感覺滿意了,有空再進行作文。

六、訓練作文的開頭、結尾和過渡

(一)開頭

萬事開頭難。孩子們作文常常感到難以下筆。經常會有學生跟我說“老師,你幫我開個頭好嗎?”頭開好了,不僅能使文章增色,而且能使文思如繭之抽絲綿延不斷,似涓涓溪流汩汩而來。新穎別致的開頭一開始就能抓住讀者的心,使之欲罷不能。正如俗話所說的“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開頭的方法千變萬化,沒有固定的模式,“文無定法”嘛,但大體上還是有章可循的。作為小學生,掌握一些基本的開頭方法就可以了。

常見的作文開頭的幾種基本方法:

(1)有話直說。這是文章最常見的開頭,開門見山,十分明確。如《詹天佑》的開頭:詹天佑是我國傑出的愛國工程師。

(2)引人入勝。這種文章開頭的方法常常把事情的結果寫在前面,或者提出問題,設定了一個懸念,引人入勝。《海底世界》的開頭:你可知道大海深處是什麼樣的嗎?

(3)先作鋪墊。有的文章開頭寫明事情緣由,目的是先作鋪墊,突出文章的重點內容。(4)交代事件。開頭對文章的事件作簡要的交代是經常用的一種方法,特別遊記、參觀記一類文章。

(5)點明中心。有的文章開頭就點明了中心,突出要寫的重點。如《詹天佑》。

(6)多用比喻,類比,排比等修辭方法,或引述名言佳句,講寓言故事切入話題。如:《忙的苦與樂》這樣開頭:現代社會的節奏加快,人們在忙中穿行,慨嘆著忙的苦與樂。在我看來,忙的苦與樂滲透在生活的每一角落,忙的苦與樂考驗著人們的品格靈性,忙的苦與樂昭示著時代的巨大變遷。排比式這種開頭體現了流暢的文勢,又能起到清晰地提挈下文的作用。開頭語句節奏明快,立意新穎,文意指向清晰可見。

(二)結尾

與開頭一樣,文章的結尾也是相當重要的。成功的結尾,能使讀者更深入、更透徹地理解文章內容,進一步領會文章的中心思想;精彩的結尾,能喚起讀者的思考與共鳴,增強文章的感染力,結尾當如撞鐘,“清音有餘”。選擇結尾的方法,也必須從全局來考慮,要使記敘的事件完整清楚,使文章的結構首尾呼應,以求得更好地表達中心,達到寫作的目的。下面介紹幾種常用的結尾方法。

(1)自然結尾。話說完了就自然結尾,一般敘事的文章,往往事情敘述完了就自然結尾。如《三亞落日》結尾是“喔,這就是三亞落日!”事情寫完了就乾脆利索地結尾,不拖泥帶水。

(2)總結性結尾。這種結尾的方法能使文章的中心突出,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如《山谷中的謎底》、《最大的麥穗》等。

(3)照應開頭。文章結尾與開頭相呼應使文章結構完整,中心更加鮮明。如《海底世界》的開頭是“你可知道,大海深處是怎樣的嗎?”結尾是“海底真是景色奇異、物產豐富的世界!”

(4)引發想像。有的文章結尾意思含蓄,給讀者有想像的餘地,言已盡而意無窮。如《愛之鏈》。

我們在幫學生複習的時候,可以結合課文的例子給學生進行分析。

(三)過渡

《煙臺的海》,開頭是寫面上的情況,“中國的沿海城市,東面或南面臨海的居多,北面臨海的卻很少”。接下去一句是“煙臺恰是北面臨海,所以便有了一份獨特的海上景觀”。這一句話很自然地把讀者的思路由“沿海城市”的“面”,引到“煙臺”的“點”上來,接著就是具體寫煙臺的海上景觀,讓內容的層次發生轉換。作者在寫煙臺海景的時候,是按照季節特點寫的,季節的過渡轉換也是非常緊密的。如“走出夏日的浪漫,煙臺的海步入秋的高遠”,銜接上下文,自然流暢。

