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清明節見聞日記600字3篇

篇一

清明節這天,我們全家懷著崇敬的心情參觀了龍華烈士陵園。

進入陵園,兩邊的松樹、柏樹相間,一行行,一列列;好像士兵守護著烈士們的英靈;又好像正在檢閱;還好像在迎接我們的到來。

穿過那參天大樹,就看到了*題詞的紀念碑,上面寫著“丹心碧血為人民”幾個大字,我們慢慢走上台。這時,在那寧靜安詳的墓園裡面,我感受到了一種前所未有的心靈的震盪,似乎有無數的英靈在我的身旁縈繞。靜靜地聽聽那小鳥雀躍,好像是在啟迪著我們的心扉。我們全家都深深鞠了一躬,以此來表達我們的崇敬之情。墓碑兩旁各有1個雕塑。左面一個怒目圓睜,露出殺氣,好像要跟敵人作殊死拼搏。右邊一個手拿搶,正在瞄準敵人發射子彈,他目光炯炯,使敵人懼怕三分,這些雕塑栩栩如生、惟妙惟肖,表現了烈士們為新中國的成立,拋頭顱,灑熱血的革命英雄氣概。

接著我們走進了展覽館。大家都注視著那一張張照片,遙想著無數中國革命志士在民族存亡關頭,為國捐軀的那段崢嶸歲月。先烈們的艱苦奮鬥為國捐軀的革命精神和浩然正氣,深深感染了我們。

我們隨後來到了無名烈士雕像前,大家都被這動作驚呆了。他雖然倒下了,但仍舉起手臂,好像還要攻擊敵人,又好像在呼喚;“後代們,年輕人,你們一定要把新中國建設好!”雕像,熊熊燃燒的長明火預示著今後中國一定能繁榮昌盛。

這時,仿佛我的耳邊想起了《少先隊隊歌》:“我們是共產主義接班人,繼承革命先烈光榮傳統……”

篇二

今天,我一大早就起來了,因為今天是清明節,所以,我們一家準備回老家給爺爺掃墓。

我坐在車裡向外張望著,我看見好多的樹上面已經很少有花了 , 但是,地上的粉花瓣卻特別得多,像天女散花。突然,我覺得好暈,所以,就靠在媽媽腿上睡著了。

等我起來的時候,我迷迷糊糊地問爸爸:“爸爸,什麼時候就到老家。” 爸爸耐心地回答:“ 還有幾分鐘吧!”

於是我坐在車裡,我看著表,表“滴答、滴答”的響著,好像在說:“耐心等待、耐心等待……”終於,我等了七分鐘,我們就到達了老家,我們先回家裡拿蠟燭、香和紙錢,然後就去了墓地。

一路上,天灰濛濛的,陰沉沉的,感覺就要下雨了,我突然想起了《清明》這首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感覺有點悲傷,我們來到了爺爺的墓地,我和爸爸用鐵鍬把墳上面的雜草鏟掉,再培一些新土,好累呀!然後擺好祭祀品,點上蠟燭,上上香。現在,只剩最後一個任務,燒紙錢,為什麼要燒紙錢,爸爸告訴我:“燒紙錢是因為只有在天上的人(也就是死去了的親人)收到了這些紙錢,在天國上好好享用。”

於是,爸爸就拿出了打火機,在一張紙錢上面開了火,於是,我們一張一張地扔向被點燃的紙錢,火苗很小,這時,一陣大風吹來,把小小的火苗吹成了熊熊大火,這樣,我們就很容易燒紙錢,不到一會的功夫,我們就把紙錢全燒完了,不過,在燒紙錢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安全呀!大火很容易燒著你的,也容易引發火災。最後,我們一家給爺爺鞠了三個躬。

回到家裡,我問媽媽:“今天為什麼要去掃墓呀?” 媽媽笑著說:“今天是清明節,清明節是一個紀念祖先的節日,所以,我們就要在清明節來祭拜死去的親人呀!” 聽了媽媽的話後,我漸漸懂了,掃墓,也就是要祭拜死去了的親人。

篇三

每當清明節,家家戶戶幾乎都要包艾餃。於是,在清明節前一天,外婆打電話給我們讓我們去她家包艾餃。因為我從來沒*艾餃,所以感覺很興奮。

到了外婆家,我發現外婆已經把艾草整理好了,並把它們裝在一個籮筐里,洗乾淨,燒熟,切成小段。然後,我就上去幫忙把艾草放進糯米粉里,糯米和艾草混在一起,夾雜著一股淡淡的幽香,讓我感到心曠神怡。外婆用筷子攪拌了一下,加上水,再用手反覆壓著,揉成了一個綠色的麵團。等到差不多的時候,就把它們掐成一小團一小團的,我手忙腳亂地捏起來,先把它搓成一個圓,然後再用手壓扁。外婆準備了兩種餡,一種是芝麻白糖,另一種是豆沙。我放了一勺芝麻白糖在上面,兩邊用手指頭沾點兒水,合起來粘在一起,第一隻艾餃就做好了!我小心翼翼的把它放在紙上,可是和外婆做的一比,簡直慘不忍睹,就像一艘弱不禁風的船,被風一吹,就翻了。外婆看到了,笑著說:“你擰的粉團太小了,當然做不大,而且芝麻白糖要放在中間,否則餡會漏出來的。”

我聽了外婆的話,一隻又一隻的接著包,功夫不負有心人,很快在我手裡的艾餃也變得有模有樣了,就像一個個威武的士兵。

艾餃包好後,就上蒸了,二十分種後,吃著自己包的艾餃甜甜的、糯糯的、香香的,心裡有一種說不出的喜悅。當然,通過包艾餃這件事,也使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做任何事情想要取得成功,都要經過自己不懈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