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了學飛》讀後感

在三年級上學期我學過《知了學飛》這篇文章,現在仍記憶猶新,下面,我就來說說我的讀後感吧!

這篇文章的主要內容是:一隻知了看見一隻大雁在天空自由自在地飛翔,十分羨慕,於是請大雁教它學飛,大雁高興地答應了。學飛是一件很艱苦的事,知了怕艱苦,所以學的很不認真,大雁給它講怎樣飛,它聽了幾句就說:“知了,知了”。當大雁讓它試著飛一飛,知了只試飛了幾次,又叫道:“知了,知了”。很快,便到了秋天,當大雁要飛往南方的時候,知了也想跟著大雁一起展翅高飛,可是,它用力拍打著翅膀,可是還是飛不高,這時候的知了, 頭喪氣地望著大雁飛去的方向,十分後悔地說:“遲了,遲了”。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學習本領,一定要認真,虛心,不怕吃苦,學習的時候不努力,等到要用自己本領的時候,後悔也就再也來不及了。

對這種體會,我可是深有感觸。有一次,我跟著奶奶學包餃子,奶奶詳細地給我講解並做示範。我一看,噢,很簡單嘛,就直接動手包了起來。可是由於沒掌握要領,我所包的餃子不是肉餡放的太多,餃邊捏不攏,就是餡太少,乾癟癟的很難看,成了家人的笑料。後來,餃子煮熟後,我特意挑了自己包的餃子吃,並在第二次認真學會了包餃子。

通過這件事,我明白了:無論做什麼事都要認真學,不能象知了那樣怕艱苦,更不能囫圇吞棗,否則將一事無成,等到用自己的本領的時候,後悔也來不及了。