常見文章的過渡有三種方式:

1、用過渡詞語過渡。當文章上下層次的內容比較單一,兩層的意思相近時,或者兩層的意思轉換、跳躍不大的地方,可用過渡詞或詞組。時間轉換用時間詞,地點轉換用方位詞,表示意思轉折的用“然而”、“但是”、“可是”等,表示結論的用“由此可知”、“可見”等,表示因果關係的用“因為”、“所以”等,表示總結的用“綜上所述”、“總之”等。例如《莫泊桑拜師》中的“一天”、“第二天”、“從此”這些詞語都是表示過渡的。

2、用過渡句過渡。當上下兩個層次內容比較複雜,層次跟層次之間意思有較大轉換或跳躍時,用過渡詞語可能連線不起來,但用一個較簡單的句子可以連線清楚,在這種情況下應該用過渡句。例如:有一篇文章,上一段寫了廣州的冬天,下段要寫上海,就用設問句過渡:“廣州的冬天是這樣,上海呢?”

3、用過渡段過渡。當兩個層次的意思相隔很遠,有著很大的轉換或跳躍時,就應該用過渡段。這種過渡段雖然自成段落,但都是句子不多的小段,有的甚至只是一個短句子。例如課文《秦兵馬俑》中有這樣一段話:“兵馬俑不僅規模宏大,而且類型眾多,個性鮮明。” 這段話,一方面承接上文“兵馬俑規模宏大”,另一方面引出兵馬俑“類型眾多,個性鮮明”的特色,在整篇文章中起橋樑作用。兩部分的事雖然有內在聯繫,但是從規模宏大轉到類型眾多、個性鮮明跳躍很大,就用了過渡段,把不同內容的兩個部分自然而嚴密地連線起來。

我在給孩子們複習作文時,也可以找這些比較典型的課例給孩子們進行分析,讓孩子們從中領悟方法,明白文章應該這樣來過渡。

七、指導學生把文章寫生動、寫具體

打動人的往往是細節,只有把重點部分寫詳細、寫具體了,讓讀者如見其人,如臨其境,才能給讀者留下深刻印象,並產生共鳴,受到感染。

作文“內容要具體”,這是新課標對作文訓練的基本要求之一。目前學生寫作文,內容空洞,言之無物是通病。那么,如何改變這種狀況,指導學生把作文寫具體呢?結合我自己的教學實踐,我認為可以從7個方面入手。

1、把事情寫具體

只有把事情寫具體了,別人讀了才會明白是怎么回事。如果只寫一些抽象的概念,沒有具體的事實,或者只寫事情的梗概,缺少細節的描寫,都不會感動人。

比如一個同學寫他和爸爸一起割麥子遇到了困難,其中的細節是這樣描寫的:

割了沒多一會兒,我覺得頭重腳輕,眼冒金花,心慌得怦怦跳,真有點支持不住了。這時,麥子更不聽話了,它們左躲右閃,我就是抓不住。好不容易抓住了,鐮刀搭在麥桿上,幾下都割不下來。忽然,一個麥穗打在眼睛上,啊,酸疼酸疼的,眼睛一下子睜不開了。我捂著眼睛坐在地上,真想大哭一場。

這個細節描寫具體生動地表現了割麥子這種勞動,對一個小學生來說是多么艱難啊。小作者根據在短短几個小時裡的感受,把勞動的艱辛細緻入微地描寫出來了。

這是他修改後的段落,原稿是這樣寫的:

割麥子真累呀!我割了一會兒,累得我腰酸腿疼。麥桿不聽話,我割也割不動,抓也抓不住。有一稞麥穗打在我的眼睛上,疼得我吃不住勁兒。

比較一下,像原先這樣採用直直白白地抽象概括的寫法,和加上細節描寫效果截然不同。前者讀了仿佛眼前出現了一個生動形象的勞動場面,後者很難感染人,給人以空洞、模糊的感覺。

