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能看表面

今天,我學了《晏子使楚》這篇文章。這篇文章主要寫了春秋末期,楚王為了顯顯楚國的威風,三次侮辱晏子,晏子憑著自己的聰明才智,三次反駁楚王,維護了齊國的尊嚴。

我最佩服晏子的機智和善於言辭的特點。

楚王知道他身材矮小,就在城門旁開了一個五尺來高的洞,並關了城門,想讓晏子從洞裡進去,以此來達到侮辱晏子的目的。可晏子並不是楚王想像的那么好對付的人,他一看這些,就說:“這是個‘狗洞’,不是城門。我要是來訪問‘狗國’,那得鑽狗洞。你們去問問楚王,楚國到底是個怎樣的國家?”這些話的分量可重了,楚王怎么能承認自己的國家是‘狗國’呢?這迫使楚王打開城門迎接晏子進去。

在宮裡,楚王很冷淡,說齊國沒有人了,怎么會派你這樣的人來楚國呢?這時的晏子就用先貶低自己再來貶低對方的方法來對付楚王,說:“敝國有個規矩:訪問上等的國家就派上等人去,訪問下等的國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就派到這裡來了。”晏子言下之意就是說楚國是下等國。晏子在說這話之前就故意裝著為難的樣子,說:“說謊吧,有欺君之罪,實話實說,有怕大王生氣。”這樣楚王也就沒有話可說了,也只好賠笑。

在酒席前,楚王故意讓武士押著囚犯經過堂下,故意問:“哪個囚犯犯的是什麼罪,哪國人?”武士說:“是個強盜,楚國人。”其目的不光侮辱晏子,還在侮辱齊國。晏子的回答更巧妙,用舉例的方法來說橘子長得不同是水土不同,齊國人在齊國能安居樂業,一到楚國就做起強盜來,也是水土不同吧!

晏子的機智善於言辭就在於他說的話有言外之意,既過了楚王的面,又維護了國家的尊嚴。這樣的人能不受人尊敬嗎?怪不得這么多年來這故事都流傳下來。我懂得了人不可看外表,要看一個人的真才實學。不要以為自己有幾分才幹就看不起人,要知道“山外青山樓外樓”。所以,我們少年兒童就更要學習文化知識,用知識武裝頭腦,做一個有真才實學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