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棵雖老卻頗有風采的樹

掐指一算,書已經陪伴了我七年多了。我愛書,仍然愛的無法形容。它無時無刻的帶給我知識與樂趣,使我變得比以前快樂多了。

我曾經讀過很多篇文章,但給我印象最深的是《生命之樹常綠》。這是程乃珊給一位名叫nc的人寫的一封信。那位nc已經過了58個生日,她很怕老。程乃珊寫道,自己也很老,但自從看到這裡的三位老人後,對“老”有了一種肅然的敬意。第一位老人,在戈壁灘上生活了81年,這樣的年齡,足以安靜地凝視藍天,透露出一種虛懷若谷的非凡氣質了。然而,他卻在不緊不慢的搓著毛線,對生活充滿了信心。或許他沒有過更高的宿願,然而總令人感到他的內涵是深厚的。當程乃珊要為他照個像時,他把胸一挺,顯示出生命的莊嚴!樸拙與自然。

第二位老人,今年84歲,文革結束後,去領抄走的首飾,他發現只領了一隻戒指,非常像他夫人以前曾經有過的那隻戒指。他的夫人雖已雙目失明,可仍然感覺到這並不是她原來的戒指,讓他送回去。這位84歲的老人充滿慚愧和自責。他們看重的只是“清白”二字,這份“氣度”,不是證明了他們並沒有老嗎?

而第三位老人,也已經雞皮鶴髮了。1989年10月1日,他在漢堡的一家飯店裡觀看中國派出的焰火隊燃放國慶焰火。他與他的太太走進來時,卻仍然一副男子氣概,他將他那位與他年齡差不多的妻子扶倒座位上,為他端飲料,並與幾位朋友喝酒聊天。程乃珊則感慨地寫下了這樣一句評價:“一棵雖老卻頗有風采的樹。”

我們的祖國之所以欣欣向榮,當然有青年一輩的不懈努力,也同樣有那些不甘於“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的老人們的力量。正因為有兩輩人的努力,才會使祖國走向富強,全國各行業都有不少“不老松”,正是這些人,與青年一輩一起使祖國日益成熟,這些建設者們怎能不使人產生敬佩之情呢?

老,只是在一念之間。外表衰老而心靈純真,往往會使人感動。而外表年輕卻心靈衰老的人,有怎么會引起別人對你的讚美與喜愛呢?一朵鮮花,人們熱愛它的亮麗與絢爛,一朵枯萎的花,是不是同樣擁有一種飽經滄桑的富有?一片綠葉,人們讚美它的青翠欲滴,一片黃葉,是不是可以讓人在那蕭瑟的秋天中仍然可以追尋到,領略到那春日的生機,夏日的痕跡呢?

老一輩的生命之樹如此青翠,那么我們這一代呢?我們熱愛生活,喜歡它給我們帶來了活力。我們熱愛生命,因為我們這一代比上一代更加幸運。我們在這個五彩的夢中編織自己的理想。生命是美好的,生命是愉快的,生命之樹永遠是綠色的。

這是,我忽然領悟到一點:老算什麼,只要你老的瀟灑,老的樸拙,老的有價值。總有一天,我們都會衰老,因為這是生命必定經歷的過程。當你老了,而你依然微笑,露出一口不完美的牙齒,對人們說:“我還年輕!”也許你的心情會無比的輕鬆。

我願所有的老人老的瀟灑,願我們的祖國永遠像一棵“不老松”一般,走向繁榮與富強,生命之樹常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