2、用數字具體地寫出事物的大小。如:“不少人看過象,都說象是個很大的動物。其實還有比象大得多的動物,那就是鯨。最大的鯨有32萬多斤重,最小也有4、5千斤。我國捕獲過一頭8萬多斤重的鯨,有17米長,一條舌頭就有十幾頭肥豬那么重。它要是張開嘴,人站在它嘴裡,舉起手來還摸不到它的上齶;四個人圍著桌子坐在它嘴裡看書,還顯得十分寬敞。”

這段話一開始拿人們熟悉的象和鯨作比較,接著用“32萬多斤”和“4、5千斤”最大、最小的鯨的體重的具體數字,說明鯨的確很大。再接著用我國捕獲的一頭鯨的體重、長度、舌頭重量等數字作進一步說明,具體地寫出事物的大小。

3、用比喻、擬人來寫景狀物。如:如《趵突泉》最後一段話里有四處運用了比喻,形象地寫出了小泉是什麼樣兒的:“池邊還有小泉呢:有的像大魚吐水,極輕快地上來一串水泡;有的像一串明珠,走到中途又歪下去,真像一串珍珠在水裡斜放著;有的半天才上來一個水泡,大、扁一點,慢慢地,有姿態地,搖動上來,碎了;看,又來一個!有的好幾串小碎珠一齊上來,像一朵攢得很整齊的珠花,雪白,有的……這比那大泉更有趣。”

如果這段話只作一般敘述,而不用比喻來描寫,就很難把事物的形狀及其變幻寫具體。

4、用形容寫出事物怎么樣。

兩個學生同時寫學校的一個角落裡放著的一輛破舊的腳踏車:

第一位學生是這樣寫的:學校的一角放著一輛非常破舊的腳踏車。同學們看了都說“這輛車可真是又破又舊”,車的每一個地方都十分破舊,車座、車架、車圈、車條,包括車的支架,沒有一處不破不舊的,真是一輛破舊的腳踏車。可以說,我從來沒有見過比它更破舊的腳踏車了。

第二位學生是這樣寫的:學校的一角有一輛腳踏車,車座上的皮裂開了一道大口子,仿佛一隻癩蛤蟆張開的大嘴。可能是長期風吹雨淋的緣故吧,車架上已經布滿了黃銹。車圈和車條已經看不見一點亮光。車胎癟癟的。車的支架也折斷了,停放時,只能靠在牆上。

寫的是同一輛腳踏車,第一位學生六處提到腳踏車的“破舊”,文章的字數也不少,比第二個學生用的字還要多,倒沒寫出腳踏車的破舊;第二位學生一處沒用“破舊”這個詞,反倒能寫出了腳踏車的破舊。讀了第二學生的文章,大家的腦子裡一下了就浮現出那輛破腳踏車的樣子,知道了它的破舊程度。因為他寫出了腳踏車是怎么樣的。第二位學生除了恰到好處地運用了比喻,主要是形容在發揮作用。

5、要學會多問幾個“怎么”或“什麼”來擴展情節。

作文時如果學會多問幾個“怎么”就能夠把情節寫得具體詳細。

下面是一個叫小華的孩子寫的一個片斷:

一元錢

下午放學後,我回到家裡,奶奶給了我五元錢,叫我到超市買一斤大蔥。

我來到超市,買了一斤蔥,拿起售貨員阿姨找的錢就往家跑。回家奶奶一數錢,發現少找了一元。我去找她,阿姨卻不承認。

奶奶聽了這件事,很生氣,就告訴了她們領導。

小華選這個題材是不錯的,可惜寫得太空洞了,顯得蒼白無力。那么怎樣寫就生動具體了呢?大家看看老師是怎樣指導小華修改的。

老師:售貨員少找你一角錢,當時你怎么沒發現呢?

小華:我一手拿蔥,一手拿錢,沒法數。當時想,二角錢一斤蔥,只找三角錢,不會錯。我太相信售貨員了。

老師:你去找售貨員,你是怎么說的?

小華:我心平氣和地對她說:“阿姨,您找錯錢了。我買一斤蔥,給了您五角錢,應該找給我三角錢,您卻找給我二角。”

老師:售貨員怎么回答你的?

