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蟲記》讀後感

《昆蟲記》讀後感 

寒假裡我讀了《昆蟲記》這本書,這本書的作者就是上個學期我們學的《裝滿昆蟲的口袋》中的主人公法布爾。讀了這本書後,我學到了許多有關昆蟲的知識!我深深地被這本書吸引。它用生動有趣的語言描述了數各種昆蟲的生活習性,讓我細緻地了解了昆蟲。

這本書里寫著:螳螂孔武有力,嗜肉成性,專吃活食,是昆蟲世界兇惡的猛虎,埋伏著的惡魔,田野的霸王。螳螂在捕捉獵物時,它的鉗子先是收著的,靜靜地等待著獵物的到來,當地的人們還以為它在祈禱。可是,假若有一隻蒼蠅從它面前飛過,它就立刻以閃電的速度撲過去鉗住蟲子,咬開它的頸部,然後從容地把蟲子吃掉。這讓我知道了:雖然螳螂外表美麗,但是內心非常兇殘,我們要看到它兇殘的本質,不要被它的美麗外表所迷惑。但是,別看螳螂這么兇猛,它也有被欺負的時候。螳螂的幼蟲剛從窩裡出來的時候,往往被弱小的螞蟻咬碎吃掉。不過,一旦螳螂長大,螞蟻就再也不敢欺負它了。

我還很佩服蜣螂。蜣螂這個名字大概大家都很陌生,其實這只是一個學名,其實這是一種叫屎殼郎的昆蟲的學名。大家對屎殼郎都不陌生吧。大概大家都覺得這種昆蟲天天和污穢之物打交道,想必也不是什麼好蟲子,自然不及螢火蟲那般可愛。但是不要忘了,它為什麼叫屎殼郎?就是因為它無時無刻不在為人們消耗著那些無盡的廢物。

蜣螂的工作是比農民還要辛苦的,但是蜣螂卻比農民還要任勞任怨。蜣螂在田地里工作,拖拉機播種機推土機等等都會影響它的工作,甚至一把普通的鋤頭橫在它面前也會阻擋它的去路。那么蜣螂會去把廢物堆到那些拖拉機上嗎?當然是不會。它們會繞過那些轟鳴作響的機器另闢新路,哪怕是千辛萬苦堆積而成的成果被毀,它們也不會在那裡發著無盡的牢騷,而是節省下那些發牢騷的時間來儘快開始新的工作,這就是蜣螂所做的一切。這讓我覺得:蜣螂雖然外表醜陋,但是任勞任怨擔負起清潔地球的使命,讓人類的家園更加美麗。

法布爾為我們開啟了昆蟲世界的大門,我想,在生活中,我們也要學習法布爾觀察事物細緻入微的精神,擴大自己的知識面.就像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基斯所說的:“觀察對於兒童之必不可少,正如陽光、空氣、水分對於植物之必不可少一樣。在這裡,觀察是智慧的最重要的能源。”讓我們一起來觀察大自然,去探索和發現其中的奧妙。

鼓樓區鎮江路國小五年級 成笑非

簡評:打開大自然綠色的課本,我們才會發現自己知識的背囊太少;只有接觸大自然,探索大自然,我們才會發現知識無處不在。作者選取螳螂和蜣螂兩個典型,揭示了美和醜的真實概念。物如此,人依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