小華:“她沖我瞪著眼,惡狠狠地說:“我從來沒有錯找過錢。是你把錢偷偷地塞進口袋裡,準備買冰棍吃吧,不要胡賴帳!”

老師:你聽了這話怎么想的?

小華:我想這個售貨員真不講理,明明是她錯找了錢,自己不承認,還誣賴好人。她看我是個小孩,好欺負,才敢這樣做,要是個大小伙子,她才不敢呢!我委屈極了,氣得差點哭出聲來。

老師:奶奶知道後,有什麼看法?

小華:奶奶也很生氣,她說:“一角錢事小,售貨員的服務態度是個大問題,向她領導反映,幫助她轉變服務態度。”

老師:反映給領導有什麼結果?

小華:經理帶那位阿姨補找了錢,直說好話,向我們賠禮道歉。

老師:如果把這些內容補充進去,不就成了一篇內容充實的好作文了嗎?

小華照老師啟發指導的內容去修改,把這些內容補充進去,果然就成了一篇內容充實、具體的好作文了。

一元錢

下午放學後,我回到家裡,奶奶給了我五角錢,叫我到菜站買一斤大蔥。

我來到菜站,買了一斤蔥,我一手拿蔥,一手拿錢,沒法數。當時想,二角錢一斤蔥,只找三角錢,不會錯。拿起售貨員阿姨找的錢就往家跑。

回家奶奶一數錢,發現少找了一角。我去找她,我心平氣和地對她說:“阿姨,您找錯錢了。我買一斤蔥,給了您五角錢,應該找給我三角錢,您卻找給我二角。”

阿姨卻不承認,還衝我瞪著眼,惡狠狠地說:“我從來沒有錯找過錢。是你把錢偷偷地塞進口袋裡,準備買冰棍吃吧,不要胡賴帳!”

我想這個售貨員真不講理,明明是她錯找了錢,自己不承認,還誣賴好人。她看我是個小孩,好欺負,才敢這樣做,要是個大小伙子,她才不敢呢!我委屈極了,氣得差點哭出聲來。

奶奶聽了這件事也很生氣,她說:“一角錢事小,售貨員的服務態度是個大問題,向她領導反映,幫助她轉變服務態度。”

後來經理帶那位阿姨補找了錢,直說好話,向我們賠禮道歉。

再比如,有一位學生寫學校的大花壇,他寫道:“學校大花壇里的花兒開了,五顏六色,形態各異,芳香撲鼻,真美呀!”很顯然,這位小學生只抓住了主幹,卻忽略了枝枝葉葉,形成了空洞的描寫。他筆下的花壇無非寫了這樣幾層意思:⑴花開了⑵顏色⑶樣子⑷芳香⑸美。那么如何把這段話寫生動具體呢?我想,只要按他的描寫順序,提出問題,回答問題,就能達到目的。

我們可以提下列問題:⑴花開得怎樣?⑵都有什麼顏色?⑶都是什麼樣子的?⑷如何表達花香?⑸花壇的作用如何?按照提出的問題,讓學生認真思考,仔細觀察,展開想像,一一回答,就能寫成下面一段話:“學校大花壇里的花兒開得熱熱鬧鬧,色彩班瀾。紅的像霞,白的像雪,黃的像錦,藍的像海……看!花兒的形態各異,有的像一團火,有的像閃閃的紅星,有的像小喇叭,有的像金鐘,有的像雞冠……一陣風吹過,花香泌人心脾,引來了哼著小曲的蜜蜂,翩翩飛舞的蝴蝶。啊!大花壇美化了環境,使空氣變得清新,我愛大花壇。”這樣一寫,會讓人有如臨其境,如睹其景,如聞其香之感。

因此指導在複習時,教學生在寫作文之前,對感受最深的部分一定要認真想一想,運用多問“怎樣”或“什麼”的絕招,將原文一擴充,這樣就把當時的環境,人物心情、動作和語言都展現出來了,讓人有了如見其人、如臨其境的感覺。這是一把文章寫具體的鑰匙,用它去開內容空洞的鎖,一般都靈。

6、寫出人物是怎樣對話的。課文《窮人》的結尾,有這樣一段描述桑娜跟好丈夫的對話--

“你知道嗎?”桑娜說,"咱們的鄰居西蒙死了。"

“喔?什麼時候?”

“我也不知道是什麼時候死的,大概是昨天。唉!她死得好慘哪!兩個孩子都在她身邊,睡著了。他們那么小……一個還不會說話,另一個剛會爬……”桑娜沉默了。

漁夫皺起眉,他的臉變得嚴肅,憂慮。“嗯,是個問題!”他搔搔後腦勺說,“嗯,你看怎么辦?得把他們抱來,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喔,我們,我們總能熬過去的!快去!別等他們醒來。”

但桑娜坐著一動不動。

“你怎么啦?不願意嗎?你怎么啦,桑娜!”

“你瞧,他們在這裡啦。”桑娜拉開了帳子。

對話沒有華麗的詞藻,也沒有慷慨激昂的字眼,但卻非常動情,字字句句飽含著桑娜夫婦對孤兒寡母同情和憐愛,表現了窮人體貼窮人的純樸、善良的高貴品質。如果只寫“在沉默了一陣之後,桑娜終於把西蒙家的不幸告訴了丈夫,漁夫猶豫了一會後,叫桑娜把兩個孩子抱回來撫養。”我們讀了之後一定感到很不具體,因為它忽略了窮人對西蒙家所遭不幸的看法,同時也忽略了對人物矛盾心理的刻畫。

上面這段對話之所以如此真實、感人,由於作者在敘述中注意了下面幾點:一是寫清楚誰和誰在對話;二是寫出為什麼對話;三是寫出對話人的身份、特點及對話的中心;四是在對話中恰當地插入一點對話人的神態、表情和動作的描寫。

7、寫出人物的內心活動。寫人記事不但要寫人物的表情、動作,以及人物的語言,還在寫出人物的內心活動。這樣,才能感染、教育讀者。下面是一位小學生兩次寫大掃除:大掃除開始了,小隊長李奇負責擦玻璃。他看到又高又髒的窗玻璃,心想:這活真不好乾,在桌子上放個凳子才能夠得著,而且一時半會兒也擦不乾淨,幹這活多危險。可是又不能打退堂鼓,還得硬著頭皮乾呀……接下去還有幾處也是用“他想”的方式表述的。

老師批改他的作業後,問他:“李奇怎么想你怎么知道?”一句話問得他面紅耳赤,張口結舌,無以對答。接著老師告訴他寫人一定得在“我”的耳聞目睹範圍之內。別人的外貌、神情、衣著、動作,“我”看得見,可以寫;別人的笑聲、言談話語,“我”聽得見,也可以寫。人物的心理活動通過“我”的所見所聞去表現,才真實可信。如果直述“他想”什麼,我既看不見,也聽不到,這樣就超越了“我”耳聞目睹的範圍,不合情理。經過老師的啟發,那個學生把上面那段話改寫成了這樣:

大掃除開始了,小隊長李奇負責擦玻璃。他走到窗前,抬頭看到又高又髒的玻璃站住了。他看了又看,雙眉緊鎖在一起,目光凝滯在玻璃上。過了一會兒,他搬過來一張桌子,又摞上一把椅子,小心翼翼地爬上去。他挽起袖子,用事先洗好的濕抹布不停地擦起來。他擦呀擦,那個認真勁兒,跟課堂上專心聽講的勁頭兒沒什麼兩樣。中隊長張華看了稱讚地說:“李奇擦得真賣力氣,應該表揚。”李奇聽了滿臉緋紅,謙虛地說:“咱是幹部,遇到髒活累活不能打退堂鼓,應起帶頭作用啊!”……

這樣一改,不僅表現出李奇的勞動熱情,也清楚地看到了他的思想變化。別人讀了感到真實可信,形象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